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6331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CitespaceⅢ对选自WoS的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探析,结合自动聚类视图与议题标签展现了人工智能心理学领域的6个知识聚类:#0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议题;#1人工与人类认知共性议题;#2人工智能学习议题;#3人工智能脑科学议题;#4人工智能环境认知议题;#5人工智能表征议题.在深入探究各聚类的核心与热点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心理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1.上世纪50年代图灵和米勒等人对机器认知与学习等概念的猜想与初探;2.70-90年代纽厄尔、西蒙和莱尔德等人基于模块记忆与层级分析对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模型的系统性构建;3.本世纪初基于神经生理学的降维数据认知理论的发展;4.当下人工智能贝叶斯大脑与深度学习理论的兴起.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提出: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从立法现状看,国家对家庭教育的干预理论依据、干预范围、干预程度都未明确;司法实践中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往往是父母或者监护人,没有明确学校、社会机构、基层组织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领、指导所承担的责任。出于家庭教育主体的特殊性以及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保护社会公益的需要,国家干预家庭教育有正当性及必要性,但国家干预不应当任意介入,国家干预家庭教育应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干预措施应是辅助父母或者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国家干预家庭教育必须定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