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之花在六模块中绽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活力课堂,连云港市在原现代教学理论的三案六环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本文结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望各位同仁、领导批评指正。
  一、自学质疑模块
  科学创造,贵在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眼睛与视力矫正》教学中,学生看书后,兴趣还不是很浓,怎么办呢?就让一位视力正常与另一位高度近视的同学一同上讲台裸眼看书,让同学们针对这种情况,说出现象,提出问题。近视的同学再戴上眼镜,再和原来的同学看书,就这个现象,再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高涨了。
  二、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展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例如,测定水的密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说如何测物质密度,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加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把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体积V。
  则水的密度表达式是ρ=m2—m1V。
  方案二: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2.将烧杯内的水倒出一部分在量筒内,同时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下的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
  则水的密度表达式是ρ=M—mV。 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互动探究模块
  在这个环节中,当学生理清物理实验思路,明确实验步骤后,应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内容。注意,这里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质疑,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交流探讨。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实验探究,完成实验探究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测定水的密度实验中:有的学生发现了方案一无论怎样倒水,烧杯内还是有些水附着在烧杯上,倒不出来,从而使所测量的水的质量偏小。方案二水的质量误差就会小些。相比较而然方案二好。通过比较,学生不仅有了创新意识,而且已经付诸实施,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越来越高,自信心越来越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四、精讲点拨模块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应用,注意把握实时适度的原则。具体内容这里不举例。
  五、矫正反馈模块
  在物理教学中,不可能一味为培养创新意识而只管过程、不管结论,只搞实践不讲理论,只探索不积累。故在学生学习完一节后,应有知识反馈——随堂练;在出随堂练习题的过程中,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从原始应用走向信息构建,并适当给出答案。然后针对某个问题让学生做实验来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复习检验、反馈,既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讲授密度知识后,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找出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尽量给他们展现才华的空间。学生在“左思右想”中广泛地摄取一切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六、迁移应用模块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再将实际的问题解决后,上升为理论,才体现出创新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应多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从新奇中发现规律,再应用于实际。学了密度知识后,有的同学,回家就测量母亲的金项链是否是纯金子做的。
  结束语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会学习是未来人才必备的一种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语文学习中积累很重要,而背诵是最有意识、最有目的的积累。这其实是就表达而言,表达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作基础。首先要积累“建筑材料”:从词汇、成语、俗语,到诗文、名言警句,甚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对其他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David W.Johnson和Roger T.Johnson等人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合作技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意蕴,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攻坚阵地,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下面笔者结
建立大阳池盐扩散的数学模型,利用差分方法计算动态浓度分布,并进行仿真.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