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味,细细品尝出的层次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认为澳门只有葡式蛋挞,那可大错特错了。除了坐拥米其林餐厅,澳门还是一个聚集了很多特色小吃的宝地。比起内陆的餐食多了些异国风情,又少香港的锋芒,多了些许闲适。
  无论对澳门了解多少,“葡式蛋挞”你一定听过。而我们要说的这家安德鲁饼店,就是澳门葡式蛋挞的“一哥”。
  安德鲁饼店的创始者,Andrew·Stow是一名英国人,上世纪80年代在澳门开了这家饼店,经营欧式甜点。后前往葡萄牙旅行时,发现了当地蛋挞的美味,回来经自己的复刻与改良,有了澳门第一只“葡式蛋挞”的出现。一经推出,万人空巷。蛋挞成了这家店的主打产品,更成了澳门的美食招牌。

  第一次吃到安德鲁蛋挞,是去威尼斯人大楼那次。在偌大的赌场里闲逛时,还以为要就此结束百无聊赖的行程。而转折点,就是走出赌场,路过蛋挞摊的那一刻。后来每每回想起那个画面,都会脑补一个局部滤镜处理的场景:所有的声色犬马都成了灰白色,唯有新出炉的盒装蛋挞,在色谱里以最诱人、最温暖的一组黄来着色,低调又骄傲地抓取所有注意力,分分钟提示路人——爱财不是本性,食欲才是。
  一手持着蛋挞,一手接着酥皮渣。热腾腾地冒着热气却不会烫嘴,黄油与面粉,蛋黄与奶油,都被搅拌和烘焙到最巧妙的美味时刻。因炙烤和冷却形成的带斑点的凹凸表面,更是让人食指大动。
  除了葡式蛋挞,到澳门,还要尝尝道地的葡菜。

  坤记餐室,澳门最早一家由华人开办的葡菜餐厅,历史已有百余年。最开始,这里坐满了思乡的葡萄牙人,一边用餐,一边和老板讨论葡菜,把这里变成了一个特别的饮食文化交流中心。到现在,本地的澳门人、葡国人、混血儿,国内外的游客,都已经将坤记餐室视为一个特别的存在:“马介休到底是什么,一定要吃吃看”。
  坤记餐室最初的食客是葡国水手,因此菜式也形成了料足、量大的传统。后来因为多了各地的客人,食谱不断丰富改良。各种菜式里,总会有你喜欢的那一款。
  上文所提到的马介休,就是葡菜的盐腌鳕鱼。在坤记餐室里,最好吃的马介休做法是炸成球,再点上一份红酒煏牛尾或是来一位猪扒饭,外加特色汽水,实实在在地让客人吃到饱。再回到街上,风的滋味都会不一样,四下充满着让人心满意足的气息。
  猪扒包的构造很简单,就是面包夹着猪扒。面包是店家自己发酵和烘烤过的,猪扒经过腌制再炸。一只好的猪扒包,面包外皮酥脆,内芯有嚼劲,猪扒滋味浓郁,口感软嫩。
  美食届一直有这样的定律:越简单的食物,越难做到出众。因为当食材一多起来,口腔忙不迭地接受新口味,无暇回味。但若只有一两个关键食材,厨师水平就会高下立见。所以,看似复杂的西班牙海鲜饭失败率极低,但番茄炒鸡蛋却很难做到惊艳。来吃猪扒包,就可以体验这种“哲学”。
  点单猪扒包的基本都是游客。不过,当游客又怎样呢。买上一只肉块大到有点滑稽的猪扒包,大快朵颐地咬上一口,尽情享受碳水和蛋白的洗礼。
  白天走走停停,到了这个时间段,也该找个地方让胃舒坦地吃上一顿“睡前食”了。这里的招牌美食是“水蟹粥”,熬稠的粥里裹着生滚的蟹斩件,蟹肉的鲜渗入到每一粒绵绵的米中,最后撒上的一把葱花、姜丝、白菜絲更加出味。如果肚子还有空间,可以再点一份九肚鱼下粥,平添嫩滑之感。
  哪怕你这一天已经走了3万步,进店之前还萎靡不振地想赶快回家,食完一大碗水蟹粥,必定满脸通红,大汗淋漓,那叫一个痛快。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糕点,澳门也不例外,只是更加特别:澳门最特色的糕点店也是手信店。这家就是吃不胖人群的最爱,澳门咀香园。每有同事去澳门玩,总会带些那里的伴手礼回来。
  澳门咀香园创立已有80多年,不仅深受游客喜爱,也是当地人认可的本土品牌。咀香园的饼类实在很多,就算是老顾客,每次去也要选购一阵子。买过的想回购,没试过的又想尝鲜。故而总会大包小兜地提回来。好在分给亲友后也是一扫空,受累也无憾。
  当然,所有点心里最有名的还是杏仁饼。咀香园的杏仁饼在上世纪30年代就名噪一时,主要食客是码头落船的旅客。后来,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老板又别出心裁,将原本完全磨碎的杏仁粉改成磨成小粒,口感焕然一新。
  杏仁饼是一直吃不腻的糕点,身边的人无论长幼,都很爱吃。究其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朴实的、纯粹的味道,没有工业感和香精的浮夸,就是眼见的粉面,沉淀,然后回甘。
  二是奇妙的口感,看着是整体的一张圆饼,抿到口中,瞬间化成微小颗粒,然后又被唾液凝聚成片状,变化之快非常迷人,让人忍不住想溯源它整个制作过程。
  三是有着“不变中的百变”,杏仁饼有多种口味,除了上一段我们说的“纯正杏仁饼”,还有南瓜仁杏仁饼、盐焗杏仁粒杏仁饼、松子杏仁饼、核桃杏仁饼、肉松杏仁饼、蛋黄杏仁饼……加料不喧宾夺主,但是细微的差异却让你印象深刻。
  (摘自美术网2018年11月10日)
其他文献
现在的准妈妈们都十分重视对胎儿的教育,可是很多准妈妈们把胎教当成一个任务在完成,更重视的是对宝宝胎教内容的选择,即使自己在进行胎教的时候情绪并不是太好也不加以关注。但是,真正的胎教并不是为了教给胎儿知识,而是要建立起妈妈与宝宝之间良好的情绪以及愉快的互动。“不为胎教而胎教”,这是一个妈妈关于胎教最真实的理解,没有专家的权威,也没有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但却是妈妈最真实的胎教感受。  哪个妈妈做胎教不是
普普通通的枕头,是居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因为司空见惯,似乎没什么好写的,但是联友们题枕头的联作,俗中见雅,令人捧腹。今天我们就选录几副同题写枕头的作品来请大家品鉴:  一箩糠饱腹;三尺塌安身。   【吉林 白著荣】  此联运用了拟人手法,咏物则成了陪衬,完全的借题发挥,让我们想到了简约的人生。虽然每天熙熙攘攘,仔细想来,似乎也只需要这简单的十个字就够了。  知我扪心如絮乱;教人伏首到天明。  【广东
我园特别重视家长在绘本同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家园互动与家长分享绘本阅读指导经验,从而通过绘本同读形成家园共读合力。本文结合我园绘本同读活动的实践情况,阐述了绘本同读、家园共育的途径,并提出了绘本同读、家园共育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绘本同读、家园共育的途径  (一)开展教师和家长同读活动  在家园同读活动实践中,为了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家长对绘本阅读
学前体育的主要手段是游戏,目的是增强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思维的敏捷等。实践发现,幼儿足球课程十分契合幼儿在当前阶段的各项发展目标。足球课程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足球课程创设前期,为了让教师科学了解足球游戏、设计足球活动,我园部分教师前往青少年足球训练俱乐部进行了专项学习,了解了基本的足球游戏规则,并通过游戏练习了传
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区域包括阅读区、益智区、科探区、建构区、美术区、表演区、音乐区、角色区、生活区等。在美术区,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欣赏、绘画、手工活动等,可以提升艺术感受、表达以及创造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多元“对话”——区域创设体现“儿童本位”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要儿童的身心得到了解放,他们就可以做很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剖宫产手术越来越成熟。剖宫产,即利用手术的方式切开产妇的腹部及子宫并取出胎儿。本文介绍剖宫产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有所帮助。剖宫产术后前期  1.卧床休息。产妇可在家人的帮助下翻身,多翻身有助于肠道蠕动,能加快排气的速度。排气后,产妇可以进食一些流食,加快体力恢复。  2.产妇要观察下体是否持续有恶露流出并及时清洗处理,观察是否存在胎盘、胎膜滞留,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向死而生,一名记者的住院日记》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作者是某日报的首席记者严俊杰,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生活让他看似强壮的身体里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一场突如其来的住院经历,使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以下为其日记的部分摘录。一.好好的身体,经不起检验  2018年11月20日下午,我住院了。其实我没什么不舒服。前几日单位体检,抽血、化验、X光……一切顺利,唯独量血压的时候,护士的
随着新学年的开始,幼儿园和小学分别迎来了新入园宝宝和一年级新生,那么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呢?让宝宝高高兴兴入园  (一)带孩子看一看,产生向往  3岁的孩子对新的环境都有天生的好奇心。为孩子选定幼儿园后,家长要在孩子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提前经常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并告诉他(她):“这就是宝宝的幼儿园了。”还可以告诉宝宝:“过几天这里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老师带你们玩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以新课程新理念为引领,从学生阅读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引领、点拨、指导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扬起学生阅读活动的风帆。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阅读活动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为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产生兴趣,
使用某种特定不变的处理事件的方式即可称为套路,套路一向含贬义。在家校沟通中,一些老师会使用套路类的沟通模式,而家长们也会用一定的套路见招拆招,一来一去,双方沟通浮于表面,双方均被深深“套路”了。下面列举沟通中常见实例并进行评析。套路1:集中火力,报忧不报喜  【实例】  小军爸爸特别害怕接到老师的来电,因为每次老师来电,一般不是什么好消息,每次看到老师的来电,心里总会紧张:这不,老师又来电话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