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间隔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43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
【机 构】
:
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的安全间隔时间。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8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43例患者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间隔时间≥8周,设为≥8周组。患者术前行放疗,同期采用TP方案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择期行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手术。观察指标:(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1)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8周组和≥8周组患者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例数分别为34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1,P>0.05)。(2)手术及术后情况:<8周组和≥8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缘均为阴性。<8周组和≥8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颈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声音嘶哑、上消化道出血、吻合口瘘、呼吸系统并发症、胸腔积液或积脓、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术后30 d内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4±103)min和(343±92)min、(400±76)mL和(392±51)mL、(19±4)枚和(19±3)枚、(11±4)d和(12±6)d、(4.9±1.6)d和(4.5±1.0)d、5例和2例、1例和0、12例和7例、3例和5例、6例和3例、5例和4例、8例和3例、0和2例、(19±17)d和(18±1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0,0.569,0.326,1.223,1.286, χ2=0.029,0.035,1.114,0.000,0.000,0.246,t=0.315,P>0.05)。(3)随访情况:111例患者中,90例获得术后随访,其中<8周组55例,≥8周组35例。随访时间为3~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随访期间,<8周组患者中,9例死亡,11例肿瘤复发;≥8周组患者中,6例死亡,11例肿瘤复发。
结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食管癌腔镜三切口手术安全有效,以8周左右为术前间隔时间,不增加围术期风险。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肝脏第2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且预后非常差。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在第7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中首次将ICC与肝细胞癌分开,单独设置章节,反映了ICC的危险因素与肝细胞癌的差异性。而最近出版的第8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中进一步对ICC的TNM分期系统进行了更新。其中,不再以肿瘤大体分型特征进行T分期,同时淋巴结转移(N1期)被归入ⅢB期,
目的探讨胆道塑料支架及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在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行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54例患者中,单纯吻合口狭窄44例,非吻合口狭窄10例。患者均行ERCP支架置入治疗。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狭窄,初始选择置入单根塑料支架或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顺逆结合肝门显露法治疗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例左侧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肝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患者术前均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肝功能和剩余肝脏体积评估后,施行左半肝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操作步骤为顺行解剖肝门、敞开肝门板、左半肝联合肝尾状叶切除、肝右动脉重建、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引导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1例采用FIGFI引导下完成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采用正染法或反染法。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肝切除范围及相应ICG荧光染色方式和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2)
目的探讨ERCP取石治疗老龄壶腹周围憩室伴发胆总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7例年龄>70岁壶腹周围憩室伴发胆总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行ERCP取石治疗,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结果: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取石成功率。(2)手术并发症:出血、穿孔、胰腺炎。(3)随访结果。采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3D打印模型胆道镜探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例梗阻性黄疸合并肝内外胆管继发性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患者行增强CT扫描检查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格式数据,对肝脏和胆道行三维重建,将结果进行3D打印,获得胆道中空模型。胆道镜器械通道内置磁探头,进镜后选取左、右肝管及肝总管内4个解剖标志点为基准点进行配准。结果配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准确的肿瘤分期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可根据分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的预后。近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对胰腺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更新点在T分期和N分期,本文旨在从影像学角度对AJCC第8版胰腺癌TNM分期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肿瘤分期、分型并制订治疗方案。观察指标:(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2)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结果。(3)随访和生存情况。(4)预后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术前最高血清TBi
胆汁酸不仅能乳化脂肪,促进脂溶性物质吸收,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作用于胆汁酸受体发挥重要生理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5(TGR5)是胆汁酸膜受体,活化后激活G蛋白效应器,促进第二信使表达,继而激活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理功能。梗阻性黄疸时,胆汁酸通过激活TGR5,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TGR5在梗阻性黄疸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综述TGR5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为探
由于传统经验外科理论和技术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病变的手术治疗遗留为腹部外科领域跨越世纪的难题,其复杂性主要源自肝内胆管在解剖、生理和病理学改变以及治疗技术上存在的高度"不确定性"。笔者团队集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系统优化和创新胆道外科理论和技术,构建了以可量化、可视化、可控化为基本技术特征的精准胆道外科范式,显著提高了胆道外科实践的"确定性"。精准胆道外科技术体系的创立破解了肝内胆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