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介入,指导二次作文创作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阅读,更要学会如何写作。然而,不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作文精心批改,但是学生却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并未从中获得什么启迪。这样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适度介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批改自己的作文,尝试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若干角度入手进行创作,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一、转换视角,提升立意境界
  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有一个新颖独特的出发点,那就是立意,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无法出彩,是因为在立意的角度就有所欠缺,因此失败在了“起跑线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二次作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分析命题的内涵,探究问题的外延,了解其关联的命题,尝试写出更新颖的立意。如果学生能提升利用的境界,则能让自己的作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名学生创作了以“勤奋”为主题的文章,原作中认为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并列举了不少勤奋而获得成功的例子。这样的作文虽然不容易写偏,但是立意却缺乏新意,写作效果不佳。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如有学生尝试思考“勤奋”和“成功”之间是否有必然关系,是否有人勤奋努力,但是却没有成功;又是否有人成功了,但是并未努力。还有学生尝试探究成功的条件,思考勤奋是否是成功的唯一条件。还有学生尝试分析勤奋的定义,思考怎样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勤奋,单纯的重复劳动算不算是真正的勤奋。如有学生在二次创作中提出了如下的立意:“勤奋并不意味着反复而简单地重复劳动,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将勤奋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要勤于创新,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样的立意更为新颖,而且体现了学生对该问题的理性思考。学生的创作摆脱了俗套,体现出了自己作文标新立异的一面。
  在指导学生创作二次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转换视角,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并尝试找到独树一帜的立意角度。如果能在尝试二次作文的过程中从新的角度入手展开写作,则学生写作的能力可以得到质的飞跃。
  二、逻辑取材,重组内容空间
  文章的选材也是一篇文章是否出彩的重要因素,不少学生在创作文章时忽略了取材的逻辑性,导致在一篇文章中重复采用同一类型的材料,在引用材料时缺乏变化和层次性,出现逻辑混乱等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注意作文的内容空间,对材料进行归类,按照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等方式合理地安排材料的顺序,这样就能让文章中的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起到优化作文的效果。
  在创作以“收获”为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对学生的选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少学生都选择了父母辛勤工作,收获了领导的重视;老师辛勤教学,收获了学生的尊重;科学家辛勤研究,发明了药物拯救苍生……这些例子看似各自不同,但其实却有一定的雷同感。有的学生虽然力求新意,从历史中找到了相关的例子,但是也落于俗套,所选择的都是某人努力工作,最后获得成功。这样的“收获”未免落于俗套,也无法展现出变化性和层次性。在教师指导后,学生尝试从“收获”的本义入手选择材料,然后再逐步扩展开来,联想到社会生活、人生发展等,然后按照联想的远近来安排各种材料。这样便使得材料富有一定的变化,而且能展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如有学生在二次修改中选择了大自然的秋收冬藏、某个人努力實现人生规划,某地区响应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改造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收获等材料。这些材料富有变化性,而且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教师无需介入过多,只需要指导学生注意材料的逻辑性即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调整文章中的诸多材料,对自己已经选择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筛选,直到材料的安排符合教师所说的标准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展开逻辑选材,能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为精彩。
  三、优化结构,搭建紧致框架
  不少初中生的作文之所以会显得比较幼稚,还有一个原因是文章的结构比较松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凤头、猪肚、豹尾”的创作思想告诉学生,并将具体的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分析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关键处设置线索,并在结尾处留下悬念。这样能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结构,让二次修改的作文变得更为紧凑。
  在一次作文中,某学生以《我为你点赞》为题目进行创作,在写作中先写了某同学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人嘲笑,而后写了其如何努力学习取得了成功,最后点明自己为其点赞的主题。这样的作文缺乏紧致的结构,而且没有什么悬念,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教师指导其尝试运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并在文章中设置悬念,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学生在二次作文的创作中对原作的结构做出了大幅度的修改。先写了自己迫不及待地登陆某网站,因为要为自己的同伴投票点赞。这样便制造了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为谁点赞。然后又写了作者在脑子中回忆,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一个差学生和一个能写出优秀参赛作文的好学生放在一起,引发读者的惊愕:“原来这竟然是一个人。”此后则详细地介绍其如何会发生变化,最后再次点题,“我果断地为这篇作文投票,这样努力突破自我的同学,值得我点赞。”在二次创作后,结构更加吸引人。
  在适度介入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同写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教师的作文,思考教师采用的是何种结构,并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的文章结构有何不足之处。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章结构的二次布局,让作文变得更为出色。
  四、审视词句,实现语言出彩
  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要有出彩的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审视自己作文的语言,分析该如何改进,让文章变得更为精彩。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而应该用适度介入的方式,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作文,从对方文字的词句中获得启迪,了解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句。
  在《那张熟悉的脸庞》中,学生描写了外婆的脸,写了外婆在灯下为自己制作新衣服的画面,文章中用了不少华丽的词句,如:“岁月在她脸上留下刻痕,仿佛在唱着一首哀婉的歌谣。”然而,文章的词句虽然优美却和文章的意境不相符合。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质朴的亲情,外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不知道什么是时尚,但是在得知“我”想要一件公主裙时,便主动提出要为“我”制作,文章的词句应该写出外婆的亲切和质朴。学生在二次写作中修改了相关的段落,改成了:“灯光照在外婆的脸上,她眯缝着眼睛笑着说:‘宝儿啊,不用着急,明天就有公主裙穿了,看她们谁还笑话我的宝儿。’粗糙的手捻着针线,慢慢地穿针引线,不如我儿时记忆中那么麻利。”修改后的文字更富于情感,虽不华丽,但是却能更好地展现出外婆的形象。
  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语言。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避免对于词句的错误认知。如有的学生认为词句华丽的作文更好,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这种错误的认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词句要和其主题、内容相符合,运用得合适才更为重要。
  学生的二次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突破的过程,教师要适当介入学生的创作过程,指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入手调整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215533)
其他文献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它有着独特的结构,并且该系统有多种组合方式,该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本研究对一个比较先进的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进行了阐述,涉
本文主要论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作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物理概念、规律、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型的课堂教学等。对多媒体辅
本文在首先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失位”的问题,然后详细探讨了导致这些“失住”问题的原因,紧接着针对上述根源,提出了几点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从“失位”走向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作为班主任,传统的任教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班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教师课堂提问环节设置不科学,表面性提问、随意性提问、包装性提问等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由于提问的指向不明、抓不住重点等问题,自然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科学设置提问环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摆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于重点
本文主要介绍GTX起爆药的理化分析,并针对GTX起爆药成份分析在理化分析中的探讨,通过多次理化分析试验,摸索GTX起爆药理化分析工艺,并制定GTX起爆药成分理化分析工艺和方法。
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常用“武器”,所以提出问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提问设计。在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中,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定向性、概括性、系统性等,掌握好发问的时间与技巧,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什么样的问题是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首先,既有思维高度,又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
目的:探讨刮痧联合刺络拔罐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3例予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