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在这一地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本文通过对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时所要注意的树种选择、整地、苗木准备、栽植技术等问题的研究,希望对提高林业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干旱;造林;新技术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455万km2,大部分地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弱化等生态问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干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如何克服干旱的影响,搞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林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以下种植措施可以改善干旱地区对林业的影响。
1.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是营林活动首要遵循的原则,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在干旱时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抗旱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1择优选用抗旱能力强的树种
同一地区,相同的立地条件可能有很多适宜栽植的树种,同一树种又可能适用于几个立地条件。择优选用应将最适合生长、最抗旱的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1.2根据树种特性选择
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以下主要环境因子: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
2.整地
整地是营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在阴坡、半阴坡或沟坝地等林地墒情相对较好地段,春季造林时宜采用中小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并要注意随整随栽,以减少对造林土穴内土壤过度扰动,减免水分无效蒸发。对于阳坡、半阳坡、沙荒地等林地墒情较差地段,根据营林生产任务,应积极开展预整地工作。
3.苗木准备
良种壮苗是提高苗木抗旱性关键环节,针对旱情,营造林时苗木应首选容器苗,并应做好容器苗起苗前苗木灌水和苗木保护工作;裸根苗造林时,做好起苗前苗木保护、起苗时苗木根系保留和保护、并根据不同树种,采用相应苗木保水抗旱处理技术。
3.1苗木选择
选择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多头、无病虫害、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好的壮苗。移植前要进行苗木修剪、分级。针叶树选择1年~2年生播种苗, 阔叶树选择1年~2年苗,无性繁殖容易树种可直接在容器内扦插,灌木树种选择1年~2年生苗木。
3.2起苗
容器苗起苗前3天~7天应浇透水1次,并在起苗前1天~3天对苗木喷施蒸腾抑制剂(TCP)1次。起苗时要用铁锹或铲子沿容器下部将容器外的根系水平铲断,把苗子起出,切不可用手拔苗,以免扯断容器内的根系,破坏根系的完整性,同时容器内的基质也不易松散。采用裸根苗造林时,起苗和移植要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晴天早晚时间进行。应在起苗前一周对苗木灌足底水,一般当土壤含水最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即土不粘锹)时即可起苗或进行移植。起苗前1天~3天对所起苗木喷施蒸腾抑制剂(TCP),起苗时要注意保持有足够的根幅,根幅大小应是苗木地径的8~1O倍,确保苗木有良好毛细根数量。
3.3苗木保护
起苗后随即在背风阴凉处,按照苗木质量标准进行苗木分级并随时用塑料布或草帘等覆盖苗木,如果苗木不能立即运输,应进行临时假植(用湿润土壤将苗木根系覆盖),以保护苗木根系不失水。如果长途运输,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延长苗木活力,可参照下述苗木处理技术,将苗木根系蘸泥浆、浸水、蘸吸水剂等。运输材料可采用保湿性好的材料,如塑料袋等。运输过程中要适时检查,如发现苗木干燥要随时喷水。
3.4 苗木保水技术
水凝胶蘸根造林,具体是将吸水剂加水稀释到0.1%~1%,然后蘸根处理进行造林;混剂泥土蘸根造林,具体为先将吸水剂与土壤混合(0.1%~1%),用水调成稠泥,然后蘸根包裹根系;吸水剂直接施入造林穴中,具体为先将保水剂与土壤按1:l000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后,回填至树苗根部周围,上面覆盖一层浮土踩实培土。如在没有灌溉条件下的干旱地带使用保水剂,可先将保水剂(颗粒型)用水浸泡至饱和,再参照上述方法施用。保水剂能形成快速吸收、储存、释放水分与养分的"小水库",并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以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同时保水剂还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性、减少土壤板结等作用。
4.栽植技术
4.1容器苗栽植技术
4.1.1栽植时间
容器茁造林时间受造林季节影响较小,春、雨、秋三季均可造林。针对旱情,采用容器苗造林时应采用较大规格容器苗造林,可选用l~3年生播种容器苗或移植1+1、2+1、2+2的移植容器苗造林。
4.1.2栽植方法
造林时将容器苗带容器(塑膜或轻质网袋无底容器)完整地植于坑内,容器四周的土壤按实。忌从上面按踏容器内的基质,以保护根系。容器下端的基质部分散落时,栽植前要用湿土填补,防止栽植后容器向内折卷造成封底。基质散落过多的容器苗不能用于造林。栽植时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好。不要使容器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降水的渗入及影响容器内基质的透气状况。苗木栽植后及时用石块、秸杆、薄膜、杂草等材料进行栽植穴面覆盖以利保墒。阔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时,应适当剪除一部分叶片,数量≤1/3,减少叶面蒸腾,保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当造林苗木为有底营养钵苗时,造林时应把容器全部脱去或者去底。
4.2裸根苗栽植技术
4.2.1栽植时间
裸根苗栽植时间以春季和秋季造林为主,舂季造林注意适时早栽,秋季造林应在树叶大部分脱落,大地尚未封冻之前进行为宜,蒸腾强度小,萌芽力强部分树种也可雨季造林。
4.2.2栽植方法
裸根苗栽植时,根据造林地墒情、树种特性及其施工设计,灵活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不同栽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1)浸根蘸根造林。浸根造林是指在造林前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浸水处理(一般浸水24小时),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强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措施。蘸根造林是指造林时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或生根粉,造林效果更佳。
(2)截干造林。适于萌蘖和萌芽能力强。苗木具有主根性,侧根和须根不发达,在起苗时主根受了损伤,栽植后生长停滞的树种。
苗木栽植时用利剪截去苗干的造林方法。一般主干保留15cm~20cm左右为宜。栽植后培土成堆(高20cm左右),如有灌溉条件,栽植后浇水, 然后培土,效果更好。栽植不宜过深。春季截干造林需早栽,栽后20天~3O天幼芽普遍出土, 当萌条长高到10cm左右时选留1株健壮的萌条培育成主干。
(3)深埋造林。营林地为干旱立地或风沙区,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可将苗木地上部分2/3左右埋在土沙中,成活后再去除沙土。一些阔叶树种可将苗干压弯,用土压埋,当发芽放叶时再去除埋土,扶正苗木。
总之,认真总结经验和种植措施,对克服干旱做好林业生态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秀珍.山区现代化容器育苗与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研究[J].河北林业,2008,(3).
[2]张晓燕,任俊.节水灌溉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J].内蒙古水利,2008,(5).
[3]祁生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
【关键词】干旱;造林;新技术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455万km2,大部分地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弱化等生态问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干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如何克服干旱的影响,搞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林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以下种植措施可以改善干旱地区对林业的影响。
1.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是营林活动首要遵循的原则,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在干旱时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抗旱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1择优选用抗旱能力强的树种
同一地区,相同的立地条件可能有很多适宜栽植的树种,同一树种又可能适用于几个立地条件。择优选用应将最适合生长、最抗旱的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1.2根据树种特性选择
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以下主要环境因子: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
2.整地
整地是营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在阴坡、半阴坡或沟坝地等林地墒情相对较好地段,春季造林时宜采用中小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并要注意随整随栽,以减少对造林土穴内土壤过度扰动,减免水分无效蒸发。对于阳坡、半阳坡、沙荒地等林地墒情较差地段,根据营林生产任务,应积极开展预整地工作。
3.苗木准备
良种壮苗是提高苗木抗旱性关键环节,针对旱情,营造林时苗木应首选容器苗,并应做好容器苗起苗前苗木灌水和苗木保护工作;裸根苗造林时,做好起苗前苗木保护、起苗时苗木根系保留和保护、并根据不同树种,采用相应苗木保水抗旱处理技术。
3.1苗木选择
选择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多头、无病虫害、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好的壮苗。移植前要进行苗木修剪、分级。针叶树选择1年~2年生播种苗, 阔叶树选择1年~2年苗,无性繁殖容易树种可直接在容器内扦插,灌木树种选择1年~2年生苗木。
3.2起苗
容器苗起苗前3天~7天应浇透水1次,并在起苗前1天~3天对苗木喷施蒸腾抑制剂(TCP)1次。起苗时要用铁锹或铲子沿容器下部将容器外的根系水平铲断,把苗子起出,切不可用手拔苗,以免扯断容器内的根系,破坏根系的完整性,同时容器内的基质也不易松散。采用裸根苗造林时,起苗和移植要选择无风的阴天或晴天早晚时间进行。应在起苗前一周对苗木灌足底水,一般当土壤含水最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即土不粘锹)时即可起苗或进行移植。起苗前1天~3天对所起苗木喷施蒸腾抑制剂(TCP),起苗时要注意保持有足够的根幅,根幅大小应是苗木地径的8~1O倍,确保苗木有良好毛细根数量。
3.3苗木保护
起苗后随即在背风阴凉处,按照苗木质量标准进行苗木分级并随时用塑料布或草帘等覆盖苗木,如果苗木不能立即运输,应进行临时假植(用湿润土壤将苗木根系覆盖),以保护苗木根系不失水。如果长途运输,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延长苗木活力,可参照下述苗木处理技术,将苗木根系蘸泥浆、浸水、蘸吸水剂等。运输材料可采用保湿性好的材料,如塑料袋等。运输过程中要适时检查,如发现苗木干燥要随时喷水。
3.4 苗木保水技术
水凝胶蘸根造林,具体是将吸水剂加水稀释到0.1%~1%,然后蘸根处理进行造林;混剂泥土蘸根造林,具体为先将吸水剂与土壤混合(0.1%~1%),用水调成稠泥,然后蘸根包裹根系;吸水剂直接施入造林穴中,具体为先将保水剂与土壤按1:l000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后,回填至树苗根部周围,上面覆盖一层浮土踩实培土。如在没有灌溉条件下的干旱地带使用保水剂,可先将保水剂(颗粒型)用水浸泡至饱和,再参照上述方法施用。保水剂能形成快速吸收、储存、释放水分与养分的"小水库",并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发,以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同时保水剂还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活性、减少土壤板结等作用。
4.栽植技术
4.1容器苗栽植技术
4.1.1栽植时间
容器茁造林时间受造林季节影响较小,春、雨、秋三季均可造林。针对旱情,采用容器苗造林时应采用较大规格容器苗造林,可选用l~3年生播种容器苗或移植1+1、2+1、2+2的移植容器苗造林。
4.1.2栽植方法
造林时将容器苗带容器(塑膜或轻质网袋无底容器)完整地植于坑内,容器四周的土壤按实。忌从上面按踏容器内的基质,以保护根系。容器下端的基质部分散落时,栽植前要用湿土填补,防止栽植后容器向内折卷造成封底。基质散落过多的容器苗不能用于造林。栽植时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好。不要使容器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降水的渗入及影响容器内基质的透气状况。苗木栽植后及时用石块、秸杆、薄膜、杂草等材料进行栽植穴面覆盖以利保墒。阔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时,应适当剪除一部分叶片,数量≤1/3,减少叶面蒸腾,保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当造林苗木为有底营养钵苗时,造林时应把容器全部脱去或者去底。
4.2裸根苗栽植技术
4.2.1栽植时间
裸根苗栽植时间以春季和秋季造林为主,舂季造林注意适时早栽,秋季造林应在树叶大部分脱落,大地尚未封冻之前进行为宜,蒸腾强度小,萌芽力强部分树种也可雨季造林。
4.2.2栽植方法
裸根苗栽植时,根据造林地墒情、树种特性及其施工设计,灵活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不同栽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1)浸根蘸根造林。浸根造林是指在造林前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浸水处理(一般浸水24小时),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强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措施。蘸根造林是指造林时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或生根粉,造林效果更佳。
(2)截干造林。适于萌蘖和萌芽能力强。苗木具有主根性,侧根和须根不发达,在起苗时主根受了损伤,栽植后生长停滞的树种。
苗木栽植时用利剪截去苗干的造林方法。一般主干保留15cm~20cm左右为宜。栽植后培土成堆(高20cm左右),如有灌溉条件,栽植后浇水, 然后培土,效果更好。栽植不宜过深。春季截干造林需早栽,栽后20天~3O天幼芽普遍出土, 当萌条长高到10cm左右时选留1株健壮的萌条培育成主干。
(3)深埋造林。营林地为干旱立地或风沙区,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可将苗木地上部分2/3左右埋在土沙中,成活后再去除沙土。一些阔叶树种可将苗干压弯,用土压埋,当发芽放叶时再去除埋土,扶正苗木。
总之,认真总结经验和种植措施,对克服干旱做好林业生态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秀珍.山区现代化容器育苗与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研究[J].河北林业,2008,(3).
[2]张晓燕,任俊.节水灌溉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J].内蒙古水利,2008,(5).
[3]祁生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