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体制 激活用人机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传达的重要信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国民素质提高和道德凝聚力量,是绝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和受人尊敬的民族,高扬文化旗帜、建设文化强国,已是时代的呼唤、民众的呼唤。那末,如何通过人才开发,建设文化强国?我的初步构想是:
   1.要整合三支文化人才队伍,使人才结构趋向科学合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文化人才,这是各级文化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首先,要着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决断魄力的领军型人才。毛泽东同志早就有过英明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代中国名人成功素质分析》的作者也曾研究过500名领军人物成长经历,除特殊个性外,其共性是: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功底扎实、才华横溢。在人际关系、公关口才、承受风险能力等方面,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决断魄力。其中,观察力、创新力、决断力,是处核心地位领导素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深厚的理论功底,功底扎实才能厚积薄发;丰富的实践积聚,勤于思考、敏于发现;超前的思维,大胆求证、科学决策、果断实施。这些人的创业实践也证明:不学习没有扎实功底,不调研没有实践积聚,不动脑子思维力迟钝,就不可能整合团队创新智慧,谋划出奇迹般的发展战略。这就好比一场“威武雄壮的话剧”,如果没有优秀的导演(运筹帷幄的帅才),就很可能把“戏”演砸。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为此,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强,有敏锐创新意识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务之急。
  其次,要培养善驾驭原创灵感的专家型人才。什么是“灵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比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广纳知识信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创造的艰辛),众里寻她千百度,暮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凸现的微妙情境)。可见,灵感是指知识信息的积聚与创意火花的碰撞,呈现出的思维飞跃。初始无意识,是萌芽态“闪光点”,继而有意识地从闪光点处深挖、探究,最后“灵感”勃发,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故此,文化工作创新,必须有善驾驭原创灵感的攻关型、专家型人才,这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层人力资源。
  三是广泛培养有动手能力的技工型文化人才。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枝工比例,日本是25%,美国是35%,我国中西部地区只占3.5%。为什么呈现此状况?社会追逐高文凭,中等文化艺校盲目攀高,用人单位急功近利,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等。如何抓好文化类技工人才培养?一是创新观念,转变重学历、轻技术的用人导向;二是从根本抓起,强化职业艺校技能培训;三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文化技术人才,尤其应重视民间艺术人才的挖掘和扶植,让那些老百姓喜闻乐见、行将断流的的民间艺术形式振兴、复苏。
   2.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关注文化人才培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文化人才匮乏,尤其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更是奇缺。必须通过引进、培训,在高校设立文化管理专业等举措,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也可采取适当方式,在国内外发达地区,吸引一批文化领军人才投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要降低准入门槛,在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要改革传统人才管理体制,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为用而养”的封闭体制。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记载,孟尝君好养士,门下食客数千……这种用人理念,仅适合通讯信息落后的农业经济社会。在当今互联网兴起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为用而养、国家全包”的单位人才管理体制,却成为当今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不仅投入大、浪费大,人才培养的单位所有制,还束缚了人才自由发展,存在“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计划体制弊端。这种状况,是造成人才外流、人才断层、学非所用、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的根源。改革的对策是:采取“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不求国籍、只求共赢”等多种“不养而用”政策,鼓励文化顶尖人才跨地域、跨行业、跨国籍,从事合作或兼职。尤其应关注故乡籍知名人士,至今仍在发达地区工作或已退休的高级文化人才,通过建立网络人才档案,完善多层次的“不养而用”管理办法,让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引领、带教本土人才,激活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传统“养士”模式,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在“爱其才却轻其德”倾向。北宋宰相司马光就曾尖锐抨击“大半人犯错,都犯在这——因惋惜才华,忽视品德,一旦坏事比什么都危险”。所以“不养而用”人才机制,也必须把“德”放在首位,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江西万载县做法是,从聘用政策上规定:“热爱文化工作,自愿到基层一线从事文化服务和文化创业;有专业技术职称,具备扎实的文化产业领域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或公关协调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学风正派等”。从保护乡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入手,引进高素质人才,发掘和丰富传统民俗内涵,实施“百村计划”和“一村一品”文化示范工程,将发散在城乡社区(村)的鲜活民间艺术,如万载傩舞、花灯、采茶戏、花爆文化、三黄鸡文化、有机农业文化、湘鄂赣边区红色旅游文化等,将这些独有的民俗特色、革命传统特色文化,挖掘、提炼、扶植,形成各类特色文化村社。比如,仙源“红色文化村”,潭埠“傩舞文化村”,双桥“赣西商埠与三黄鸡文化”,株潭“花爆文化”,鹅峰乡“社会工作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示范村,茭湖、三兴“有机农业示范村”等。以这些“特色文化村”为龙头,带动全县“一村一品”文化系统工程,丰富“魅力万载”文化内涵,让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渗透于民俗文化创建工作中,使断流的村落文化复苏,以此凝聚民心,激励参与热情,营造“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文化氛围。
   3.要用活人才政策,激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大胆解放思想,不拘一格用人才。既不为传统养士体制束缚,敢于高薪引进高层次文化技术人才,又要特别关注支柱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紧迫人才。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设立人才创新奖、项目合作奖、成果转化奖、技术创新奖等,让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从互联网上借脑留人”,全方位激活人才市场,实现“信息、技术、人才、成果”的共建共享。
  总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率,它是“文化强国之魂”,是中华先进文化精髓,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公民文化权益,让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引领全社会文明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坚持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动员社会各方面人才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调动各层级文化工作者,自觉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人才强国”创新举措,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强国”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其他文献
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3.7%,这意味着我国有7.3亿人口生活在城镇中,享受城镇文明带来的果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走了一条快速粗放式的道路,城镇化在追求快速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城镇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些城镇化“怪象”层出不穷,如城镇盲目扩张造成的“鬼城”,城镇建设失去特色造成“千城一面”,北方经常出现的“雾霾”天等等,这些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通过十八大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深化城镇化转型发展做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在这一地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本文通过对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时所要注意的树种选择、整地、苗木准备、栽植技术等问题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林业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干旱;造林;新技术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
期刊
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央一村与央五村的交界处,东西大街北胡同内有一坐北面南的院落。院落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18米,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院内有砖墙、草顶、硬山的北屋6间。这里就是名扬齐鲁的中共清河地委旧址。就是在这里,从1939年9月至1940年10月这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中共清河地委在杨国夫、景晓村、马保三、李人风等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领导下,指挥清河区广大军民同日寇进行了血与火的战斗,
期刊
【摘 要】检测果汁中棒曲霉素。方法:采用NY/T1650-2008和NY/T 2008-2007对果汁中的棒曲霉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对20批次的果汁按上述方法进行了测定,均未检出。   【关键词】果汁;棒曲霉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棒曲霉素属于真菌毒素,又称展青霉素。是由几种真菌如展青素(Pcnicillium patulum)或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等产生
期刊
煤矿井下密集钻孔尤其穿层钻孔是煤层气开采和瓦斯灾害治理最常用的增透措施之一,但穿层钻孔经过岩石段长、煤层段短,导致有效增透范围小、钻孔利用率低。本文基于水射流柔性传递能量特性,提出利用水射流破岩钻进成孔、提供自身前进推进力的一种自进式水力喷射拐弯钻孔增加煤层透气性方法,充分延伸煤孔段长度,发挥单个穿层钻孔的利用率,增加煤层瓦斯流动通道,降低增透成本。实现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不改变现有穿层钻孔尺寸的条件下,开发与之匹配的自进式水射流钻头,其性能决定拐弯钻孔的钻进效率和孔壁稳定性。自旋转射流钻头通过射流旋转移动冲
膨润土是一种环境行为优异的天然吸附材料,尤其是无毒,资源丰富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其应用的热点课题之一。论文以新疆夏子街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其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水质环境的沉降分级,其次系统研究膨润土(MY)及其分级产物对两类染料(碱性染料和直接染料各两种)的吸附性能,最后探索了原矿制备的膜材料处理染料废水。通过XRD、XRF、FT-IR等表征手段对提纯产物和吸附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以下认识:
  1)夏子街膨润土含SiO264.88%、Al2O315.84%、Fe2O33
盐岩水溶开采后形成的溶腔被广泛用作能源储存硐室或作为废弃物处置空间,这对盐腔的长期稳定性和密闭性提出了考验。因而,开展盐岩在地应力作用下的细观结构变化和宏观变形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盐岩作为一种沉积岩,具有岩石非连续、非均质和非线性的特征,同时它也是由氯化钠晶体构成的多晶,具有晶体的属性。对于盐岩多晶,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表现为渐进性破坏,而在蠕变过程中则会出现加速蠕变的灾变式破坏;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尽管在宏观上看似光滑连续,但微观层面的塑性变形却起伏不定,这些起伏能够被声发射所捕捉。本文引入雪崩动力学研究方
我国70%以上的煤矿是高瓦斯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煤层透气性低,此类条件煤矿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向深部迈进,煤层透气性越来越低,如何大幅度增强煤层透气性是实现煤矿井下瓦斯高效抽采和保障煤炭安全生产的关键。目前,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在现场施工中也出现裂缝无序扩展,造成抽采空白带,且对煤层顶底板破坏严重,均为后续煤炭开采埋下隐患。
  针对上述难题,作者基于研究团队对水射流割缝破煤岩理论及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
随着浅层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殆尽,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逐渐增加,瓦斯灾害也愈发严重。如何有效地提高煤岩体渗透性,实现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至今仍是难题。本论文以流体致裂增渗煤岩体机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等手段,系统性地研究了流体对煤岩体的致裂增渗理论与应用,基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应力波传播,分析了流体致裂煤岩的机理;基于煤矿现场工作面地应力分布规律,考虑地应力及采动加卸载对煤层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含水率对原煤力学特性与渗流规律的影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天门冬植物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具有的一种特殊防火功能。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缘草本类植物,也是我国中草药的主要品种之一。而天门冬具有防火功能也是一次偶然的无意发现,当火星落在天门冬的针叶上面时,你则会听到“啪”的一个清脆的声响,随着气流的喷出将火星扑灭,或者当火源靠近天门冬针叶时也会出现上述情况,并立即将火源喷灭或者吹离。根据观察发现,天门冬植物遇明火靠近时,其针叶内部会喷出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