习近平关于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论述的创新意蕴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格局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效理顺了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内在关系,科学总结和系统提炼了新技术革命浪潮下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守正创新与系统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论述既是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其他文献
2000年,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面向研究生的"基本设计"课程,它成为南大建筑教育的标志性课程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语言",即一种理性的设计思维和评价体系,其基础是对现代建筑的理解——认为现代建筑的形式是功能空间、材料构造,以及基地场所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所有文化研究的“导论”性著作差不多都会谈到本雅明,而谈到本雅明时又必提他那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下面简称为《艺术作品》),但谈来谈去,似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谨慎起见,我还是先引几本“导论”中的文字。以便于分析思考。
本书聚焦于诗、画、乐三门主导性艺术,从哲学的高度直击西方艺术史上纷争不已的核心问题:艺术是"一"还是"多",即艺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奥尔布莱特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功能、艺术品的意义、艺术品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加以具体考察,得出了艺术既是"一",也是"多"的结论.欧美学界研究诗画关系或诗乐关系不乏其人,但像奥氏这样自如穿梭于诗、画、乐之间,批评视野如此宽广的人并不多见.本书既有哲学层面的宏大思考,又有具体的逻辑论证和细致的文本解读,还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对比较文学、艺术史和跨
本书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法国思想家利奥塔的评传,传主利奥塔的思想是复杂的,《后现代状态》令利奥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却也造成了对他的误解和断章取义的解读.理解利奥塔的思想,以及他思想中的某些倾向,对于读者而言充满了困难.本书作者班福德抓住了利奥塔思想中几个重要的特质,追溯了利奥塔迂回曲折的人生旅程,揭示了他哲学观点的主旨以及他在哲学和政治方面承担的写作与思考的使命,探讨了他与政治、艺术、电影和文学的关系.这部评传非常精巧、透彻,兼顾深度与广度,实属难得.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大师,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和中国画的写意融会贯通,修养广博,造诣极深,技艺精湛,自成一派.左图所示为徐悲鸿先生创作于1943年的《耕牛图》,由南京大学博物馆珍藏,纵92厘米,横61.5厘米,纸本水墨设色.画中高坡处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站立着一头水牛,弯曲的牛角,坚毅的眼神,壮硕的躯体,摇动的牛尾,尽在回眸一望的定格中得以完美呈现.作品构图严谨,笔力雄健,酣畅淋漓,细而不纤,粗而不犷,设色浓淡的切换更是浑然天成,达到光与影、动与静和力与美
提起低调、隐逸的省会城市南昌,你了解多少?在本书中,作家程维"接地气"且带有"现场感"地书写了南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市井生活,南昌人的风貌跃然纸上.《南昌人》中既有对历史的叙述,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描绘了被外地人称作"南昌老表"和"南昌鬼子"的南昌人的真性情,剖析了南昌人文化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既洋溢着人文精神,也透露出市井气息.本书为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作者拍摄的若干照片,修订了文字,呈现出一个更加活灵活现、立体丰满的南昌城.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分为上、下两册.日本环境设计历史悠久,在封建社会时期都城营造与园林建设受到中国的影响,近代以来主要受到欧美规划设计思潮与理论的影响,其环境设计反映出多种文化影响的复合特征.
本书研究所采用的是由作者提出和发展的、融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于一身的分析现象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审视视觉艺术是如何将独特的审美表达与具有基础性的认知属性相互联结的.
本书首次在一本书中展现了"文化记忆研究"这一跨学科的国际性领域,所收录的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文化记忆研究关键概念的独特概述.
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蒸煮食物的炊具,初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初为陶制品,后逐渐被青铜制品所取代.青铜甗广泛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既是日用器,也是用于朝聘、宴享、祭祀的礼器,通常又与鼎、豆、簋、尊等青铜器一起配套作为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