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把珠峰非常规路线和新路线攀登的萎缩归咎于商业攀登的发达显然是不客观的。在Doug Scott和同伴带着氧气瓶,以传统喜马拉雅式开辟了珠峰西南壁新路线的同一年,梅斯纳尔和哈伯勒在加舒布鲁姆I峰的一条新路线上,完成了一次以快速、无氧、无预设营地、无路绳、无协作为特征的阿尔卑斯式攀登。这是8000米山峰的首次阿式攀登。这次里程碑式的登山给未来打开了一扇门。攀登方式进而成为攀登的更重要的因素。但毕竟加舒布鲁姆I峰和珠峰有着800米左右的海拔差,这在8000米以上带来呈几何级数递增的难度。更稀薄的空气,更恶劣的天气,更长的高海拔停留时间,这在珠峰,K2和干城章嘉上留下极少的阿尔卑斯攀登记录。对新世纪一流的登山家们而言,宁愿放弃珠峰,也不愿意在攀登方式上妥协。
2004年珠峰北壁的队员Jury Koshelenko曾和Valery Babanov搭档攀登努子东峰南壁而获得金冰镐奖,他本人也是轻量化无氧攀登的死忠。在这次远征攀登中,他依然恪守底线,放弃最后的登顶机会。
在这十几年中,珠峰非常规路线攀登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攀登尝试,例如惟一无氧完成14座的女性,奥地利的Gerlinde Kaltenbrunner和她同样完成了14座的丈夫Ralf Dujmovits曾两次尝试珠峰北壁超级沟槽路线。但 是这些年珠峰地区降水始终不足,导致路线积雪太少而放弃。没有足够积雪,亮冰暴露于表面,为保证安全不得不转为逐段绳距攀登的方式,这意味着速度大为降低,攀登周期更长,因此必须携带更多物资给养,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攀登速度。这样的路线状况导致了几乎无法攀登的后果。
这样的麻烦也发生在别的攀登者身上。2012年,在The North Face?和国家地理的资助下,美国的Conrad Anker和Cory Richards计划阿式重复1963年的路线,遭遇了和Gerlinde夫妇同样的路线太过干燥,缺乏积雪的麻烦而放弃。同年,在中文微博上关注过一位叫栗城史多的日本登山家,10月份曾在网上文字直播无氧solo珠峰的过程。可惜他的中文团队未能理解西山脊路线这样最有价值的信息。更遗憾的是手指冻伤令他早早地放弃攀登。
2013年最值得期盼的无疑是两组梦幻组合。Alexey Bolotov曾因马卡鲁西壁和Jannu北壁两条超级路线而两次获得金冰镐奖,Denis Urubko无氧14座,开辟多条8000米新路线和首次冬季攀登,他们计划阿式无氧西南壁新路线。有类似计划的还有意大利的Simone Moro和瑞士机器Ueli Steck以及高山摄影师Jonathan Griffith。
阿式、无氧、新路线,这几个代表8000米最高攀登水平的名词,严格地说在珠峰上没有同时出现过,最为接近的只有梅斯纳尔的北壁Solo,但这条路线只有一半属于新路线。希望的火星终究没能燃成闪亮的火光,Bolotov的意外遇难以及那场狗血般的七千多米的斗殴事件,让这两次充满期待的攀登胎死腹中。
可以预计的是,长龙般的商业客户依然会在2014年的珠峰南侧路线出现,北侧的第二台阶依然和北京的交通一样拥堵。对孔布地区心灰意冷的Ueli Steck不会重新回来。值得期盼的是Denis Urubko有可能和他的大哥兼搭档Simone Moro重新组合,习惯性低调的俄罗斯攀登者今年因赞助经费问题而取消东壁攀登尝试之后或许会再次计划。但我们可以肯定,属于珠峰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返。
2004年珠峰北壁的队员Jury Koshelenko曾和Valery Babanov搭档攀登努子东峰南壁而获得金冰镐奖,他本人也是轻量化无氧攀登的死忠。在这次远征攀登中,他依然恪守底线,放弃最后的登顶机会。
在这十几年中,珠峰非常规路线攀登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攀登尝试,例如惟一无氧完成14座的女性,奥地利的Gerlinde Kaltenbrunner和她同样完成了14座的丈夫Ralf Dujmovits曾两次尝试珠峰北壁超级沟槽路线。但 是这些年珠峰地区降水始终不足,导致路线积雪太少而放弃。没有足够积雪,亮冰暴露于表面,为保证安全不得不转为逐段绳距攀登的方式,这意味着速度大为降低,攀登周期更长,因此必须携带更多物资给养,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攀登速度。这样的路线状况导致了几乎无法攀登的后果。
这样的麻烦也发生在别的攀登者身上。2012年,在The North Face?和国家地理的资助下,美国的Conrad Anker和Cory Richards计划阿式重复1963年的路线,遭遇了和Gerlinde夫妇同样的路线太过干燥,缺乏积雪的麻烦而放弃。同年,在中文微博上关注过一位叫栗城史多的日本登山家,10月份曾在网上文字直播无氧solo珠峰的过程。可惜他的中文团队未能理解西山脊路线这样最有价值的信息。更遗憾的是手指冻伤令他早早地放弃攀登。
2013年最值得期盼的无疑是两组梦幻组合。Alexey Bolotov曾因马卡鲁西壁和Jannu北壁两条超级路线而两次获得金冰镐奖,Denis Urubko无氧14座,开辟多条8000米新路线和首次冬季攀登,他们计划阿式无氧西南壁新路线。有类似计划的还有意大利的Simone Moro和瑞士机器Ueli Steck以及高山摄影师Jonathan Griffith。
阿式、无氧、新路线,这几个代表8000米最高攀登水平的名词,严格地说在珠峰上没有同时出现过,最为接近的只有梅斯纳尔的北壁Solo,但这条路线只有一半属于新路线。希望的火星终究没能燃成闪亮的火光,Bolotov的意外遇难以及那场狗血般的七千多米的斗殴事件,让这两次充满期待的攀登胎死腹中。
可以预计的是,长龙般的商业客户依然会在2014年的珠峰南侧路线出现,北侧的第二台阶依然和北京的交通一样拥堵。对孔布地区心灰意冷的Ueli Steck不会重新回来。值得期盼的是Denis Urubko有可能和他的大哥兼搭档Simone Moro重新组合,习惯性低调的俄罗斯攀登者今年因赞助经费问题而取消东壁攀登尝试之后或许会再次计划。但我们可以肯定,属于珠峰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