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高效教学原理”的发现及运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立体关系即“引学”,可推广到“已知未知;会学学会;途径目标”等诸多方面,从而发现了“立体高效教学原理”;运用这一原理又可解决教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找到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和超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启发引导 立体高效教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25-01
  请先听听学生的呼声。
  一次课前我们曾随意调查学生:课有三种上法,看大家喜欢哪一种?
  一是老师先讲,同学们后练;
  二是同学们先练,练后老师再讲;
  三是同学们边练,老师边从旁引导……
  谁知还没等我们说完,同学们便不约而同的高声呼喊“第三种方法好!”并报以及热烈掌声。
  这正反应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感到正困难时就恰有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也做到了急学生之所急,或者说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不存在谁先谁后的平面排列,而是在某时段内可按同时、交叉或反复的方式立体进行—— 即从这里开始由平面教学进入到立体教学(详见本刊2012年第6期),我们用“引学”表示。“学”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即教师的“启发引导”,二者关系为“据学而引,以引促学,立体运行”,或者说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可以设想:完成同样教学任务,用立体教学方式所需时间只需原来“讲”和“练”的一半,而效果却会远远大于原来“讲”和“练”的效果和,即实现“高效”,这是因为“1+1>2”;且方式更为“简捷”运用更加灵活。
  我们可将“引学”的这种立体方式推广到教学其它诸多方面:
  “引学”—— 解读为:据学而引,以引促学,立体运行—— 对比单向联系“教→学”的低效重复,则是高效简捷。
  “已知未知”—— 解读为:用未知探索已知,再用探索的已知解决未知—— 对比“已知→未知”单项联系,能使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会学学会”—— 解读为:为了学会而会学,通过会学而学会,总趋势是会学了才能学会—— 这里,“学会”是目的,“会学”是手段,是策略,二者相辅相成—— 对比“会学→学会”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
  “途径目标”—— 解读为: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探索途径,用探索的途径去实现教学目标,总趋势是通过一定途径实现某种教学目标—— 而在“途径目标”中,开始总是“低头拉车,不问前程”。
  从以上四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共同规律:
  (1)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因素,它们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平面排列,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某时段内可同时、交叉或反复等形式立体运行;
  (2)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3)其立体效果不仅大于各个因素效果,而且大于各因素效果之和。
  由此可得出“立体高效教学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教学因素相互作用并立体运行,其得出的立体效果必大于各因素效果之和。
  “立体高效教学原理”可解决教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作用也将是振奋人心的(“1+2>2”),所需时间将大大小于实施各因素时间之和(“1+1<2”)。
  首先运用它可使各学科各内容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前提下更好的体现“个性”,即“共性个性”。
  以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其“个性”是要从分析数量关系着手。如果仅仅从分析数量关系着手,是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 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各个年级,只要涉及到应用题教学,每节课都得老师先用20min左右的时间画图帮忙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学生才可照套解题。如果在强调“共性”而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这一前提下,从小学低年级就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那么到中、高年级,甚至到初中、高中解应用题,就再也用不着老师画图而都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尽快解决了。
  运用“立体高效教学原理”还可找到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并超越的有效途径。
  西方教育的明显优势有四: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认为教学的本身就是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过程;二是相当重视学生的不断创新,那怕是异想天开,或看来不合乎逻辑,只要是学生自己设想或完成的,都会得到肯定或赞赏;三是中小学教学起点较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四是教学形式相当活跃,极大部分知识的学习不是在教室里或是从书本中,而是在活动中完成的,学生快乐至极。
  而我们恰与此相反:一是相当重视教师的作用,特别是重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二是相当重视温“故”而知新,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三是重视“重难点”,甚至追求达到一定“高难度”;四是相当重视书本的作用,认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或科研成果的结晶,也是教学的标高或目标。
  由于中西双方教育相差太远,这就给我们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要学别人的就很难保留自己的,结果则是得不偿失;要保留自己的又很难学到别人的,结果仍然是固步自封。
  但如果运用“立体高效教学原理”,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首先要承认“重视教师作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重视高难度、重视书本作用等”并不是我们的弱点,而正是我们的教育优势。
  在此前提下,双方优势便可构成如下关系:
  “引学”—— “据学而引,以引促学”,可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用—— 这既是我们“立体高效教学原理”的基点,也是我们运用这一原理学习西方教育优势的重点之一。
  “基础知识创新”—— 可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更好的学习基础知识,使学习基础知识得到更好的落实;也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好的创新,使创新不仅有了丰厚的基础,而且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并可使创新的偶然性发展成为创新的必然性—— 对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过高的期望会出现什么奇迹,只要是他们是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的知识,均应视为创新。
  “起点低高难度”—— 为了达到一定高难度,教学起点必须低,起点低根子才扎得深,才能达到一定高难度,即“低中求高”,而不是“高中求高”—— 西方教育成功的奥妙也正在这里。
  “读别人的书编自己的书”—— 为了取得自己的成果,或者说为了编好自己的“书”,必须认真读好别人的书,也只有读好了别人的书,才能编好自己的“书”。
  可知,我们用“立体高效教学原理”处理中西双方的教育优势,不仅能使原有各自的优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会生成新的优势,使得两方面优势都进一步提升;不仅找到了向西方教育优势学习的有效途径,不仅要超越自己,更重要的还得超越别人——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作为班主任,传统的任教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班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教师课堂提问环节设置不科学,表面性提问、随意性提问、包装性提问等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由于提问的指向不明、抓不住重点等问题,自然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科学设置提问环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摆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于重点
本文主要介绍GTX起爆药的理化分析,并针对GTX起爆药成份分析在理化分析中的探讨,通过多次理化分析试验,摸索GTX起爆药理化分析工艺,并制定GTX起爆药成分理化分析工艺和方法。
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常用“武器”,所以提出问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提问设计。在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中,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定向性、概括性、系统性等,掌握好发问的时间与技巧,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什么样的问题是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首先,既有思维高度,又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
目的:探讨刮痧联合刺络拔罐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3例予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治疗。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阅读,更要学会如何写作。然而,不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作文精心批改,但是学生却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并未从中获得什么启迪。这样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适度介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批改自己的作文,尝试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若干角度入手进行创作,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一、转换视角,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了生活的原型。
摘 要:本文从“汉语教师在专业领域是怎样发展他们教学知识?”这一问题出发,研究了教师的教学知识是否存在不同的来源?若存在,不同来源对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有怎样的贡献?通过研究发现“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是汉语教师发展自身教学知识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也相对重要,而“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以及“阅读专业书刊”是最不重要的来源。  关键词:汉语教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板有眼地教,学生一本正经地记,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教学效果差,教师累,学生也累。为此,许多人感叹:语文难教,语文难学。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还语文课以生命的活力。我认为,老师应在“活”字上做文章,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情感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因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