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区共建和谐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治与社会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本单元,只有基层的社区都是成熟的和谐社区,整个国家才能和谐,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应从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开始。
  
  ◆ 和谐社区的基本含义 ◆
  
  社区基本概念:“社区”(Community)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指的是同质人口形成的守望相助、出入为友的社会关系,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个的构成单元。它主要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按照社区成员的主要活动或社区发挥的主要功能划分,有工业社区、商业社区、农业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等等;如果按照社区规模大小划分,有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社区等等;如果按照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有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如果按照多元综合标准划分,有农村社区和城市(城镇)社区等等。目前,国家民政部门认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的“社区”主要是指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社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和谐社会的缩影。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它应该具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重要特征,它应当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和谐社区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居民对社区事务能够广泛参与。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参与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二是社区内“三种法人”(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共建的积极性较高,愿意为所在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愿意与居民共驻共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资源共享、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兴旺。三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有困难者的生活能得到保障,社区单位和一般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四是社区内有良好的社会风尚,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家庭团结和睦,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基本形成风气,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学习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歪风邪气没有市场。五是社区管理有序,社会稳定安全。居民奉公守法,干群关系密切,诉求渠道畅通,调节工作到位,一般性的矛盾和问题能在社区内得到消化和解决。应急机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打击防范有力,群众安居乐业。六是社区组织结构合理,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在居民和辖区单位中有凝聚力。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健全,并能积极开展活动。居民民主意识强,社区自治化程度高。
  
  ◆ 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
  
  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它是社区建设的深化和发展。
  从社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以城市社会为例,若干居民小区或居委会辖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街区或街道办事处辖区,若干街区或街道办事处辖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区,若干城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特大型城市社会。正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谐社区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再从社区的地位作用来看,社区是当今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载体。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实行“单位管理体制”,通过一个个的工作单位来全面动员和控制城市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整合。当时,基层社区组织,例如居民委员会仅仅是单位体制的补充,其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少数单位体制外居民,其管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在社会管理体系中仅仅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单位管理体制”逐渐衰落,社区已成为当今城市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载体和主渠道。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要通过社区实施;企业退休人员正在与原工作单位脱离关系,移交给街道社区管理;下岗失业人群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主要依靠基层社区得以落实;进城农民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通过社区得以开展;被依法判处管制、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依法裁定假释、依法暂予监外执行和依法缓刑的五种罪犯,要通过社区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其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市容环境等项工作,也已经实行或正在实行“属地化管理”,实际上也就是街道社区管理。这些情况表明,基层社区已经成为并将进一步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平台、服务居民的平台和开展社会工作的平台。这就决定了和谐社区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基础意义。
  和谐社区建设还是社区建设的深化和发展。第一,和谐社区建设更加强调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新阶段的居民自治面临着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新功能。承担和应对这些新任务、新要求,拓展居民自治组织的新功能,无疑是对以往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发展。第二,促进社区公平正义,妥善协调社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社区层面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使各类利益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就使和谐社区建设显现出有别于以往社区建设工作的鲜明特色。第三,和谐社区建设更加强调“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强调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服务网络化新格局,是对以往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发展。第四,和谐社区建设明确要求“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为构建社区新型管理格局和管理网络指明了方向。 此外,和谐社区建设强调创造充满活力的社区氛围,强调保障社区安定有序,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环境,也是对以往社区建设的深化和发展。这些深化和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企业改制后的社区现状 ◆
  
  企业社区的形成,是新时期下企业为了加强自我发展,摆脱“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荷而进行改制的产物。它以企业员工居住地的管理单位作为组织机构,围绕居民的生活、安全、服务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而造成的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就是“企业办社会”。从政府职能的分工看,企业是政府的附庸物,它担负起大部分的社会管理职能,“企业大墙”里有学校、医院、派出所、居委会,甚至还有法院、计划生育管理等派出机构,从职工的角度讲,几乎是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生老病死一切托付给企业,他们希望世世代代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
  企业改制后问题较多。企业改制后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了竞争的根本变化性市场领域,由此带来了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体系的基本解体。职工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从“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企业不可能承担为其职工以外的社会群体提供无偿或低于市场价格服务的义务。
  企业改制意味着几十年来固定的包括企业干部在内的“国家工作人员”变成社区居民的一个难以适应的过程,企业员工的政治地位、职级、工资待遇,在“买断身份”后将不复存在;从生活的社会化组织来讲,企业福利提供的:廉价住房、水电供应、物业管理,医疗、子女教育也将消逝。企业改制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管理的无序。有的企业改制后,党团组织瘫痪、养老金与低保补助发放、计划生育管理均受到很大影响,生活区危房无人修、垃圾无人管,水电路不通,社区党建和辖区内的企业党建“各顾各、单打一”的现象比较严重,相对封闭,缺少沟通,形不成合力。一方面,企业非经营性资产闲置,“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经移交到社区的2 600多万企业离退休职工,在切断与原有企业的关系后,迫切需要重新与社会建立新的联系;但有的城镇居委会由于社区资源匮乏、党建基础薄弱、职能划分、经费、人员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承接企业改革所转移的职能和分流的人员,难以接续企业社区的管理,我国城镇1 400多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的呼声强烈,因此引发的群众上访、阻挠生产、堵塞交通、干扰政府机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由城市社区承接企业改制后剥离的社会服务职能,成为了改制企业居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也是政府转变职能,保持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 企业社区建设面临的困难 ◆
  
  企业社区在地域和管理方面都是比较封闭的,往往是作为企业的一部分而存在,大多不依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从几十户到成百上千户,大企业的转制由于其原有的社区管理已近似于城市社区,可以比较容易地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对中小型企业,其民营化过程时间短,所处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转制后的社区建设面临的难题较多。
  资金短缺。改制过程中企业资产质量差,负债多,用于职工的基本安置费用很低,而地方政府却无能力负担移交到社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开支,如需要与生产企业分开的水电基础设施投入、外部道路的修建、职工住房整修问题等。
  体制转换难度大。一方面企业原有对社区的管理是作为后勤行政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一般没有专职机构和人员,对市场化的服务机制也很陌生,脱离企业建立自治的居民社区组织要克服观念上和传统管理模式的障碍;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原有的街道居委会难以承接企业社区所需要的服务功能。中小企业转制后的社区建设由于其规模小,大多只能采用融入式,即打开围墙,融入社区。
  原有社区基础设施较差。在有限的空间内,企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多建房,住宅楼与生产车间相混杂的情况也很普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没有,或者是复合型多功能建筑,一般很少结合外部城市规划考虑企业社区的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欠债多。
  社区管理人才缺乏。改制后的企业部分精干人员继续上岗或另谋职业,社区管理人员待遇较低,面对的情况复杂而居民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很多,熟悉社区管理的人才难选难留。
  解决众多遗留问题的办法少。主要是公房改革不彻底,一些职工住房未参加房改,物业管理收费难,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救助渠道不畅。就业指导、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社区服务组织、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保持和发扬都迫切需要尽快完善社区建设,在企业不负担,政府负担不了,又不能靠收费解决问题的窘境下,想解决这些问题也无能为力。
  
  ◆ 和谐企社的构建思路 ◆
  
  和谐社会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社会是由许多基层单位组成的,要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必须每个基层单元都要做到和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我们的企业和社区建成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以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除要教育广大职工和社区居民,进一步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之外,当前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的领导。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企业党委要按照《决定》要求,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搞好指导协调,加强对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要根据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各类不同群体人员在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把中央提出的“促进和谐人人有责”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按照“方便企业、集中管理、就近服务”的原则,精简调整社区居委会,使社区与企业联系更紧密、协调更灵活、互动更便捷。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在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肩负着重大责任,一定要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六项本领,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同时,要在思想上、工作上和作风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制定切实可行的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建设方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对此,企业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抓好。企业之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各企业要根据《决定》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点,在对本单位可能导致不稳定和影响和谐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出成效。
  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全面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具体部署和重大举措,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全体职工群众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前提是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教育广大职工群众正确理解共同享有和共同建设的关系,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去。
  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 在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好职工群众关心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改善职工群众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关注社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时,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同时,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那些打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旗号,甚至采取过激行为,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不合理要求的,不能作任何让步。
  把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企业来讲,就是要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把各项工作做好。在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过程中,要从企业工作的大局来考虑问题,把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作为我们的各项工作,与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用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促进和谐企业与和谐社区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效十分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合力推进,努力建设和谐社区,使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要积极探索建设和谐社区的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扎扎实实地把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晋渝)
其他文献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小学教育对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说甚是重要。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占有的
社区是指企业所处的一定的区域。企业社区关系则是指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社团组织以及全体居民之间的睦邻关系,它是企业存在的自然根基,也是企业发展的社会根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区进程中的企业参与,可以说是最狭义的公众参与。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区,也必将还原于社区,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区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我国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地震灾害救援工作,中国国际救援队7年来在灾害现场累计救治近1.7万人次。 Xinhua News Agency, Beijing, December 9 At the inv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概率与统计的增加更突出了排列组合的重要性。高考对排列组合的考察以两个基本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为出发点,侧重检测
我国目前尚无建筑外窗及幕墙风荷载的计算规定。本文根据共风荷载的特点,采用按香港风荷载规范校准的方法,提出了计算方法建议,可供设计参考。
本文分析了煤矿生产中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防止人为事故的六条对策,对指导矿山企业改进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made fact
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正在发生深刻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一桶水”向“江河”转变。人们用“人生的引导人”形容教师职业的平凡而高尚, The role and behavior of te
研究了石墨颗粒对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颗粒的加入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和配偶件的磨损率,有利于摩擦副系统整体寿命的提高。石墨颗粒赋予了
“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且复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图文并茂,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突出优点。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册书前都配有7-8幅彩图,课文中有20多幅插图。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这将近200幅内涵丰富的图画,以无言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但是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有的一掠而过,有的根本就不使用,插图的作用在教学中得不到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语
关于料仓中的压力分布(综述)陈建飞,张科峰(英国爱丁堡大学土木系)料仓在采矿、化工、食品等多种工业及农业、港口中得到广泛应用。料仓失事在世界各国极为常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