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软件类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软件类课程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对“对分课堂”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文中分析了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提出了弱化终结性的考试和大作业项目考试的教学评价改革思路,探索实施“对分课堂”模式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等软件类课程的过程性学习考核方案,以充分发挥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专门组织团队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并 形成以下四大优势。    政府出面大力支持    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甚至为教师专业发展制定国家标准。  在荷兰、新加坡和瑞典,要求教师除了在工作时间参加集体备课或其它教研活动外,每年还必须参加至少100小时的专业发展活动。 
人在困境之下表现出的心理韧性,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就此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促使人们从多重结果的角度审视困境之下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困境中人的发展。这种蕴含积极构念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心理学者对高危群体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到了那些在困境之下放弃自我的对象,也关注到了那些在困境之下坚持自我并取得良好发展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前积极心理学的响应,有助于挖掘人类在困境之下所具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基层学校对于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真正有效的校本教研究竟是什么样的。    明确的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制度的制订者、实施者要回应人们对该制度的初始疑问:校本教学研究,由谁来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的全面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反思是制度得以
本文论述了桃曲坡灌区常用的量水设施以及渠道量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量水精度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并就今后灌区量水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改进意见。
周例会是学校在短周期内进行工作布置与总结的会议形式,之所以称为例会是因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地点由专人进行主持,形成了以周为单位时间相关教师参加的会议。开好周例会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也涉及到学校其他方面。通过周例会的召开更能证明学校管理的质量所在。    要在学校整体规划下召开    周例会是落实学校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得以落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会议。年度工作计划、月行事、周例会应是一脉相承的,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