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们扛着镢头到广西制种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46年前的1975年,杂交稻还是件新生事物。由于杂交水稻刚刚推广,种子稀缺,笔者所在的湖南安仁县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本县各公社(1980年改为乡镇)技术力量,远赴秋冬无霜冻的广西、海南岛进行秋季制种,以保障全县对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也为各个公社发展杂交水稻培育一批农民技术员。那年高中毕业已3年、在红星公社广义大队(后改为羊脑乡广义村)务农的我有幸被派到广西制种。日月如梭,一晃46年过去了,我已由当年的毛头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但这段第一次出远门、自带镢头到广西去制种的经历却记忆犹新。

第一次坐火车


  1975年7月2日,我们一行30来人,背着背包,跟着县农科所的周书记,早上从安仁出发,经耒阳市转衡阳市,在衡阳坐火车去广西。由于座位不够,我们有5张站票,其中一张站票就发给了我。乡下来的我们第一次坐火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上车后,我們几个拿站票的老实地站着。可站到半夜,实在是很累了,几个人就从火车的前头车厢走到后头车厢,寻见哪里有可坐的“空座位”(位主或是解手或是倒开水去了)就占会儿,别人来了又自觉起身离开。这就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一夜没合过眼,与其说是“坐火车”,还不如说是“站火车”。
  在广西南宁站下火车后,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再步行半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永安营区吴圩镇那美大队那美小学驻地。
  除周书记、王技术员及其工友外,我们27人还多了一件特殊的行李——每人肩上扛着一把镢头。路上的行人还以为我们是到某某地去修水利或是修公路的民工。

纸糊的蒸笼


  那美小学房子低矮且很简陋,土砖墙无粉刷,屋檐高7尺许,只有两间教室。学校后面10余米远有一栋杂屋,远看像是个大牛棚。屋宽丈余,长3丈有余,檐墙高5尺许,没有窗户,只有一个既无门页也无门框的门。床是用砖块和板子垒起的,上面铺的是稻草。这就是我们一行人的住所。我的床就在门口。记得有几次半夜里下暴雨,雨滴从廊檐横墙上,从门口、瓦缝飞进来,把床铺打湿,让我们一夜无眠。
  我们的住处离那美生产队民居约200米,因民族不同,生活习惯、语言也不同,所以我们与当地村民很少交往,有什么要他们帮忙的事都是周书记联络。
  我们用土砖砌了一个柴火灶。最初几天我们是大锅烧饭,由于工友经验不足,锅底层米饭常烧成厚厚的黑炭了。大家每餐看着这些不能吃的黑炭锅巴,就催周书记想办法找个蒸笼来。于是周书记先找当地联系,又差人到集市去买,还是没有找到蒸笼。后来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妙招:用竹子编织一个笼子,再一层报纸一层稀饭糊地把笼子内外糊严实,晾干后即成了我们的蒸饭用具。这纸糊蒸笼最大的缺点是,稍不注意就会被碰撞个洞而漏气,一旦漏气,饭就很难熟了。所以每餐蒸饭前都要察看一遍,一旦发现有洞,就得用纸糊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吃了不少的夹生饭。
  我们吃得最多的菜是“芋头汤”。因为这东西在三伏天也能存放较长时间,所以司务每次去几十里外的集市,都会购回一大堆芋头。“芋头汤”于是成为我们的特色菜、每日必备菜。
  当地人不吃辣椒,也不种辣椒,集市上也无供货。而我们湖南人几乎都爱吃辣,没有辣椒吃的日子可谓食不甘味。有一天,一位兄弟在一座房子旁边的荒地里发现了几棵不起眼的野生“刁椒”。这“刁椒”在当地秋冬不枯,春来发新枝叶,所结辣椒只筷子嘴大小,尖尖的,因其花蒂朝上,故而称“刁椒”,其辣度比普通辣椒厉害多了。我们如获至宝,每餐都要去那荒地里摘一两个切碎放菜里下饭。

田头上技术课


  当地生产队给我们划了30亩制种田,并送来了七八头牛与犁具。犁田耙田对我们这些农村小伙子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插秧。
  这插秧还真繁琐,不育系繁殖田块,每插两行父本,空两行留作插母本,父本秧插完了,收尽田中剩余秧苗,再插母本。父本母本一根都不能乱插。而恢复系插秧也一样,先插父本,每插一行父本秧空五行,留到半月后插母本,插母本时父本禾苗已有一尺多高了。
  9月中旬,稻子开花了,这半个月的主要任务是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赶花粉”。由于我们都没接触过水稻杂交制种,最初大家都想不通:禾苗正开花授粉时,人为地用竹竿、绳子在稻穗花上刮过来、刮过去,不对稻穗花造成损伤么?
  针对我们的疑惑,指导制种的王技术员干脆把课堂搬到田间。
  原来常规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授粉,而水稻三系杂交制种是雌雄异株,母本植株雌蕊发育正常,但雄蕊退化(即没有花粉),全靠外来的花粉来授精,子房才能发育成谷子(这类稻子称“不育系”)。我们人为用绳子、竹竿摇动父本植株(保持系或恢复系,它们属常规稻,自花授粉),使花囊内的花粉播散出来,借助弹力、空气流动力,使花粉传播的范围更大,利用率也更大,周围的不育系雌蕊授花粉的机会更多,更及时,这样能提高结实率,以达到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想不到“赶花粉”还有这般学问。王技术员的讲解无疑激起了我们探究杂交水稻制种的兴趣。
  10月中旬稻子成熟了,该收割了。这收割阶段可把我们累坏了。一是收割时,每丘田块都是先收母本,留下父本,待母本收完晒干装包后再收父本。收1亩所花的功夫比一般收2亩的时间都多;二是脱粒、翻晒费时费力。当地没有打禾机,也没有风车,我们只得照当地老方法,把田里割下的稻子,一捆捆地抱到机耕路边,装上板车,用水牛一板车一板车地拖到屋后的晒谷场卸下,在场上摊开铺平,厚约尺许,再让牛拉着石碾子在厚厚的稻子上滚动碾压。碾压几遍后又用叉子将秸秆翻一遍,继续碾,这样翻碾两三轮,直到谷子全部脱粒,才卸下牛与石碾子,用叉子将稻秸秆像炒菜一样翻挑几遍,把谷子抖落。这样待秸秆去掉后,再把谷子摊开晾晒。
  晒干后,因为没有风车,大家又只有按当地人方法,人手一个圆箕,端起一圆箕谷子举至平肩高,再一边高一边低地让谷子从圆箕里滚下,借自然清风扬去瘪谷与灰尘。相比我们安仁用风车去瘪谷,不知多费了多少功夫。扬干净后的谷子才是我们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杂交水稻种子。
  那次到广西制种,我们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也学到了不少技术。后来大家还都成了安仁第一批杂交水稻制种的农民技术员,为我县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自给与快速普及杂交水稻种植,打下了技术基础。
  (责任编辑:叶筱)
其他文献
人一生总会经历和见证一些事情。97年前,何叔衡和毛泽东一起,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去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完成的是一场红色的伟大见证。  建党几近百年,何叔衡身后嫡亲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记忆呢?走进湖南沅江老街一隅,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何叔衡嫡孙何海文回忆起祖父带给他一生的教诲。  50多年了,何海文的住所依旧还在这座城市最不显眼的老街角落,古河改道后那里几乎成为死水断路。笔者是在几经问
秦朝在始皇帝统一中国15年后就走向崩溃。但是,秦所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模式却成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主流历史形态,即使是南北朝时代的长期分裂和儒学式微也未能彻底打破这一状态。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得以维持的呢?  古代帝国统治始终面临着一个共同困境——有限的运输能力和交通手段与辽阔的统治地域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对帝国辽阔国土的管理能力和降低控制代价,古代帝国的下一步发展就是形成统一的精英文化,以文化的
闲翻《现代汉语大词典》,见有“新雨”“今雨”和“旧雨”词条,分别指新朋友和老朋友,究其由来,“今雨”和“旧雨”缘自杜甫的《秋述》。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39岁的杜甫到京城长安想求个一官半职,恰遇李林甫当政,仕进无门,旅居长安,愁肠百结,写了散文《秋述》,开头一句是“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半句的意思是旧时宾客遇雨亦来,而今遇雨不来。后人把“
《现代汉语词典》对“黑马”的注释是:“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这个注释得从英国人本杰明·迪斯累利(1804-1881)说起。  迪斯累利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又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但他早期却是以一个颇有建树的小说家而闻名于世的。  1831年,迪斯累利出版了一部小说《年轻的公爵》。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精彩的赛马场面。比赛刚开始,两匹夺冠呼声最高的良种马一路领先,眼看其中一匹胜券在握。
1930年8月,我出生在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州区)。在开县读完小学、中学后考入了省立万县高中。1949年高中毕业时,正值新旧政权交替,社会动荡,没有大学可考,我只有回到老家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1950年8月,在区妇联工作的姐姐回家告诉我:西南军区军政干校正在招生。听到这个消息,无大学可读的我,当即前往报名,并顺利地被录取,分到驻扎在江津(现属重庆)的15军44师随校。  在15军随校仅学习了几个月
一、FTIR简介    红外辐射一般是指大约在14300~20cm~1,0.7~5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在此频率范围内,当简正分子(或晶格)在振动、转动、振—转过程中偶极矩发牛变化或由于简正分子在振动中产生合频,差频和泛频时,化合物即可吸收红外辐射。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红外吸收潜带的频率和强度,
“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在古代,“百姓”一词并不代表普通老百姓,而是專指奴隶主,或是有钱有权有势的贵族。  上古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几个部落连年征战,最后,黄帝族、炎帝族和夷族联盟,打败了九黎族。黄帝族、炎帝族、夷族等形成的部落联盟大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以地名或封号都有一个姓,故称“百姓”;抓获的九黎族俘虏则被称作黎民。这个时候的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书日。读书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项优良传统,一直被很好地保留到今天。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人民子弟兵在不同时期读书好学的一面。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北转战到达四川巴中,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我的父亲苏明德(原名郑仕金),时年11岁,感觉到了世道发生的变化,跟着身边的人闹起了革命,从此,也改变了他的一生。“我参加红军,走的是二哥的‘后门’”  1921年12月24日,父亲出生在四川巴中县(今巴中市恩阳区)尹家铺村一个极为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贫困和疾病,其父也就是我的祖父郑夫万、祖母蔡氏,在他
北宋年间,有一个与苏轼同样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出生于福建仙游,曾任钱塘县尉、舒州推官、成都知府、江宁知府等,在长江流域为官多年。  蔡京的人生有两方面最为“精彩”:一是书法,在当时乃至北宋颇富盛誉。二是阿谀奉承。在得知宋徽宗赵佶酷爱花石这一重要“情报”之后,蔡京彻夜难眠,激动万分,第一要务便是取江浙花石进呈。之后,蔡京主持苏杭应奉局,又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以水运方式送往首都开封。  赵佶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