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教育者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与研究就是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提出了很多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在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方法就是“学案导学”。本文论述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现在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学案导学;中职数学;应用
  一、 引言
  随着时间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渐渐发生改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职数学教学了。为了迎合现在的中职数学教育,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们开始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学案导学。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二、 学案导学模式的特征
  学案导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后,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内容,分解为几个学习问题。把每一个问题都做出一定的延伸,教师对这些问题及时地进行补充和测试。导学案一共分为三部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学习检测,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模块,然后再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学生最后完成测试模块,以便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模块成为主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交流结束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充分促进小组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小组展示完成后给予适当的引导。
  学案导学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学活动。学案导学的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勇于发言、质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案导学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对于课堂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的发展;三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更是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设计导学案,还用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完成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
  三、 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方法,是传统中职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制定相应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然后讲授给学生。衡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能是通过检查学生的总的知识量来完成。高中生需要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学只是注重智育的发展。
  (二) 单一的授课方式
  中職教育应该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智育。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将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分开来进行,例如把体的教育只是归为体育,德的教育仅仅归于思想政治等。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知识,是我国中职教育目前的基本状态,学生对于知识只能是接受不能对于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 “学案导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导学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以书本上的例题来进行讲解,讲解过程十分枯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机械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概念》这一节时,由于学生对于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身边的时间、温度都会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存在着两个变量,也就是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改变。依靠这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 小组合作深入交流
  中职学生知识记得不够丰富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家庭调条件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好,学生只是依靠自身来学习新知识,是没有办法达到课程标准的。小组学习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把问题深入开来,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
  (三) 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灵活性
  学习知识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的表面(理解和吸收),还要内部消化和运用知识即巩固练习。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很大一方面就是,学案导学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把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带入到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图形》这一章时,首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是空间图形,然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通过身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直在被人们关注,首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过程与我国的教学大纲紧密相连;其次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机的把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晓燕.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张明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7(31):262-263.
  [3]陈旭波.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16):167.
  作者简介:
  毛海笑,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阴中专。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有新的问题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改革创新,积极寻找应对办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当前小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给同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新课改下的特点  小学语
针对Buck变换器的传统滑模控制方法存在滑模系数不易确定,以及系统的动态响应和鲁棒性难以同时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感电流建立双闭环结构的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策略。
针对现有数据融合算法中,组网雷达各节点雷达忽略自身站址误差而导致抗干扰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站址误差的抗欺骗式假目标方法。首先,通过增加量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摘 要:數感是对数的感悟,是对数量关系和运算方式的理解。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与认知特点、数概念的形成、数学思维发展特点有重要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提高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教学策略  小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数概念的形成、数学思维发展特点有重要关系。在小学数学教材有关数感内容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