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已在临床应用近50年,其镜下视野可达到次小叶支气管,实现直视下活检及活检后吸引等操作.目前,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完善,自动荧光支气管镜等新技术的出现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的不足,并且可较为精确地评估肺癌分型.目的 分析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燕达医院、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腺癌(AC)组(n=82)、鳞状细胞癌(SCC)组(n=58)及小细胞肺癌(SCLC)组(n=40).所有患者术前采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取病理组织,然后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分子标志物〔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Napsin A、细胞角蛋白5(CK5)、细胞角蛋白7(CK7)、P40、P63、Ki67〕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TF-1、Napsin A及CK7联合检测诊断AC的价值,CK5、P40及P63联合检测诊断SCC的价值,TTF-1、P40及Ki67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价值.记录患者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CC组患者TTF-1、Napsin A、CK7表达水平低于AC组,CK5、P40、P63表达水平高于AC组(P<0.05);SCLC组患者TTF-1、Napsin A、CK7表达水平低于AC组,P40、Ki67表达水平高于AC组(P<0.05);SCLC组患者TTF-1、Ki67表达水平高于SCC组,CK5、P40、P63表达水平低于SCC组(P<0.05).TTF-1、Napsin A及CK7联合检测诊断AC的正确率为0.872,灵敏度为0.866,特异度为0.878,Kappa值为0.743.CK5、P40及P63联合检测诊断SCC的正确率为0.878,灵敏度为0.879,特异度为0.877,Kappa值为0.730.TTF-1、P40及Ki67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正确率为0.889,特异度为0.914,灵敏度为0.800,Kappa值为0.859.患者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胸、出血和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4/180);经治疗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术前病理分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其中TTF-1、Napsin A及CK7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AC,CK5、P40及P63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SCC,TTF-1、P40及Ki67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SCLC.
其他文献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如果出现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则会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实施,而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替代心脏泵血功能,保障急诊PCI安全有效.本文报道的国药同煤总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例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出现心脏停搏,在ECMO、呼吸机辅助下行急诊PCI,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及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等技术抢救成功后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心脏、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良好.表明ECMO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停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缺血性事件与血小板功能有关,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选择素可以反映血小板功能,且其对PCI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选择素对PCI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PCI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14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PCI后第3天检测患者血小板糖蛋白
背景 目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个体化预测压力性损伤高风险人群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50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175)和验证集(n=17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R 3.5.3)软件包和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训练集和验证
背景 抗栓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干预策略,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卒中复发风险,进而增加卒中疾病负担.因此,评估抗栓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基于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的抗栓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3例,其中卒中未复发65例,卒中复发98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75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88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TEG指标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率.结
背景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最新的血糖管理参考指标,由连续血糖监测(CGM)获得,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关.脑小血管病(CSVD)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对TIR与CSVD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CSVD患者TIR与CSVD总体负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CSVD患者151例,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其分为低负担组(CSVD总体负担评分为0~2分)96例和高负担组(CSVD总体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瘀毒损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因此探讨苦碟子注射液预处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具有一定价值.目的 分析苦碟子注射液预处理对AIS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瘀毒损证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余10只备用.治疗组构建AIS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瘀毒损证模型,并进行苦碟子注射液预处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