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处处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必学会说谎,说谎是天生的本能。每个人每天每小时,清醒时、做梦时、高兴时或悲伤时,无时无刻不在说谎;即使能够三缄其口,我们的双手、双脚、双眼和举止仍禁不住显露出爱骗人的本色。”这是马克·吐温对说谎的经典评述。
  我们在一生中的确要经历许多谎言,有时是我们对别人说谎,有时是别人对我们说谎。英国作家布莱恩·金在其著作《你别再骗人了:瞬间识破的心理学》中说:“据说我们天生就是骗子,一天平均说谎6次,听到谎言的次数更是多达50次!”而他的说法显然不是信口雌黄,并且相当具有代表性。因为好几项调查显示,英国人比起任何国家的人,都喜欢撒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谎。他们平均每天说谎20次,相当于开口说话一次,就有一次是谎话出现。如此高的频率,让英国成为最爱说谎的国家。
  那么,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导致了谎言的产生呢?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每个参与者携带一个微型摄像机,记录一天的谈话。他的实验分析结果是:每10分钟的谈话,就会出现3个谎言。他举例说,有一个男士接到女朋友的电话,对方说自己生病了,这位男士立即表示出关切和同情。事后,他告诉费尔曼,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怎么像个孩子一样,还不会照顾自己。许多人认为,撒一些小谎无关紧要,甚至有些时候是必须的——特别是那些善意的谎言。但问题在于,一旦撒谎成为习惯,那结果自然是过犹不及。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说谎是一种精神疾病,或者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有意为之。
  从人的生理方面讲,欺骗是自然界所呈现的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保护色,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繁衍与生存而进化出的必备本领。从道德层面讲,按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欺骗是因为没有遵从绝对的道德法则而行事。道德法则是合乎理性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不遵从?那是因为人不仅仅具有社会属性,同时又具有自然属性,因而会时不时地受到感性世界的影响。诸如会受到利益、情感等短期行为结果对自身的影响——比如我们会为了钱财而说谎,会为了不伤害别人而说谎。
  那这么看来,谎言是具有两面性的。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其名篇《最后一片叶子》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场景:透过病房的窗户,孤独无助的女孩儿看到风中摇曳的树木。枯叶一片片降落了,而她把那残存的最后一片叶子看成自己生命的象征。她想,那最后一片叶子飘落的时候,就是自己生命完结的时候。当老画家得知她的心事时,便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用自己的生命画成了他这辈子最伟大的作品: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女孩琼珊重拾生存的意志,对生命充满希望。在这里,“最后一片叶子”无疑是个谎言,但却充满了人性的关爱与温暖。
  那么如何区别谎言的善恶呢?这里面既有道德标准,也有功利主义标准。德国一名心理学家做过一次调查,他向459个孩子提问:“谎言是坏的吗?”其中159人回答是坏的,187人回答是好的,而剩下的113人认为,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场合来断定谎言的好坏。这位心理学家分析,许多孩子不认为谎言是坏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将谎言认定为生活技能问题,而不是伦理道德问题。而那些认为谎言是坏的孩子们,也不是从道德标准考虑的,而是觉得谎言是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是弱者的表现,而这就是功利主义标准的体现了。
  谎言伴随着人类的整个繁衍过程,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通过说谎保护自己,而谎言的接受者一般很难察觉到每一个谎言。因此,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和谐有序地发展。保罗·艾克曼博士认为:“说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性,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正确理解说谎现象。有时候,善意的说谎是必要的。”
  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获得他人的情感认可与支持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无论是谎言的善恶与否,迟早会有被揭穿的一天。
其他文献
在大陆当代艺术作品上升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这一招的实际效果不知如何。    本月初的香港苏富比秋拍,被形象地比喻为“2008年的第一场雪”。这场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高价神话”最后一道防线的拍卖会惨淡落幕,当晚全场47件拍品仅成交28件,总成交额1.17亿港元,不到拍前最低估价2.45亿港元的50%。据说本来有一幅仇英的画,当场拍出7100万的天价,但中标的买家却因为公司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最终没
“逍遥”二字,多令人羡慕,但在當今,有谁能真正活得“逍遥”呢?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诱惑多多,人际关系趋于紧张,社会不良风气也在深深影响人们的心灵。在这样的生活、工作压力之下,令人时常感到浮躁、不安、心乱。在街头,在网上,在各种场合,我们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人在说:“我很烦!”,“真烦人”,“郁闷”这个词也变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从中医的理念看,郁闷就是肝气郁结、憋闷不通。  通过跟各种人的接触和交流
晚上看电视,电视里又出现了那位说东北话的总是饰演母亲角色的老演员,妻子说:“这演员真像咱家老太太,老太太真是个心善的人,我想到那个困难的时候,周末为你留的只有一根干瘪的胡萝卜。”她说完这话,一下子弄得我俩都沉默了。老母亲去世多年了,妻子一下子说起干瘪的胡萝卜,又把我引回到40多年前……  那时,我和母亲都在大凉山的西昌生活。母亲是从省城下放到大凉山“基层锻炼”的,下放后遇到3年自然灾害,无人过问,
歌坛起伏十多年,已届四十的张信哲只是想单纯地做音乐,他不认为娱乐圈是江湖,所以没想过要当盟主。2月10日上演的"寄情时空"演唱会也是唱给单纯的人听的。    "信奉老二哲学"    新民周刊:你把"好男儿"叫做小朋友,而且这次上海演唱会上也要和小朋友同台表演。你怎么看待现在这些小朋友的蹿红?  张信哲:我在小朋友的时候也红得很快,娱乐圈本就沉沉浮浮,这是规律。现在一些小孩子喜欢年轻面孔,当然年轻人
对中国与非洲国家来说,2006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今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诞生,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和发展。今年11月3日至5日,更有数十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共商未来发展大计。  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发展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
从来没有一边倒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前途当然是光明的。只是,实质性的市场反转可能还有待时日,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只能说目前所处的是一个估值相对合理的区域。    对于老股民王京来说,周五常常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市场的波动常常可以给股民们带来一些短线的机会。尤其是11月21日,受央行大幅降息的预期影响,市场展开激烈的厮杀,让王京看得惊心动魄。他说:“那个周五的走势特别诡异,指数和个股都上蹿下跳,一
印度城市昌迪加尔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两邦的首府。它7月15日通过一项法令,禁止人们在包括酒店和餐馆在内的任何公共场所吸烟,为了保障不吸烟者拥有100%的空间,法令规定即使是在大街上也不能吸烟。8月初,昌迪加尔政府当局通过更为严厉的禁烟法令,禁止公务员和政府机构参与任何与烟草有关的活动。至此,美丽宁静的昌迪加尔成为亚洲第一个“无烟城”。  禁烟宣传在昌迪加尔市全面展开,市民一旦触犯法令将被
东亚合作,东盟虽然是核心,但关键还在中日韩三国。    2007年1月14日,东盟和中日韩13国领导人聚首菲律宾中部古城宿务市,举行第十届10 3峰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次10 3峰会期间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2004年以后首次恢复举行的中日韩三国峰会。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会议,温家宝总理主持了会议。  2004年后,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顽固参拜靖
总是要等。  作一首诗要等,等到纸墨凑手,周遭雅致;寻一份感情要等,等到功业初建,立命安身;求职也要等,读完硕博似乎仍不欲罢手。因为有古训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你小心翼翼,循规蹈矩。  然而,只怕刀利而柴失矣。等到窗明几净,恐怕诗也已荡然无存;等到车房俱备,恐怕再也无从品咂爱情的真味;而等到各种头衔加身,恐怕你已身心皆惫,无力也无心消受这一切了。  枯等无
故事简介: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智慧,也是全人類共通的真理。中国有金华火腿,欧洲有伊比利亚火腿;中国人用面粉做成阜阳枕头馍,伊朗人用面粉做成桑噶;海南黎族的奶奶用原始的陶器烧饭,摩洛哥人用他们特色的塔吉锅做美食;我们有臭豆腐、臭苋菜梗,欧洲人有鲱鱼罐头、蓝纹奶酪......人类对食物风味的需求大体上相似,却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开发出了不同的食材,演变出不同的吃法或做法。但唯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