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排球选项课学生在排球教学中发生的各类运动损伤数据的调查,从中找出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对有效的预防措施,目的是促进教学和训练的顺利进行,使学生避免受到损伤。
关键词: 学生 排球课 运动损伤
1.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对一般学生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妨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只要我们对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充分的认识,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使学生参与锻炼更积极,逐步形成终生体育意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淮海工学院04、05级排球选项课学生250人。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访问法:在排球选项课学生中对排球教学中产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访问。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在排球教学中产生的相关损伤调查。
3.2结果分析。
3.2.1从表1可知,踝关节和膝关节在排球运动中所占的受伤比例最大,都占了受伤总数的20%,接下来是肩占了16%,腿、腕各占12%等。这主要是由它们的关节结构所造成的。而肩、腕等关节的受伤大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足或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建议在平时要注意给运动员传授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和提高他们对准备活动的认识程度[1]。
3.2.2从表2可知,受伤性质以腱鞘炎损伤和髂骨劳损较多,占总损伤的21.8%,其次是软组织损伤和肌肉拉伤等。由于肌肉反复收缩牵拉肌腱,腱鞘受到过度摩擦或挤压,发生损伤而引起腱鞘炎。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大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在进行排球运动前进行适当的柔韧性练习是必须的。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运动机能充分调动起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2]。
4.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思想上不够重视,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练习中相互逗闹,动作随意、懈怠,是造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4.2缺乏合理的准备运动。
4.2.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功能活动没有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正式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从而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2.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因休息而减退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4.2.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强度安排不当,身体已经出现疲劳,参加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水平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
4.2.4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可能造成损伤。
4.3技术上的错误或缺点。
技术运动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4.4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5身体功能状态不良。
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疲劳和身体技能下降等。实践证明,疲惫的肌体,其力量、精确度和协调技能均显著下降,甚至技术熟练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损伤。此外,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肌体的反映迟钝,也是造成损伤的因素。
4.6组织方法不当。
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队员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都可能成为损伤的发生原因。
5.运动损伤的预防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强身心健康,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学生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或降低运动者的运动兴趣,重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以“健康第一”为理念进行运动已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5.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以认真预防为主要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5.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之前要认真做到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依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做到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训练的基本内容相似。
5.3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不熟悉,技术操作性错误,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强化专项技术动作练习,做到准确、稳定,重视平时训练中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及时纠正可能致伤的错误动作。
5.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外还要做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的准备活动。
5.5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把握计划中的重点、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以及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强,练习的强度和重复联系的次数要根据训练者的情况区别对待。
5.6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运动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学生的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体育运动参加者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排球运动中用鱼跃救球时,击球后应以肩背着地顺势翻滚,切忌直臂撑地。
5.7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
学生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认真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及个人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膝等)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及管理,不要在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场地上穿着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服装鞋袜进行运动训练等。
6.结论
尽管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其发生原因一般来讲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所以懂得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并掌握它的规律,对运动损伤保持高度的警惕,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把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青山.武术运动的损伤与预防.[J]武汉体院学报,1994,(2):40-42.
[2]全国体育学院合编.[M]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 学生 排球课 运动损伤
1.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对一般学生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妨碍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只要我们对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充分的认识,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使学生参与锻炼更积极,逐步形成终生体育意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淮海工学院04、05级排球选项课学生250人。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访问法:在排球选项课学生中对排球教学中产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访问。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在排球教学中产生的相关损伤调查。

3.2结果分析。
3.2.1从表1可知,踝关节和膝关节在排球运动中所占的受伤比例最大,都占了受伤总数的20%,接下来是肩占了16%,腿、腕各占12%等。这主要是由它们的关节结构所造成的。而肩、腕等关节的受伤大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足或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所造成的,因此,建议在平时要注意给运动员传授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和提高他们对准备活动的认识程度[1]。
3.2.2从表2可知,受伤性质以腱鞘炎损伤和髂骨劳损较多,占总损伤的21.8%,其次是软组织损伤和肌肉拉伤等。由于肌肉反复收缩牵拉肌腱,腱鞘受到过度摩擦或挤压,发生损伤而引起腱鞘炎。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大多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在进行排球运动前进行适当的柔韧性练习是必须的。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运动机能充分调动起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2]。
4.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思想上不够重视,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的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练习中相互逗闹,动作随意、懈怠,是造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4.2缺乏合理的准备运动。
4.2.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功能活动没有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正式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从而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2.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因休息而减退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尚未恢复,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4.2.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强度安排不当,身体已经出现疲劳,参加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水平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
4.2.4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可能造成损伤。
4.3技术上的错误或缺点。
技术运动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4.4运动负荷(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5身体功能状态不良。
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疲劳和身体技能下降等。实践证明,疲惫的肌体,其力量、精确度和协调技能均显著下降,甚至技术熟练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损伤。此外,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肌体的反映迟钝,也是造成损伤的因素。
4.6组织方法不当。
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队员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都可能成为损伤的发生原因。
5.运动损伤的预防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强身心健康,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学生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或降低运动者的运动兴趣,重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以“健康第一”为理念进行运动已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5.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以认真预防为主要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5.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之前要认真做到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依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做到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训练的基本内容相似。
5.3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不熟悉,技术操作性错误,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强化专项技术动作练习,做到准确、稳定,重视平时训练中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及时纠正可能致伤的错误动作。
5.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力量训练外还要做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的准备活动。
5.5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把握计划中的重点、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以及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强,练习的强度和重复联系的次数要根据训练者的情况区别对待。
5.6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运动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学生的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体育运动参加者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排球运动中用鱼跃救球时,击球后应以肩背着地顺势翻滚,切忌直臂撑地。
5.7加强医务监督与运动场地安全卫生的管理。
学生要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要认真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及个人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膝等)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及管理,不要在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场地上穿着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的服装鞋袜进行运动训练等。
6.结论
尽管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其发生原因一般来讲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所以懂得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并掌握它的规律,对运动损伤保持高度的警惕,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把运动损伤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青山.武术运动的损伤与预防.[J]武汉体院学报,1994,(2):40-42.
[2]全国体育学院合编.[M]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