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宝读书记(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化学博士是好人吗?


  《金银岛》是李小宝上幼儿园大班时的睡前故事,爸爸自己也是第一次读。以往读书,经常是李小宝央求“再读一段再读一段”,爸爸会说“再读最后一段了,然后乖乖睡觉”。这次读《金银岛》却颠覆了以前的格局,情况变成了爸爸读完一章意犹未尽,马上说“我再给你读一段!”妈妈在另一间卧室,心里大声赞同:对,对,再读一段!全家人通通被少年与海盗的故事吸引,挑灯夜读!(警告:《金银岛》这本书一定要放到假期读!)
  薄薄的一本很快就读完了,全家人真是恋恋不舍!好在还有一篇《化学博士》也是他写的,读!李小宝一声令下。爸爸刚刚说,好像不适合小孩子读吧?李小宝斩钉截铁地说:我的睡前故事我作主!于是开读《化学博士》。
  这个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魔鬼的化学博士,好像没有《金银岛》的海盗故事好听,但同样精彩,只是不知道小孩子能理解多少。李小宝在听这个故事的期间相当安静,好像在努力想清楚什么,好几天晚上爸爸都问“还读吗?”“读。”李小宝回答得痛快。为了验证他是否听进去了,爸爸会佯装健忘问“读到哪儿了?”李小宝都能准确地说出来。
  全部读完以后,李小宝说:再读一遍《金银岛》吧。全家一致同意,仿佛都想扫除一下《化学博士》带来的沉闷气氛。
  一次出门看电影,走过街天桥的时候,李小宝突然问:“妈妈你说化学博士是好人吗?”
  “你说呢?”
  “他白天是好人,晚上是坏人。”
  “嗯。”
  “他想变成好人。”
  “对,我想是这样的。”
  “妈妈,你说为什么他又是好人又是坏人呢?那么好和那么坏的都在他一个身体里面。”
  “嗯,就像妈妈发脾气或者冤枉你的时候也很坏,但妈妈想做一个好人。”
  “特别难吧?必须把坏的杀死吗?”
  “挺难的。”
  “杀死了坏的,化学博士整个人就没有了,是吧?”
  “是啊。”
  “我觉得化学博士是好人,因为他最后趁白天自己变好的时候把自己杀死了。”
  “我也觉得他是好人。”
  “他不喝那个药就好了。”
  “是啊。”
  妈妈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指导”李小宝的,他的思考给了妈妈很多启示。妈妈心里有一点隐隐的担心,这样的阅读经历是不是会让孩子过于早慧?但相比于让孩子的心灵过早被电视连续剧占领,妈妈倒宁可李小宝为化学博士的挣扎而困惑和思考。

2.莎士比亚的武功秘籍


  李小宝在大院里这一拨孩子中最小,经常挨欺负,对于娘亲教的办法,试过之后,就一句:你说的都不管用!可李小宝又不愿意去跟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玩儿,所以几乎每天晚上都是高高兴兴出去玩、哭哭啼啼把家回。
  有一天情况却大不一样,李小宝兴冲冲回家后兴冲冲地说:“我打败了白子文。”
  “哦?”妈妈赶紧洗耳恭听。
  “我们一起玩‘叫号’。”(妈妈知道,是一种篮球游戏,一帮小屁孩儿个子矮,投不进篮筐,转而用球砸篮板,叫到谁的号,谁就要把篮球接住。)
  “嗯,叫号。”
  “白子文说我陷害他。”(翻译一下就是,扔球的人故意叫站位最不可能接到球的人的号码,好让他被罚下场,这叫陷害。)
  “然后呢?”
  “然后他就急了,骂我,推我,还要打我。”
  “是吗?”亲娘怒目圆睁,欺负我儿子!
  “没事儿,没事儿。”李小宝连忙安慰亲娘。
  “我对他说:愿西北的恶风吹得你浑身起水泡。”
  “哦——”妈妈的脖子伸长了,仿佛不认识儿子了,李小宝很有些得意。
  “我接着又说:愿我妈拿着沾满毒露的乌鸦的羽毛抹遍你全身。”
  ”哦——“妈妈的脖子伸得更长些。
  上面这两句话是《星期三的战争》中七年级学生霍林·胡佛的口头禅,爸爸刚刚给李小宝读过这本书。霍林的老师贝克夫人给星期三不参加宗教活动的霍林布置读莎士比亚的作业,霍林报复性地学到了《暴风雨》中的骂人话。当他得意地运用“愿西北的恶风吹得你浑身起水疱”时,贝克夫人回之以:“愿我妈拿着沾满毒露的乌鸦的羽毛抹遍你全身。”原来贝克夫人是明知莎士比亚戏剧中这些骂人话的。书中的故事发展幽默又暖心,全家都很享受这温馨的睡前故事时光。但为娘的怎么也想不到,三年级的小屁孩儿李小宝会在他的江湖中运用这些古典的骂人话。
  李小宝看着妈妈吃惊的表情似乎很享受。
  “那后来呢?白子文说什么?”小宝娘真心很好奇。
  “他愣住了呗,他说,你说什么呢你?然后就走开了!”
  李小宝学着白子文一脸茫然的样子,一向的霸气没了踪影,仿佛难以想象莎士比亚是何方神圣,这是什么武功?
  李小宝长出一口气宣布,我也要读莎士比亚!我也要先读《暴风雨》!(霍林·胡佛先生的阅读顺序,他爹娘岂能错过这大好时机呢?今晚就开读莎士比亚!)

3. 莎士比亚不是站在书架上的大书


  李小宝迷上了莎士比亚,其实他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在他心里,莎士比亚只是他喜欢的一个七年级男孩霍林(《星期三的战争》中的人物),被迫阅读的“冗长”而“乏味”的作品,但最后他们都爱上了莎士比亚。孩子不像我们大人,他们没有被莎士比亚吓住。李小宝后来很认真地说:“我现在知道莎士比亚是好的戏剧。”
  这句朴素的评价反映了孩子对“大书”有着天然的亲近,虽然他们刚开始从那里学来的只是一句骂人的话。比如三年级的李小宝和七年级的霍林,首先从莎士比亚习得并不断运用的是:“愿西南的恶风吹得你们浑身起水疱……”
  起初李小宝从书架上挑了《星期三的战争》让他爹读,他爹说:“这个你能自己看,读别的。”其实他爹有点私心,睡前阅读总是读儿童文学什么的实在很难坚持,必须有些“童叟共赏”的书掺和着。像前一阵子读《金银岛》,李小宝不用央求,他爹就会主动说:“我再给你读一段。”那叫一个欲罢不能,都是好书惹的。这次他爹还想找这么一本书来读,捎带着满足大人的爱好。但李小宝坚持说:“这是我的睡前故事,得我决定读什么书!”他爹当然得让步。   好在《星期三的战争》带给一家大小的愉悦感受丝毫不减。不仅如此,听完霍林的故事,李小宝宣布:“下一个睡前故事我要听莎士比亚。”
  说实话,他爹都没怎么正经读过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对于大人是书架上端正站立的“大书”!孩子可不管这么多,他要读,而且和霍林的阅读顺序一致,李小宝先点了《暴风雨》。
  当晚听了一幕,李小宝同学还不过瘾,他说要带两本莎士比亚到学校去,他爹没太当真。那天放学回家,李小宝同学说读完了三个剧本,还没等他爹起疑,他继续说:“你猜那磅肉是怎么解决的?”幸好高中课本里有《威尼斯商人》节选,不然可能还不知道小宝同学说的是“哪磅肉”呢。“那个法官真是够聪明的,她说当初只说了是一磅肉,没说要一滴血,所以不能有一滴血,你就可以割去一磅肉!”孩子眼里闪着兴奋的火花,在大人眼里的“大书”带给他的是单纯的故事的快乐。
  李小宝同学还谈了他对《李尔王》的看法,“开始太啰唆了;中间故事讲得太快了,发生了那么多事儿;最后太惨了,人都死了。我在意大利童话里看过一个故事,那个小女儿说对她爸爸的爱像盐,不是像李尔王里面小女儿说的像爱自己一样爱她爸爸,而且故事没有这么悲惨。”说到最后,李小宝说,其实我爱你们也像盐。他爹听得眼泪汪汪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听读加上阅读,李小宝读完了大部分莎士比亚,他爹娘也和他一起完成莎士比亚扫盲。李小宝的兴致不减,家里要一套《莎士比亚名剧动画》,每个剧十几分钟,李小宝找出来都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惊叹:“他们说的话跟书上的一模一样。”这个动画片的人物对话翻译用的是朱生豪的译本,他爹读的就是朱译本的。
  李小宝爱读书,就像他爱乐高玩具、爱滑冰、爱踢球一样自然而然。

4.灰熊卡普太笨了——鼻子让他离开,他却听眼睛的留下来


  《西顿动物故事》是李小宝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物故事,上小学之前他已经让爸爸反复读了很多遍。妈妈每次跟着听书,心底都有一种广袤苍凉的感觉,也疑心是不是给孩子读早了。但李小宝好像和里面的动物成了感情深厚的朋友,似乎没有受到动物世界生老病死的影响,满心想的都是好玩的情景。
  上学之后随着阅读视野的扩展,他有五六年没有回到这本写动物的书上。令人惊诧的是,当妈妈问起对这本书还有没有什么印象时,李小宝如数家珍地提到乌鸦银斑、豁耳兔、狼王洛波,还有灰熊卡普。妈妈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李小宝说:“他们都特别聪明,除了卡普,他太笨了。”“怎么个笨法儿呢?”李小宝说:“卡普五次才记得不吃带铁气味的诱饵,受了好多伤才长记性。”妈妈知道卡普是孤儿,全靠自己摸索生存技能,已经不容易了。李小宝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其实,灰熊天生就知道铁器的气味是危险的,可是鼻子告诉卡普要离开,眼睛却让他留下。”见妈妈迟疑了一下,李小宝又解释道:“他眼睛看见肉就想留下来吃,其实猎人在肉里下了夹子,他受了五次伤才听鼻子的话,远离铁的气味。”
  妈妈听了这话,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说:“是不是就像有时候小朋友玩电子游戏的时候,嘴上答应妈妈马上离开IPAD,眼睛还是离不开屏幕的感觉呢?”李小宝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有时候也挺笨的。”
  李小宝心领神会,让妈妈心里很有些小得意,她接着说:“嗯,看来抵御诱惑真是个跨界难题啊。”

5. 帅克是一个傻子,又是一个天才


  《好兵帅克历险记》是李小宝爸爸的最爱,65万字的厚书,他已经在睡前故事时间给李小宝读了两三回了,爷儿俩经常笑得人仰马翻的。妈妈总有些担心李小宝兴奋过头会学着帅克“胡闹”,跟宝爸说,宝爸不以为然。
  有一次宝妈看了李小宝在学校做的“我爱读书”作业,才放心下来,并且不得不承认孩子对很多事情的看法真是直指要害。李小宝在他那短短不到百字、还有好多拼音的“阅读答题纸”作业上写道:
  “帅克一直想当兵,有一天,他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军团正在招士兵,他自愿当兵了。这本书的作者和插图画家都在这个九十一团工作过。我最喜欢第十五章《灾祸临头》,讲的是上尉想要一只狗,让帅克去弄,帅克偷了一只狗给上尉。上尉带着狗去散步,狗原来的主人看见了自己的狗,说上尉偷狗,上尉气疯了,要收拾帅克。
  帅克是一个傻瓜又是一个天才,我认为他是天才,因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高兴。他是傻瓜,因为在紧急状态时他还微笑着说:有什么事儿?帅克干了好多疯事傻事,周围的人都说他是白痴。告诉你个秘密,我觉得好兵帅克是在装傻。我很喜欢他。”
  不知道作者哈谢克的心意是否被李小宝这位小读者说中,妈妈真是觉得小孩子看问题倒真是直接而接近本质。
  李小宝上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多地遇到困难和困惑的事情,宝妈也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怎么帮上他。宝妈忽然想到他们共有的阅读经历,就试着对李小宝说:“还记得你喜欢的帅克吗?他遇到那么多难得不行的事情,他还是高高兴兴的。”
  提到帅克,李小宝乐了,他呵呵笑着说:“你们光看到我善的一面,还没看到我恶的一面。”这是经常折磨帅克的布克中尉总爱说的话,他的恶让李小宝恨恨的,却丝毫伤害不到帅克,帅克脸上总是浮着他标准的微笑,笑眯眯地问:“有什么事儿?”于是那些骇人的折磨似乎就这么被消解了。 李小宝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妈妈,我感觉好多了,谢谢你。”
  谢谢帅克这个傻瓜天才。

6. 假如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棒


  英文的《哈利·波特全集》是宝妈的好朋友送给李小宝的生日礼物,全套书装在海盗小宝物箱里送来,上面还插着长钥匙,看上去神秘诱人。此前李小宝已经熟读了中文版的书,并看了电影,而宝妈不是哈迷,也不太感兴趣,只从电影介绍知道个大概情节。那段时间宝妈发现,李小宝有点五迷三道的,经常会希望在地铁里找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并想象迎面开来的列车是开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特快。对于宝妈的“正常”思维,李小宝会嗤之“像你们这些麻瓜就只能理解到此了”。宝妈一看这不行,“威逼利诱”着让李小宝同意开学期间不看哈利·波特了。收到英文版的礼物后,李小宝跟宝妈商量想看英文的。宝妈心想,我都看不懂,你小屁孩能懂?也就答应了。   没想到李小宝那之后拿出很多时间不断研读,连蒙带猜地啃读哈利·波特英文版,宝妈想,既然已经答应了孩子,也只能信守诺言,心里安慰自己,就算好歹学点英文也成。
  后来的一场虚惊着实让宝妈不淡定了一把,原来从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就有作文了。那个学期最后一天放学的时候,妈妈们都在校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等着接孩子,宝妈随口说学校的作文考试题目还挺灵活的,李小宝选做的是《假如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周围几个妈妈都有点儿吃惊,有选做题目吗?不都是他们这学期写过的《记一件小事》吗?宝妈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来一年级时李小宝把幻想的三层地下体育馆当真事儿跟宝妈学的经历,这次不会是又魔幻了吧?
  白梓辰的妈妈问宝妈,李小宝是怎么写这篇作文的啊?宝妈复述了李小宝的作文:假如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法棒,我要把我的房间变成宇宙飞船,飞到太阳上去看看,我要把好多好吃的分给那里的小朋友……没等宝妈说完,白梓辰妈说:“写得多好啊,你千万别说他,保持他的想象力,和作文得分比,这要重要多了。”宝妈故作镇静地笑着答应,心里却像塌下去一个大洞,估计当时的脸都绿了。
  成绩单发下来,幸好李小宝的作文是有成绩的,也就是说真有这么个可选项?李小宝说当然真有,他喜欢哈利·波特,所以特别高兴考试有关于他的问题。宝妈庆幸自己忍着没有告诉李小宝她刚刚经过的思想斗争,要不然显着多不信任儿子啊。
  宝妈心里的大坑自行填满了,加上放假了,宝妈的心情比李小宝还轻松。宝妈问:“儿子,你这学期啃读哈利·波特英文版,英文一定很有长进吧?”李小宝说:“嗯,我主要看着英文猜测对应的章节,然后回忆中文都写了什么。”看着李小宝一脸真诚的样子,宝妈真的很无语啊。

7.隔空的心理辅导


  李小宝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备课要讲“叙事学”,忽然卡住了,举个什么例子让学生理解“中国套盒”式的叙事方法呢?《一千零一夜》太长了,爸爸一时想不出还有别的。这时李小宝闯进爸爸的书房,他说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小女孩和死神》,他急切地拿着书念叨:
  一天,一个小女孩正在做家庭作业。死神来到她的面前,对她说:“小女孩,跟我走吧,时间已经到了。”
  “请等一会儿。”小女孩说,“我得先完成家庭作业。”
  “好的。”死神说,“家庭作业很重要,你快点做完吧。”
  李小宝放下书,快快地告诉爸爸后来发生了什么:“后来小女孩和死神都不知道9×8等于多少,死神就同意小女孩明天问了老师再跟他走。然后,老师又布置了明天的作业,死神又帮女孩做作业,他们又碰到了死神解决不了的题目。然后,又等明天,然后是一个月后,一年后,然后当小女孩长大了,然后死神又老一点的时候,他老也不能把女孩带走。”
  这不就是一个好例子吗?爸爸心里奇怪家里怎么还有他没有看过的书呢?一定是妈妈买的那一大堆“儿童读物”里面的。爸爸请求借书一用,李小宝慷慨又兴奋地把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递给爸爸。
  妈妈也没有读过这些“儿童读物”,心里暗自庆幸当初买下这本书,妈妈觉得这本小书的作者隔空为李小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心理辅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
  前几天晚上,李小宝一边泡脚一边和妈妈聊天,忽然李小宝问妈妈:“我上小学回来,你还在吗?”“在啊。”
  “你不死吗?”李小宝看着妈妈,认真地等着她回答。
  “不死。”妈妈不明所以,隐约觉得他两岁多那次关于死亡的话题再次袭来。
  “你什么时候死呢?”看着李小宝严肃的样子,妈妈决定一样严肃对待:“不知道。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
  “人都不知道呀?那你会死吗?”“会。”
  “你死在哪儿?”“不知道。人不知道自己死在哪儿。”
  “为什么呀?”“有些事,人决定不了。”
  “那,你会在哪儿死啊?”
  妈妈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问:“你说呢?”
  “你死在路上。”“不。我不想死在路上。”
  “那你想死在哪儿?”“死在家里。死在自己的床上。”
  “不。我不让你死在家里。”“为什么呢?”
  “你会把家弄脏的。”李小宝坐在那儿,说话的声音有些颤,眼睛湿了,但他忍着,脸上努力保持着应有的平静和坚决。
  “你是不想我死,是吗?”“是。”李小宝一下子放松下来。
  妈妈握住他的手说:“我会陪你长大的,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
  李小宝温柔地看着妈妈说:“那,你不会死了吧?”
  妈妈也温柔地看着李小宝,李小宝笑笑说:“哦,人都会死的。”
  妈妈想,要是那会儿给李小宝读读这个《小女孩和死神》的故事就好了,可是书虽然是妈妈买的,可她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啊,这本书那时候还仅仅是“一大堆儿童读物”呢。妈妈觉得自己可能比爸爸更理解李小宝读了《小女孩和死神》之后特别的轻松感,于是妈妈说:“你再给我讲一遍死神和小女孩的故事吧。”

8.要不要读读《苏菲的世界》?


  李小宝第三次回到死亡这个问题,大概是在十岁到十一岁之间,这回李小宝思考的时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
  某晚睡前故事结束之后,李小宝叫宝妈陪他一会儿,宝妈和李小宝并排躺在黑暗中,李小宝忽然说:“我真的怕死啊。”说着有些哭腔了,“你说人死了什么样啊?”
  宝妈借用《成长的烦恼》里面的心理医生父亲,面对大儿子迈克同样问题的回答:这是人类世代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些宗教比如基督教等认为人死后可以上天堂,有些人信奉佛教认为人死后会轮回,有些人认为存在永恒不变的灵魂,有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不存在了。李小宝听了马上追问宝妈相信哪种说法?宝妈迟疑了一下说她还在思考。李小宝倒也不计较,思绪被吸引到了《成长的烦恼》整体的轻松愉快气氛中。记起电视剧里迈克看到死去的叔叔跑步并和他打招呼,吓得他牛奶洒在地上。李小宝笑了,他渐渐平静下来睡了。   多日之后的睡前闲谈,李小宝告诉妈妈:“我想了,我想有天堂比较好,我想相信基督教。但你能让我看一眼耶稣吗?看一眼我就相信了,我就安心了。”“我没有办法让你看到上帝,那样他就不是上帝了。有人说上帝就是爱,我能做的就是给你好多好多的爱。你知道我爱你吗?”“知道。”“爸爸也爱你。”“知道。”过了很久他喃喃地说:“要是能看一眼天堂就好了。”不一会儿宝妈听到他平稳的呼吸声。
  再一次回到死亡的问题,李小宝在黑暗里哭得很厉害,他哭着说:“我真怕你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跟我的朋友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俩都非常冷静,一跟你说就特别想哭。怎么就这么伤心啊?”“我是妈妈啊,小孩子在妈妈面前都是放松的,有点脆弱哈。”妈妈抱住李小宝让他安静地哭了半天,然后他叹气道:“我要是死了可怎么办呢?”宝妈开玩笑说:“你要是不死可怎么办呢?”李小宝扑哧一声笑了,他有些疲惫地说:“我想睡了,累了。”“睡吧,妈妈陪着你。”
  过了好几个星期,宝妈以为这轮思考终于告一段落了,李小宝睡前又让宝妈陪他一会儿,黑色的安静中,李小宝非常平静严肃地说:“妈妈,我想好了,你要是死了,我不会特别伤心,也不哭,你别介意哈。我想清楚了,我觉得我改变不了什么,哭和伤心也没有用。”宝妈轻轻地笑了,心想,我死了还知道吗?她说:“我不介意,你不哭也没什么,你知道庄子吗?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妻子死后他不但没有哭,还鼓盆唱歌呢。”“真的?为什么呀?”“据我理解,他的哲学思想让他觉得生死没有什么不同。”“你是说人类从古代就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有答案了吗?”“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哲学问题。”“这属于哲学问题?”“对。”“我什么时候可以学哲学?”“一般到高中阶段。”“不能早点儿?”“也可以吧。但可能到那个年龄许多问题才好理解。”“《成长的烦恼》里面迈克问他爸爸这些问题时几岁?”“快十五岁吧。”“嗯,那我再等等。我睡了,陪会儿我吧。”“没问题。”
  苏菲和席德也是十五岁,她们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学习哲学。作者挪威人贾德担任多年高中哲学教师,他在书中设计了一种对镜成双的精巧结构,这本身就隐喻着哲学问题,情节引人入胜。一开始你以为苏菲是故事的主人公,后来发现她是席德十五岁生日的礼物,席德和你我一样阅读着苏菲,随着苏菲一起走过人类哲学思想的历史长河。苏菲却也同时不断感受到席德的存在,不断收到席德父亲要她代转席德的明信片。这种庄子梦蝶般的意境宝妈不陌生,宝妈想,生命本身真是悲伤而严肃,大人被每天的忙碌塞满了心灵,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多思了。宝妈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独自面对内心问题的,长大之后的阅读或许给了她不少帮助,读书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现实世界所缺乏的某种需要。但要不要给李小宝读《苏菲的世界》?他会不会被其中某些艰深的哲学理论吓倒?宝妈内心有一个声音隐约告诉她:再等等,再等等,他或许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来支撑他的思考和理解。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人生总有晚境,《白狐》中施金教授夫妇这一代的晚境尤其堪忧。  上帝喜欢孩子、青年,羞辱老人,不喜老人,让他们老态龙钟,身体臃肿,牙齿脱落,头发掉光,老眼昏花,骨质增生,让他们心血管瘀塞,皮肤松弛,走路蹒跚,卧床不起,老年痴呆,最后被凄惨地收走,从这个世界上抹去,而且,在生前要折磨他们。  这只是生理上的衰老和遗弃,而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老年人的晚景也各有不同。我写的是在如今的大学里老年知识分子的
我的同桌莉莉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特别爱干净,我们都叫她“洁癖王”。  她的洁癖有多严重呢?这么给你说吧,她所看到的地方不能出现灰尘。她只要看到一点儿灰尘,就会自动弹开,躲得远远的,好像如临大敌,而且还用双手捂住口鼻,一脸嫌弃的表情。同桌爱干净到这种程度,我真是服了。  这不,暑假过完刚开學,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经过一个暑假,每张桌子上都难免会落有灰尘。莉莉进教室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和同学们打招呼
苏轼诗、词、书、画俱佳,是我最钦敬的大文豪。他不媚权贵,爱民如子,勇于直谏,屡遭迫害,贬官、流放、迁徙,由开封而黄州,由黄州而惠州,由惠州而琼岛儋州,远逐至天涯海角。他仕途浮沉,数起数落,一生坎坷。诚如苏轼弟弟苏辙所云:“东坡何罪?惟因正直、敢言、名太高!”  1080年,苏轼受政敌排挤、诬陷,由京都贬至黄州。到了偏僻之地,他只能自食其力,荷锄躬耕于丘陵东坡,因号东坡居士。东坡才华横溢,流放到黄州
老马,自称“虎爷”,“文革”时他是造反派,如今他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虽已远去,可他一如既往地工于心计,在官场上一斗到底,甚至斗出了人命。一个激烈残酷引人入胜但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好看故事。  老马是一个厉害的人。  在这座城市里,许多人都熟悉他,他吃饭打包,朋友请客和公家饭局都不例外。他个子不高,但是走路飞快,奔会场签到领取礼品时尤其如此;他的脚步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要是再年轻三十岁,说不定他
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一位茶痴,他把茶都拟人化了,视茶为老友,在咏茶的《品令》词中写道“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如故人,万里归来,相对无言,却又满腹真情,那是怎样一个沉静、深邃、超然、而又思绪绵远的境界。  2005年,我从杭州回到武汉,暂别纷杂的工作,重返宁静的校园,终于有时间常去刘登峰老师那里学茶,从此叩开茶的门扉。  刘老师的茶室,并不见太多茶叶,更多的是茶的氛围。挂画、插花、焚香、抚琴,茶经、
父亲深深地陷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瘦削的头,一张峥嵘的脸。  七十四岁的父亲可受苦了。医生要他仰躺在床上,一月之内不能坐起来,吃喝拉撒,痛苦或者幸福,忧郁或者平静,回忆或者期盼,孤独或者快乐,一切的一切,都在床上进行和完成。其实我知道,父亲只有前者,没有后者。  我默默地凝望着父亲那张脸,看见他的鼻孔里长满了又细又密的毛,也如头发一样,白了。人一老,一切都呈现萎缩趋势,唯独鼻毛茂盛得像夏天山沟里的山
一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七十余年前,当莫高窟的第一代保护者常书鸿与他的同伴们奔赴敦煌時,他们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敞篷卡车,在破烂不堪的公路上整整颠簸了一个月,才到达甘肃安西。从安西到敦煌的一百二十多公里路程,连破旧的公路也没有了,他们雇了十头骆驼,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走了三天三夜,才终于到达敦煌。而现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时间与
夜幕降临,当我走出办公室时,校园的运动场上依然有学生在活动。他们趁着夜色,大汗淋漓,欢声笑语。  我喜欢这样的场景,希望校园的运动场上,永远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在汗水和欢笑声中,放飞青春梦想,释放生命活力。  在学校里,教室和运动场,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他们在教室里汲取人类社会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各种知识,充实稚嫩的大脑,完成自我成长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在运动场上,他们释放生命的激情,建
我和老爸都是十足的电视迷,闲暇时都爱看电视。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我们爱看的节目自然也有所不同,于是,我俩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遥控器争夺战。今天的战争分外激烈。  第一回合:声东击西  我正蹺着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这时,老爸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儿子,看什么节目呢?我陪你看呗!”  我一看老爸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瞬间明白了,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很快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提防老谋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的关键,图形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概念课能上好、上透,使概念在学生脑中真正内化,不但能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重点,而且能对后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起始课的概念教学,尝试从不同角度突破陈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发现通过追问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传统“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总把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