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球部尿道悬吊术式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3年6月105例采用3种不同术式在尿动力监测下行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15~81岁,平均54岁.尿失禁病因分别为前列腺术后70例和后尿道狭窄术后35例.术前完全性尿失禁10例,压力性尿失禁95例.尿失禁病史1~12年,平均3年.术式为复合吊带悬吊54例,经闭孔吊带悬吊41例,带筋膜腹直肌瓣悬吊10例.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 128个月,平均54个月.103例于术后第5~7天拔除导尿管,5例出现排尿困难,4例再次留置导尿1周后排尿通畅,1例经膀胱颈部电切后排尿通畅;余2例手术结束时尿道压分别为110和158 cm H2O(1 cm H2O=0.098 kPa),术后分别留置导尿管2周和3周,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和完全控尿.本组治愈74例,治愈率为70.5% (74/105),其中前列腺术后患者治愈率达81.4%(57/70),后尿道狭窄术后患者治愈率为48.6%(17/35);改善26例,无效5例. 结论 尿动力监测下球部尿道悬吊术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l)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3条PARPl特异性siRNA序列,进行脂质体转染后,通过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对PARPl的干扰效果,筛选出最佳干扰效果的2条siRNA序列;通过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干扰PC3细胞内源性PARPl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期刊
患者,男,60岁.因反复肉眼血尿3年,加重1周于2012年9月5日就诊.B超检查发现膀胱占位病变收入院.查体: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肾区无压痛及叩痛,睾丸、附睾和前列腺未及异常.实验室检查:尿沉渣红细胞1918.0/μl,白细胞7295.0/μl;尿蛋白(++),尿隐血(+++),血及粪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正常,凝血指标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丙肝抗体(-),PSA正常
期刊
目的 比较经第11肋上缘径路和下缘径路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上盏结石的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肾结石患者216例,其中肾上盏结石66例.经第11肋上缘径路(A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岁;结石位于左侧10例,右侧21例,双侧1例,结石长径平均1.9 cm.经第11肋下缘径路(B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岁;结石位于左侧13例,右侧21例,结石长
目的 提高对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9~73岁,平均59岁.肾结石病史平均16年.患者均行B超检查,仅1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IVU检查8例,未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CT检查7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4例.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2例,均为阳性.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发现肾盂黏膜病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aoma,UUTUC)起源于尿路上皮,位于肾盏、肾盂或输尿管,发病率较低,其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存在异质性.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被认为是治疗UUTUC的金标准.美国国家癌症网指南认为UUTUC高危患者需考虑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及新辅助化疗,而低危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如内镜下肿瘤切除或部分切除)且获益更大.风险分级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尿道皮肤瘘的效果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11年7月54例尿道成形术后尿瘘患者资料,根据瘘口大小、位置、数目以及是否伴有尿道狭窄等因素,分别采用单纯缝合(20例)、推移皮瓣修复(17例)、阴茎带蒂皮瓣修复(11例)、口腔黏膜代尿道成形术(6例)等术式修补,观察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54例患者中,一次手术治愈46例(85%),4例经二次手术治愈.单纯缝合
目的 比较经阴囊皮纹单切口(Bianchi术)与传统经腹股沟及阴囊双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儿童低位隐睾的临床疗效、微创优势及适应证选择.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72例(78侧)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隐睾患儿资料,患儿均能在麻醉状态下将睾丸推出外环口及以下.以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术前睾丸位置相同、术者相同、隐睾侧别相同为配对条件,采用1:1配对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Bianchi术(
患者,55岁.因右侧阴囊包块伴隐痛7个月,外院曾以"附睾炎""附睾结节"予以抗炎对症处理,症状无好转,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查体:阴囊无红肿,右侧附睾增大,附睾头部扪及约5.0 cm×5.0 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轻微触痛,表面较光滑,与睾丸界限不清,与阴囊皮肤似有粘连,右侧精索可扪及多个小结节,Valsalva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6.0 μg/L,癌胚抗原2.8μg/L,均在正常
期刊
目的 提高对回肠膀胱造口静脉曲张出血诊断与治疗特点的认识. 方法 报告3例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45、68岁,均因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分别于术后6年、6个月、2个月出现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均可见回肠膀胱造口处静脉曲张,伴间断破裂出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
目的 观察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物理振动排石机排石治疗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经ESWL碎石治疗后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3例,按交替随机分组法分为物理振动排石组和自然排石组.物理振动排石组66例,ESWL术后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结石位于肾中上盏6例、肾盂13例、肾下盏16例、输尿管31例,结石直径10~ 15 mm;自然排石组67例,ESWL术后采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