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对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带来帮助。文章先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予以分析,之后对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予以探讨,希望能够为落实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做好对他们的数学教学,就必须想要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就变得格外重要。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教师都在尝试使用兴趣教学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兴趣教学法设计存在不足而导致的。为了真正的发挥出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对其教学应用研究很有必要。
  一、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认知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想要做好对兴趣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保证所设计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基础原则。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兴趣教学法设计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行为,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理解,因此保证兴趣教学法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十分重要。
  2.兴趣原则
  兴趣教学法作为以兴趣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要保证其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才能够体现出实际效果。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来看,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一前提下,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兴趣需求的了解和掌握,来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以确保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够与学生的兴趣需求相统一,进而发挥出兴趣激发与培养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法应用策略
  1.导入阶段的兴趣激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应用兴趣教学法,就必须要从课堂导入阶段入手,因为课堂导入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环节,因此做好导入阶段的兴趣激发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需求有所把握,然后结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设计。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像学生展示一些具有图形典型特征的事物,例如书本、球、三角板等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事物的特点予以总结,并告诉他们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现,由此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图形知识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由此激发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良好动力。
  2.教学阶段的兴趣培养
  教学阶段的兴趣培养是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基础,来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有效引入,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引导下去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商店的情境,让学生拿着人民币到老师的商店中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文具、零食、玩具等,让他们在跟老师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付款、找零等行为,来强化对人民币的认知,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加减法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带来帮助。
  3.作业阶段的兴趣巩固
  作业阶段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兴趣教学法的作用,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时融入兴趣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并能够做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巩固带来帮助。例如在完成《多边形面积》学习后,教师为学生布置测量家中地面面积,然后计算用30cmX30cm地砖铺装,需要多少块的课后作业。该作业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从而实现对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巩固,为他们的学习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能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兴趣教學法的应用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遵守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为基础,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带给他们足够的学习动力,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帮助他们实现学习进步,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边永力.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24.
  [2]王增茹.试谈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42.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应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更高质
摘 要: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不仅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情景创设;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同时信息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的课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
摘 要:数学教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也是重要的学科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仅以小学六年级为例,分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本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引言: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摘 要:如今,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
摘 要: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觉得学生的课堂回答不尽人意,总结一下主要存在以下通病:“乱”、“缺”、“浅”、“和”。“乱”就是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缺乏条理;“浅”只能是就事论事的回答问题,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对问题缺乏深究;“缺”就是只会从问题到答案,缺乏分析过程;“和”就是人云亦云,缺少主见缺乏新意。有些老师说:“以上这些情况,是农村孩子的通病,是城乡差别的突出标志,无可救药。”我认为这种认
目的 探讨κ-阿片受体在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Con)组、糖尿病模型(DM)组、糖尿病+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