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虽然是一门艺术课,但它同时属于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学习音乐,在学生身上留下和音乐相关的必备素养,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音乐教育却存在不少的缺陷。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喜欢音乐,却对上音乐课的兴趣不浓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生们喜欢音乐那是天性,可是如今音乐课却是孩子们极其厌倦的一门课程,在初中校园里常常会听见一些很老套的歌曲,甚至更过分的是有的学校循规守矩的禁止流行音乐出现在课堂内,这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已经散去了多半,再加上许多老师在音乐课上只是一味的去分析歌词或者曲调,并没有让学生投入太多的时间到实践中去。本该是生机勃勃的课堂,却变得死气沉沉,一门很有艺术性的课程却完全变成了文化课。这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散尽。
2.音乐教育逐渐功利化
在这个就业压力逐渐增强的社会中,很多人会觉得学音乐也是一种出路。在初中校园内,学音乐可能会比文化课更容易升学一点,毕竟文化课的分数会比较高一些。所以很多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喜欢音乐但为了学业又无可奈何,所以音乐教育逐渐世俗化、功利化。很多老师也同样为了升学率而努力的去教学生一些必考的死知识,将课本中的东西一一讲解。对于这样功利化的教育无论是对老师或是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的体现,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不尊重。
3.在课堂上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样一个很开放的课堂里,却始终开放不起来,本来实践性很强的课堂中却变成了纯粹的理论课。全程听老师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到底听懂了多少?可能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在课堂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寻求,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变得不爱思考。
4.音乐教学不够专业化
在很多的中学里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音乐教学得不到重视。因为音乐是属于艺术类学科,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又或者是老师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将音乐课让给文化课的老师来上。这就使得音乐课在很多中学里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有的校园里音乐老师是其他科目老师代任的,并非是专业的音乐老师,所以老师本身的专业性就不强,又怎能用较强的专业知识去教学生呢?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够接收到很强的专业训练,使得对音乐本身的认知不够或者是学的零七八乱。
综合来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问题仍然未被解决,这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音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去认真对待。
二、初中音乐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对策
1.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老师一味的在那里解说歌词,并没有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到教学中去,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大大减弱。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在课堂上利用一些乐器,例如钢琴、吉他、口风琴、竖笛等等。这样一来会引起学生的新鲜劲和好奇心,将弹唱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音乐。并且在课堂内不应该再躲避一些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流行音乐也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并不全是糟粕,很多流行歌曲里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学生不仅喜欢,也应了时代的要求,让音乐课也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利用乐器的基础上,老师应充分查阅资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适当加入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记忆,强化情感体验和表达,丰富音乐文化理解。
2.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本应该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而完成的,本来就是一门艺术课,却活生生的被上成纯粹的文化课,学生自然会褪去当初的热情,所以在音乐课中一定要唱听结合,乐画结合。将音乐课艺术化,在音乐课上应该有丰富的音乐词汇,将学生带入一种境界。学生不仅在音乐课上学习音乐,陶冶情操,最主要的是能进行二次创作。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并能够学会哼唱等等。所以音乐课不仅仅是理解歌词。中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浅显,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完完全全的理解,而这时候教师的责任便是带领学生踏入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为学生打比方做比喻的讲解。音乐课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越活跃的气氛越有利于课堂的进行,而不是一味地呆板。艺术课不等同于文化课,不能够束缚学生的思维。音乐课的最强大功能是:润物无声的滋养孩子的心灵。如果每节课45分钟,教师能带给学生45分钟的快乐,那么,这就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功绩!
3.“我的课堂我做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总是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可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已经过时了,教师在上边讲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在下边到底听懂了多少?这就是个问题了。有时候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课,盯着黑板一动不动,实则是在发呆。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容易走神,自己没有参与进去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要转变方式,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向什么方向去思考。可以在课堂中请同学去演唱、演奏、参与创作、都是学生参与其中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再讲解,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就成了配角,这并不符合现代授课方式。在音乐课中,老师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鼓励学生创作,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突破感,不能抑制压抑学生的思维。
4.提高教师的专业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音乐课对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是很高的,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一直止步不前,也正是因为学校的音樂教师专业知识匮乏,甚至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师是其他科目教师代任。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与时俱进的学习。不仅仅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还要多多实践。对于歌曲的演唱、演奏、自弹自唱、指挥等等一系列都要做到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音乐教师要做到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
5.教师应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是审美的实施者,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审美,自身要体现美和创造美。教师上课的态度和语言是给学生很直观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自身形象。并且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要平易近人,多问问学生到底喜欢那种授课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开展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定更融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进步。
6.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上,除了常规教学外,还可以尝试以下玩法:(1)听音乐做动作(最好是纯音乐);(2)听音乐走动:音乐停、人就停;(3)听音乐、听口令:教师喊“头、耳背、腰等”,学生听口令,喊哪手指哪;(4)听音乐、摆造型:音乐停,学生就摆个造型;(5)培养专注力:在不同段落,不同拍子、不同风格的音乐中走动,音乐停,学生就摆任意造型;(6)辩刮奏:听音乐,听到刮奏就反方向做动作;(7)辩震音:听音乐,听到震音就跳进圈里,听到颤音就飞翔;(8)辩力度:听音乐,让学生说出音乐有哪些特点(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9)学节拍、节奏:听音乐,手打节拍(按节拍走;手拍节奏、脚按节拍走;手打节奏,脚按节奏走);(10)辩乐句:听音乐、每2人一组做舞伴,听到换乐句时就找下一个舞伴;(11)辩音高:听音乐,边唱曲调,当听到某个音时默唱(不出声)其他的音照唱;(12)节奏传递:学生围成圈,按指定的节奏型传递,谁错受罚;(13)分辨节奏、节拍、高音区、低音区:分2组,一组打节奏,一组打节拍,听到高音区女生跳起来,听到低音区男生跳起来。
三、总结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音乐教学都不只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状态是最佳的,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实行一种快乐的教学法。只有这样,音乐核心素养才能得到落实,虽然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那就更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喜欢音乐,却对上音乐课的兴趣不浓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生们喜欢音乐那是天性,可是如今音乐课却是孩子们极其厌倦的一门课程,在初中校园里常常会听见一些很老套的歌曲,甚至更过分的是有的学校循规守矩的禁止流行音乐出现在课堂内,这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已经散去了多半,再加上许多老师在音乐课上只是一味的去分析歌词或者曲调,并没有让学生投入太多的时间到实践中去。本该是生机勃勃的课堂,却变得死气沉沉,一门很有艺术性的课程却完全变成了文化课。这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散尽。
2.音乐教育逐渐功利化
在这个就业压力逐渐增强的社会中,很多人会觉得学音乐也是一种出路。在初中校园内,学音乐可能会比文化课更容易升学一点,毕竟文化课的分数会比较高一些。所以很多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喜欢音乐但为了学业又无可奈何,所以音乐教育逐渐世俗化、功利化。很多老师也同样为了升学率而努力的去教学生一些必考的死知识,将课本中的东西一一讲解。对于这样功利化的教育无论是对老师或是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的体现,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不尊重。
3.在课堂上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样一个很开放的课堂里,却始终开放不起来,本来实践性很强的课堂中却变成了纯粹的理论课。全程听老师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到底听懂了多少?可能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在课堂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寻求,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变得不爱思考。
4.音乐教学不够专业化
在很多的中学里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音乐教学得不到重视。因为音乐是属于艺术类学科,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又或者是老师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将音乐课让给文化课的老师来上。这就使得音乐课在很多中学里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有的校园里音乐老师是其他科目老师代任的,并非是专业的音乐老师,所以老师本身的专业性就不强,又怎能用较强的专业知识去教学生呢?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够接收到很强的专业训练,使得对音乐本身的认知不够或者是学的零七八乱。
综合来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问题仍然未被解决,这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不尊重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音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去认真对待。
二、初中音乐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对策
1.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老师一味的在那里解说歌词,并没有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到教学中去,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大大减弱。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在课堂上利用一些乐器,例如钢琴、吉他、口风琴、竖笛等等。这样一来会引起学生的新鲜劲和好奇心,将弹唱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音乐。并且在课堂内不应该再躲避一些现代的流行歌曲,毕竟流行音乐也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并不全是糟粕,很多流行歌曲里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学生不仅喜欢,也应了时代的要求,让音乐课也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利用乐器的基础上,老师应充分查阅资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适当加入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记忆,强化情感体验和表达,丰富音乐文化理解。
2.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本应该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而完成的,本来就是一门艺术课,却活生生的被上成纯粹的文化课,学生自然会褪去当初的热情,所以在音乐课中一定要唱听结合,乐画结合。将音乐课艺术化,在音乐课上应该有丰富的音乐词汇,将学生带入一种境界。学生不仅在音乐课上学习音乐,陶冶情操,最主要的是能进行二次创作。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并能够学会哼唱等等。所以音乐课不仅仅是理解歌词。中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浅显,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完完全全的理解,而这时候教师的责任便是带领学生踏入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为学生打比方做比喻的讲解。音乐课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越活跃的气氛越有利于课堂的进行,而不是一味地呆板。艺术课不等同于文化课,不能够束缚学生的思维。音乐课的最强大功能是:润物无声的滋养孩子的心灵。如果每节课45分钟,教师能带给学生45分钟的快乐,那么,这就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功绩!
3.“我的课堂我做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总是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可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已经过时了,教师在上边讲的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在下边到底听懂了多少?这就是个问题了。有时候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课,盯着黑板一动不动,实则是在发呆。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容易走神,自己没有参与进去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要转变方式,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向什么方向去思考。可以在课堂中请同学去演唱、演奏、参与创作、都是学生参与其中的好办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再讲解,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就成了配角,这并不符合现代授课方式。在音乐课中,老师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允许、鼓励学生创作,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突破感,不能抑制压抑学生的思维。
4.提高教师的专业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音乐课对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是很高的,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一直止步不前,也正是因为学校的音樂教师专业知识匮乏,甚至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师是其他科目教师代任。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与时俱进的学习。不仅仅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还要多多实践。对于歌曲的演唱、演奏、自弹自唱、指挥等等一系列都要做到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音乐教师要做到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
5.教师应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是审美的实施者,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审美,自身要体现美和创造美。教师上课的态度和语言是给学生很直观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自身形象。并且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要平易近人,多问问学生到底喜欢那种授课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开展提出建议。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定更融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进步。
6.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上,除了常规教学外,还可以尝试以下玩法:(1)听音乐做动作(最好是纯音乐);(2)听音乐走动:音乐停、人就停;(3)听音乐、听口令:教师喊“头、耳背、腰等”,学生听口令,喊哪手指哪;(4)听音乐、摆造型:音乐停,学生就摆个造型;(5)培养专注力:在不同段落,不同拍子、不同风格的音乐中走动,音乐停,学生就摆任意造型;(6)辩刮奏:听音乐,听到刮奏就反方向做动作;(7)辩震音:听音乐,听到震音就跳进圈里,听到颤音就飞翔;(8)辩力度:听音乐,让学生说出音乐有哪些特点(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9)学节拍、节奏:听音乐,手打节拍(按节拍走;手拍节奏、脚按节拍走;手打节奏,脚按节奏走);(10)辩乐句:听音乐、每2人一组做舞伴,听到换乐句时就找下一个舞伴;(11)辩音高:听音乐,边唱曲调,当听到某个音时默唱(不出声)其他的音照唱;(12)节奏传递:学生围成圈,按指定的节奏型传递,谁错受罚;(13)分辨节奏、节拍、高音区、低音区:分2组,一组打节奏,一组打节拍,听到高音区女生跳起来,听到低音区男生跳起来。
三、总结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音乐教学都不只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状态是最佳的,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实行一种快乐的教学法。只有这样,音乐核心素养才能得到落实,虽然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那就更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