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我也是个普通百姓,不要远送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曾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党中央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人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8)。
  适值徐特立140周年诞辰之际,回忆他鲜为人知的往事,以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
  勤俭节约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住在北京,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总算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
  徐特立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拥挤,孙辈回家只能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劝说,并将修建费减去了二分之一,他才勉强同意。徐特立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账: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不坐轿子 徐特立的故乡是湖南长沙县五美山。1956年6月,一个喜讯传遍山冲:“徐二爷(指徐特立)要回乡啦!”那时,公路还只通到江背,从江背到五美要走20里山路。乡亲们说,徐二爷就要满80岁了,不能让他老人家爬山越岭,我们要用轿子接他回来。
  这天清早,20多个乡社干部抬着“马轿”(当地的一种简易轿子),来到江背迎候。8点多钟,汽车来了。徐特立身穿褪色的灰卡其布制服,脚踏平底布鞋,满脸含笑,向乡亲们招手致意。当地干部把轿子抬到他身边时,他却连连摇头说:“不坐,不坐!安步当车。”乡亲们再三劝说,他执意不坐,拎起手杖,只管朝着通向五美山的羊肠小道大步走去。一辆空轿只好跟在他的身后。途中,陪同的干部担心徐特立受累,几次劝他坐轿,徐特立总是说:“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一二十里山路算么子!”徐特立返回长沙市时,仍坚持步行。走到复水桥时,他转身向乡亲们招手说:“大家都回去,莫耽误了工夫。我也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不要远送。”
  “逃跑”过寿 195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80大寿,寿日前一个月,朱德提出要为徐特立庆80大寿,徐特立坚决不同意。朱老总坚持一定要做。徐特立没了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在寿辰的前两天偕夫人和儿媳徐乾乘火车,离开北京到了湖南长沙,准备出席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长沙是他的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得知恩师到来,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探望,一时间挤满了一屋子人。除了和徐特立亲切交谈之外,还有人在窃窃私语商量什么。其中一位口快地提出:“我们明天给您祝寿!” 徐特立婉言谢绝了,说:“去年全国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人民生活还很困难,中央正大力提倡增产节约,勤俭建国,我们怎可为了个人的生日,浪费人民的财物呢?”并说自己的生日已经过去了。在场的人都说他们记得清清楚楚,莫想瞒过。徐特立后悔莫及——躲寿不该躲到长沙来。于是赶紧买票,连夜上了去桂林的火车。
  途中他的儿媳徐乾到餐车上想给徐特立做一碗长寿面,算是祝寿。乘务人员得知后,很快就做了一桌简单的饭菜以示祝贺。徐特立从北京“逃”到长沙,最后在火车上过了一个“逃跑”的80大寿,给人们留下了美谈。
  当官不忘种田人 1958年11月,徐特立风尘仆仆再返故园五美。这时,村里的老人都住进了公社新办的敬老院。徐特立驱车前去探望,当看到他少年时代扒柴、看牛的伙伴陈三爷等老人时,就亲切地嘘寒问暖:“听说乡下粮食亩产万斤,是真的吗?”老人们你望我,我望你,过了一阵,陈三爷才悄声说:“吹牛皮!”徐特立说:“是的啦!我在家里时,一亩田才扮(打)三四百斤谷。如今两季能過千斤就了不起啦。”停了停,他又问道:“你们一年多少口粮?”有人回答说:“300斤。”徐特立再问:“少了怎么办?”有人答道:“红薯瓜菜代。”徐特立皱起眉头,半晌没有做声。他慢慢走到床前,看到床上都垫着篾席,又自言自语地说:“都是年过花甲的人啦,这怎么能睡?”
  回到长沙后,第二天他就派人买了50床草席、50套脸盆和毛巾送到五美敬老院。老人们接到这些东西,激动地说:“徐二爷是当官不忘种田人。”
  “糟糠之妻不下堂” 徐特立和他的夫人是结发夫妻,也是白头到老的革命伴侣。早在1905年,28岁的徐特立就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以后又在长沙办学。这期间徐夫人一直留在乡下操持家务。1919年至1924年,徐特立赴法勤工俭学,两人远别达5年之久。1927年大革命失败,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离开长沙,为革命奔走,他们天各一方,不通音讯,一别10年,却都忠实地等待着对方。直到1937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徐特立作为中共代表、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来到长沙,才与他的夫人团聚。
  1940年,徐特立从湖南回延安担任自然科学院院长,而他的夫人仍在湖南老家,抚养不到一岁的小孙女。回到延安后,徐特立在给即将重返重庆的董老(必武)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妻老孙孤弱,长沙有我家。寄书长不达,传说被搜查。报国何年迈,思乡觉路赊。尺书望传寄,藉以慰天涯。”
  就这样,从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多年来,徐特立虽和夫人异地分居,甚至长期音讯全无,但他即使是留学在外,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浪潮冲击的时候,对夫人始终是“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一直保持着坚贞、淳朴的爱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派人把夫人接来北京与自己一块生活。这时他的夫人已经71岁了,又是小脚,而徐特立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德高望重的高级干部了。徐特立经常对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对我的生活不要特殊照顾,可一定要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太太。她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容易有自卑感,不要叫她有思想负担。”看戏时,他牵着夫人一起走;外出做客,他拉着夫人坐在自己身边;到外地参观,有机会就带着夫人一起去。1960年徐夫人逝世后,徐特立一直把他与夫人的合影照片装在随身口袋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以致照片中间留下一条深深的折痕。
  朱德、康克清夫妇在《徐特立同志七旬一大寿》诗中曾写道:“言为尔训身为则,群有师尊党有光。现代圣人称颂久,德高望重公堪当。”可谓中肯。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10kV配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在实际的10kV配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的提高10kV配网工程
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对保证电网系统供电稳定性、提高运行效益以及促进电网系统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变电站变电运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人为、环境等因素都会导致变电站
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经营活动更合理、合法、规范化,从制度上监督和管控企业的管理人与负责人,充分保障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从而真正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平时和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因此,应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队
国家决策层总结社会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态势,作出了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决定①.“和谐社会”首先是遵循行为规范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严格按照规范
摘要: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反对“四风”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根本目标。新的形式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群众路线视角,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忠于党、孝于民、精于技、务于实、勤于政、律于行等方面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产生资源浪费,降低了整体工程成本.大力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环保技术研究,能够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天然气管道周边重要设施、人口密集场所和环境敏感区域逐年增多,管道安全管理形势逐年加剧.对天然气管道管理运营的高后果区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和政治高度全球化也进一步地导致全球范围内文化的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国际间关系的发生往往通过消费的方式来发生,另外一种影响方式就是文化霸权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必须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促进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