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原则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秦末和楚汉战争的棋局中,韩信几乎每战必赢,堪称常胜将军。不过,战争是惨烈的,朝荣夕毙是常态,谁又能真正做到永胜不输呢?韩信也不能。你看那些横刀立马、冲锋陷阵于楚河汉界的豪杰们,哪个不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即使走对了九十九步,只要一步走错,往往全盘皆输。对于韩信来说,他一生中最错的一步便是急于称王,引起刘邦猜忌,最后自取灭亡。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应韩信之请,汉王刘邦强忍怒火,同意封他为齐王,并遣张良赴齐,当面授印。张良到达齐国,除了给韩信送来印信之外,还当面传达了刘邦的口谕,希望韩信整军出发,与正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同楚军对峙的汉军遥相呼应,夹击楚军。韩信如愿以偿,心情畅快,自然满口答应。
  就在准备开拔之际,楚王项羽派谋士武涉从楚国赶到齐国游说韩信。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此时的韩信如同“香馍馍”,人人都想拉拢他。武涉说:“如今谁主天下,关键看你,你随刘邦,则天下姓刘;你随项羽,则天下姓项。不过,你如果随了刘邦,我敢断言,项羽今日灭亡,刘邦明天就会收拾你。要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反汉中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才是万全之策。”就时势来说,武涉的分析的确入木三分,他献出的策略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是,韩信断然拒绝了武涉的建议。然而,韩信错了吗?没有,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
  很多人都说,秦末楚汉之际,项羽是盖世英雄,如此评价,则真应了阮籍那声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项羽不过是一个只会攻城略地、暴怒屠城的勇匹夫而已。若以功成大小作为英雄的标准,则刘邦可称。可当时后世又有几人说刘邦是英雄呢?若以谋略和信义而论,韩信则堪称真英雄。如若不信,请看他是如何拒绝武涉的。他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这段话最能体现韩信的为人,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其后,韩信手下谋臣蒯通,也看到了韩信这个“潜力股”的潜力所在,便来劝说韩信。他的分析与武涉异曲同工,他说:“当今两主(刘邦、项羽)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如果说武涉的游说有离间之嫌,那么蒯通作为韩信的智囊,他的劝说则应该是药石之言,出发点是为韩信好。但是,面对忠心耿耿的部下苦口婆心的劝说,面对稍作改变即能拥有天下的诱惑,“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的韩信却依然初衷不改,且义正词严地回答蒯通说:“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不因利而背信弃义,这就是韩信的原则,即使这原则要以唾手可得的天下作为交换,即使这原则要以牺牲自我作为代价。尤其是他回答武涉那句“虽死不易”,至今让人佩服、敬仰和感动。至于后来韩信因所谓造反被斩于长乐宫钟室,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试想一个已经造反的人,怎会毫无防备而自投罗网呢?
其他文献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身体某个部位遭遇磕碰后,皮肤上留下青一块、紫一块淤青的经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淤青会变成五颜六色,有点儿瘆人。为什么淤青会变色呢?  原来,淤青是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在淤青刚刚形成的时候,它的颜色来自从血管中漏出的血液,呈现出来的是鲜红的颜色。之后,白细胞马不停蹄地赶过来收拾残局,淤青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  淤青中死去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也被分解。血红素
最近,一件艺术品火遍了全球:它是一根用胶带纸贴到墙上的香蕉——真实可食用的香蕉。  这件香蕉艺术品名叫“喜剧演员”,它的创作者是59岁的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兰。卡特兰有一个习惯,每次出门旅行时都会随身携带一根香蕉,然后贴在酒店的墙上,以此寻找灵感。后来,他决定以香蕉为对象制作一件艺术品,他想过用树脂、青铜等材料打造一根香蕉,但最后还是觉得用真正的香蕉来创作比较有创意。  2019年12月2日
这一天,我好像得了抑郁症,坐在屋子里,一动不动,发呆。  生活给我开了一剂方子,我却忘记了病根。  在偌大的北京城,我像一只蜗牛,贴在窗玻璃上,看着急匆匆的人们,奔来跑去。  而在我这里,好像人世变得越来越小,再也不想征服那么多东西,最后只缩小到一个圈子三两个朋友,一个家和一个深爱的人。  一辈子好像就此落幕了一样。  但我并不悲伤,反而悬挂着幸福的微笑。转身拥抱自己,与自己和解。  如果我是一座
叙利亚,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美丽国家,却在2011年遭受战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超过一半的人逃亡。直到2016年12月30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才给饱受战乱之苦的叙利亚带来了一丝希望。可是,除了境外记者采访时拍摄的画面之外,我们好像没有其他资料可以了解叙利亚人民几年来的生活状况。不过,叙利亚的一位艺术家巴德尔通过特殊方法,记录了叙利亚人民的生活。  巴德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可是战争让他无法舒
芬兰的颂歌图书馆是世界上最贵的图书馆之一,它因为“不务正业”而出名:藏书量只有10万册,数量比不上一家小型书城;馆内管理松散随意,没有门卫,没有保安,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最夸张的是,在馆内还可以溜娃、玩乐器,甚至做衣服,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颂歌图书馆是根据市民意愿建设的,是一座献给普通大众的图书馆。  颂歌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芬兰人阿奇泰克斯,拿到设计权后,他没有埋头设计,而是用了五年时间搜集
众所周知,木筏、竹筏、皮筏等都是水上交通工具。而在尼日利亚,有一种用塑料桶结成的“桶筏”,却成了教书育人的学校,不但斩获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大奖,更被誉为“贫民窟的诺亚方舟”。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濒临几内亚湾,有个叫马科科的地方是泻湖区,尽管没有土地、道路,也没有现代建筑,却有20多万人涉水而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贫民窟。这里的孩子更是可怜,偌大的社区只有一所小学校,很多人根本无法上学。出
火瀑布也叫马尾瀑布,因其形状像一条马尾而得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着“世界最美谷地”之称的约塞米蒂峡谷内。约塞米蒂峡谷内荟萃了许多辉煌壮丽的自然美景,比如北美最高的瀑布、幽深的峡谷、晶莹的湖泊、在林间出没的飞禽走兽。  不过,约塞米蒂峡谷内最令人叫绝的是那条在山崖间狂泻飞舞的火瀑布。它坐落在一块名叫酋长岩的巨大山岩上,山岩的总高度为609.6米,火瀑布从152米的高度飞落,气势壮观,犹如一道火焰
《西游记》里的“定海神针”究竟在什么地方?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是否矗立在东海之中?尽管这些问题充满了玄幻色彩,但西沙群岛的渔民们世代相传了一个坚定不移的认知:“定海神针”就矗立在南中国海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域。  渔民们曾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当年,孙悟空从此处取走了“定海神针”后,留下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窟,先祖们对此地极为敬畏,称之为“龙洞”。当然,这个“认知”只是一个传说,只是为《西游记》这部作
按照常理,台风来了,人就得躲避,以保证生命安全。可是卞赟不一样,台风来了,他就要去追。因为他要深入台风搜集数据——数据搜集得越多,就越能掌握台风的规律,这是他的工作。  卞赟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中国气象局工作。他的初衷是当一名气象预报员,手执一杆白色短棒,指点根据超大型计算机计算得出的气象,运筹帷幄般分析天气的未来趋势。可领导看中了他优秀的身体素质,于是安排他做了一名“追风”记者。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是宋朝苏轼所写,我与这首词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中考结束后,我開始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苏轼的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从一本经典名著中偶然间看到的。当时的自己没有深层地解读过这首词,也没有体会到苏轼的人生意境,只是感觉这首词写得潇洒泼辣,写出了苏轼的豪爽奔放。  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