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然而,反思以往的教学,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表演的阵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上受到了压制,严重扼杀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探究性学习定位
  
  1.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定位
  从广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形式、内容的限制。在时空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所要探究的问题内部可以有相关的结构性。从狭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2.1 学习过程具备探究性。所谓学习过程具备探究性是指在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探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要求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
  2.2 学习方式具备探究性。所谓学习方式具备探究性指学习方式是灵活的和创造性的。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客观上存在着地区条件、环境支持的差异,这就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外,学习形式要更加生动活泼。二是探究性学习破除了以往的“传承”式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所造成的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而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探讨式和开放式的研究。三是由于参与探究学习的内容和选题不拘一格,因而其视野更为开阔,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2.3 学习结果具备探究性。所谓学习结果具备探究性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综合性的和体验性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自己动手实验、分析,自己归纳总结,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种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和完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在情景创设中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
  1.1 研究认知矛盾,创设探究情景。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等车而久久不见车来时的心情,有的学生说会因不耐烦而闷闷不乐,有的学生说干脆打“的士”得啦……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老奶奶内心焦急,却又耐心地等待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1.2 激发认知冲突,创设探究情景。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教学《白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再说说课文是写什么的?有的学生说是写人的,有的学生说是写物的。这时我出示了四个答案: a·专门写人; b·专门写物; c·既写人也写物; 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我趁机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探究,学生更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因此,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2.在和谐气氛中营造探究环境
  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材料,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倾听、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加以引导,保证他们都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开放课堂应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张家界风景区的图片,了解一下张家界的风俗。学生有的带来了图片,有的上网浏览和下载了信息……上课伊始,学生相互欣赏图片。教师通过课前准备,把张家界的秀丽景色做成课件展示出来,迷人的景色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目不暇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整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有的学生妙笔生花,把张家界的山画了下来;有的学生灵感来啦,把它写成了小诗;有的学生还当起了导游……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课后,学生还不断地修改,真是意犹未尽。
  3.在积极的评价中保护探究热情
  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应是成果和水平的高低,而应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的依据,如参与程度、认真态度、自主创新精神、规范操作程序和信息资料的处理能力等。评价应做到即时、即地、即兴;重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研究成果;重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仅是掌握知识的数量;重主动参与而不仅是一般地接受别人的经验;重非智力因素的成长而不仅是智力因素的增长;重学生全员参与而不仅是少数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个人的活动情况和集体的活动情况,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使语文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宣威一中文庙大成殿后廊,是陈列着10数块石碑的“小碑林”,其中一块名为《耿屯合堡受长发害老少形魂之总墓碑》,该碑在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立于宣威城南17公里处的大耿屯堡,1984年6月,被宣威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迁移至此。碑文1300余字,记述了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属杨唐所率2000余人作为石达开中路军的先遣部队,在行经该地时,因筹粮措款遭抵抗而发生的战事。  大耿屯堡比起板桥堡来
【摘要】从兴趣入手,从喜欢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快快乐乐地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做数学,训练迁移,潜移默化,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望,激活思维,激动情感,激扬个性。  【关键词】快乐 学数学    一、教学资源要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品味数学的“好玩”。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最好具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这
区域体育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同时它又有着其他体育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来说,区域体育活动有以下几点特色,如环境的开放性、活动的自主性、材料的丰富性、游戏的趣味性、交往的频繁性。  一、结合纲要精神及幼儿园实际,我园开展了区域体育游戏的研究。我们的思考如下:  1、巧妙利用与开发
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一、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
【摘要】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营造全新教学氛围、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着眼实际课堂教学,阐述了其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节课的总结和提炼,是承上启下的一部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志之一。完美的英语课堂教学结尾,就像戏剧的“幕落心不落,剧终情不终,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中学英语课堂结尾设计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要求,精心设计,精讲巧练。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既有青年成熟的一面也有儿童幼稚的一面。他们虽然知道学习的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浪潮,彻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摘要】现行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弥补了单纯文字叙述的不足,大大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教师对这些插图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类型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用途,才能更好的应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素质。  【关键词】插图 观察    鲁科版的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图文并茂,不仅增加了插图的数量,而且突出了插图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对
【摘要】以消极的方法管理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行不通的,相反,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就业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思想教育 工作    随着社会要求的严重增加,在素质要求方面使毕业生也面临着挑战,常规性工作是最基本要完成的,在思政方面的工作更要认真落实,做好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