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比较分析及其引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男女大学生在恋爱需要、恋爱动机、恋爱方式、择偶标准、对网恋的看法、恋爱受挫的承受能力及性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针对男女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提出了教育引导的对策。
  关键词: 男女大学生 恋爱心理 调查 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觉醒时期。因此,他们对异性充满渴望,对爱情充满幻想。可以说,恋爱及性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异同及特点,分析其恋爱心理的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恋爱观,笔者对茂名学院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对茂名学院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的男生、女生各300名进行了调查。问卷设置了11个问题,测试男女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恋爱需要、恋爱动机、求爱方式、择偶心理、对网恋的看法、恋爱受挫的承受能力、两性观念等方面的异同。
  共收回有效问卷56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应该说,问卷中的数据是基本上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其现状的。
  
  二、调查的结果及比较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
  题目“你对爱情的看法?”选A“爱情很美好,我相信会找到真正的爱情”的女生72%,男生57%;选B“哪有真正的爱情,都是互相利用”女生6%,男生17%;选择C“不懂爱情,跟着感觉走”的女生22%,男生26%。
  结果表明,大多学生对美好爱情充满了信心,他们希望自己能找到真正的爱情,而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得到美好而浪漫的爱情。
  2.恋爱的需求。
  题目“你觉得应该在大学解决恋爱问题吗?”选择A“应该恋爱,以后机会太少了”的女生10%,男生23%;选择B“想工作以后再解决”的女生12%,男生22%;选择C“顺其自然”的女生78%,男生55%。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恋爱问题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而男生比女生更清楚自己在大学是否想恋爱。
  3.恋爱的态度。
  题目“在大学找男女朋友是为了?”选A“以后和他(她)生活在一起,我会认真对待”的女生43%,男生27%;选B“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女生36%,男生48%;选择C“找个伴互相照顾,别的没想”的女生21%,男生25%。
  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要有结果,只要自己开心。相比之下,女生对恋爱的态度更加认真,她们希望找到能陪伴终身的伴侣,而不是一时冲动下的激情燃烧。而男生往往更多地受从众心理或生理需求的支配,较少理智地考虑未来的可能,显得冲动而盲目。
  4.对网恋的看法。
  题目“怎样看待网恋?”选择A“觉得时尚,已经尝试过了”的女生12%,男生18%;选择B“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找到真心相爱的伴侣”的女生43%,男生44%;选择C“顺其自然,如果能碰上也行”的女生35%,男生38%。
  结果表明,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交往方式,并且,少数大学生已经把它作为寻找爱情的一个途径,还有些大学生并不刻意在网络上追求爱情,但当爱情来临的时也不拒绝。不过,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网恋的真实性抱怀疑态度。
  5.恋爱失败的承受力。
  题目“求爱如果被对方拒接,你会觉得?”,选择A“没什么,谁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女生66%,男生68%。选择B“恨对方,再也不和他(她)交往了”的女生9%,男生19%。选择C“很自卑,觉得他(她)看不起我,很受伤”的女生25%,男生13%。
  结果表明,大多数男女生在恋爱中都能坦然承受挫折,对被拒绝的看法比较宽容,但少数学生有怨恨或自卑的情绪。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因爱而恨,女生更容易因爱而伤。
  6.择偶的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在婚恋观上具体择偶价值定向的集中体现。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到“你选择的理想伴侣的条件”时,男生首选是漂亮、有气质,然后是善良、孝顺、健康、智慧,很多的男生并不要求女生有才华、事业心,而女生的首选是看男生是否有事业心,然后是责任感、智慧、体贴、健康、幽默等。此外,有经济实力也成为男女大学生择偶的一个标准。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择偶的标准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对女生的“外貌”要求得较多,感性因素较重;女生更注重男生的“才华”,理性因素较重;而男生对“贞操”的要求比女生高。
  7.两性观念。
  对于同居、婚前性行为这些敏感的话题,男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2%的男生、31%的女生选择了“基于爱情的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有28%的男生和16%的女生认为可以接受恋人的婚前性要求,只有11%的男生和13%的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表现。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性爱观念上比较开放,特别是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大的宽容态度。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引导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正日趋理性化,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趋于成熟。但是一些大学生仍然存在着恋爱心理的困惑及误区,而且,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男女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端正恋爱的态度。
  大学生对爱情应当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一是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坚持“学(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事)业”。二是不要盲目恋爱。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往往是为了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或者为了寻求刺激、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恋爱;或者只是看重经济条件,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等,这些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只有理智地认识才是深刻爱情的基石。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对方能否适合、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这些都是在青年大学生付出真情时需要明确的。
  2.冷静看待网恋。
  网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们相识的时间,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视野,提供了与更多人交流的平台,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说,网恋这种新的择偶方式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法回避和制止。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又使我们无法真切感受对方,深刻了解对方,毫无顾忌地接受对方。应当看到,网络给人提供的只是认识机会、联系手段,只是一种桥梁作用;在网上确实能看到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过虚幻多于真实,要了解真正的爱情,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网络最能表现人的双重性,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深化,伦理道德对它的规范还需要强化,通过网恋来选择恋爱对象有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冷静看待网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3.正视失败,增强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失恋时,特别是女生失恋时往往有一种被抛弃感,感到不幸、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其实,恋爱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此,应采取超然的态度,要善于用理智驾驭感情。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呢?首先,必须认识到恋爱是当事者双方自觉自愿的一种感情活动,当一方改变主意时,不要勉为其难。其次,失恋不失志。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影响自己的一生的道路。再次,化痛苦为动力。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把失恋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以宽容的心态去善待生活、珍惜生命。
  4.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健康的恋爱行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要求: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更不能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第二,责任原则。谈恋爱抱着游戏的心态或者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与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都是对爱情不负责的表现。第三,文明原则。高尚纯真的爱情是甜蜜而美妙的。它不但要求恋爱双方志同道合,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需要讲究含蓄、文明。高雅、健康、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也是尊重恋人的表现。因此,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尤其在公共场合(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历玉英.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教学档案微机管理的重要意义,教学档案的分类,并提出了几点采用计算机管理的办法和策略。  关键词: 教学档案 计算机管理 分类方法 方案    一、教学档案的作用及微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方法的更新,有关教改文献资料及教学管理文件、教师业务档案、教学计划以及学生成绩单等文件管理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利用是
摘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永久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构成了高校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1.前言  对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的认识人们从没动摇过,但同时存思想政治工作可包治百病的错误认识,工作方法也常流于形式,不能深入们的的心灵。
摘要: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提问;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协作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学,达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文献检索课 教学方法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
摘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就业形势。为解决师范生就业问题,师范院校应该根据就业状况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师范毕业生自身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及时转变观念,打开就业新局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师范毕业生 就业 市场化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和形式。疏导不统一、疏导脱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坚持疏导统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疏导与堵塞、立与破、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入手,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坚持疏导统一做了些思考。  关键词: 疏导统一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
摘要: 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缺失十分严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在当代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着就什么是人文精神及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和根源、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培养    现实中,大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缺失十分严重,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无不
摘要: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音乐本身的德育、智育、美育三个功能入手,具体分析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寻求更好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音乐教育 现状与对策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工业设计学科的特点的同时讨论了目前传统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有偏差、课程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对工业设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目前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的改革、设计手段的改革、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工业设计 教学模式    早在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