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诺亚方舟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木筏、竹筏、皮筏等都是水上交通工具。而在尼日利亚,有一种用塑料桶结成的“桶筏”,却成了教书育人的学校,不但斩获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大奖,更被誉为“贫民窟的诺亚方舟”。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濒临几内亚湾,有个叫马科科的地方是泻湖区,尽管没有土地、道路,也没有现代建筑,却有20多万人涉水而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贫民窟。这里的孩子更是可怜,偌大的社区只有一所小学校,很多人根本无法上学。出生于此的孔勒·阿德耶米是少数几个走出贫民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孔勒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世界顶尖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工作,他为世界各地设计、建造了很多富丽堂皇的建筑。每每看着这些建筑从蓝图变成现实,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破败景象,想起那些失学的同胞。经过认真思考,2011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决心通过建筑设计来拯救身處苦难的同胞。
  作为资深设计师,孔勒十分懂得顺势而为。为了适应泻湖区飘忽不定的水位和潮汐,他决定让建筑像筏子一样漂浮起来,而第一个试验工程就是打造一所漂浮的学校。
  任何一个建筑,都需要扎实的基础。经过论证之后,孔勒选用塑料桶作为建筑的漂浮底座,16个为一组,联结成最基本的漂浮单位,然后将16组塑料桶由木材连接固定后,拼成了100平方米的“桶筏”状的建筑基座,用以承载修建学校的其他材料。
  “桶筏”上的学校究竟要建成什么样子?孔勒颇费一番考量后决定建成金字塔的形状,这样重心低,漂在海上不易倾覆。整个建筑为三层木质结构,用穿钉加以连接固定,屋顶以太阳能金属板封蔽,既能遮挡雨水,又能提供电力。此外,孔勒还加装了雨水收集过滤装置,作为学校的饮用水源……
  很快,一座高约10米的建筑拔“桶”而起。第一层是面积最大的底座,用来做孩子们的操场;第二层是上课的地方,隔成4个教室,可以容纳100名学生就读;顶层则是讨论区。为了防止有人落水,孔勒又在各层加装了护栏,孩子们可以趴在栏杆上,凭海临风观赏景色……最妙的是,每当夜幕降临,建筑外围的LED灯将柔和的光线洒在海面上,为整个贫民窟带去了从未有过的亮色。
  “桶筏”上的学校竣工投用后,成为海上贫民窟唯一的公共设施,深受当地民众的珍爱。上课时,这里是漂浮学校;放学后,这里则成为民众聚会所在,俨然成为马科科的新地标。
  原本想将这个海上贫民窟驱散的拉各斯当局开始认同孔勒的理念,支持并推广他的海上漂浮建筑,进而有效改造这片海上社区。“桶筏”学校一举挽救了此地居民的生存危机,于是孔勒更加用心地投入工作中,“桶筏”上的诊所、图书馆、市场等接踵涌现。而今,他设计的以单体建筑为单元,4个为一组,联结而成的漂浮居住群已交付使用,各种公共与住宅建筑构建的漂浮社区已现雏形。
  “桶筏”学校等漂浮建筑已然成为几内亚湾的一道风景,孔勒也因此连续斩获“AR D新锐建筑奖”“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银狮奖”等奖项。
  孔勒·阿德耶米,凭着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担当,用“桶筏”上的学校,改写了贫民窟的未来,让这个破败的角落焕发新的生机。
其他文献
时下,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VR——“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设备模拟出的一个三维虚拟世界。我们戴上VR眼镜,就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与现实世界隔离开。  而AR技术能够“增加现实”。借用AR眼镜,你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被附加上了许多额外的信息。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栋建筑,AR眼镜的显示屏就可以投影到这栋建筑物上,显示它的名稱、功能作用和建造日期等。比较有趣的是,当你戴着AR眼镜走进博物馆,看到一只恐
参加电影发布会,邻座的男士自称资深影视人,全程在台下交换微信,听说我是编剧,执意要求谈合作。这还不够,用餐时又主动要求同坐一席,继续聊起他的“光荣历程”,譬如认识某个当红明星,与某位金融大佬交情甚笃,最近预备斥巨资获取新的商业资源……不过一张嘴而已,吵嚷至极,仿佛要将身家一一摊开。有嘉宾看不下去了,直言不讳:“精神危机,无药可救。”  回程的车上,我一直在思考何谓“精神危机”,一查释义:精神危机也
到亲戚家做客,端碗去盛汤,发现碗底有黑渍,我习惯性地用手指去划,无济于事,惊问:“这碗是不是没洗干净呀?”  亲戚说:“怎么可能?那是刻的字。”  我细细一看,“华”字隐约其间,透着不同寻常的笔锋。亲戚的父亲名叫华祝,看來这碗是从她娘家带过来的。  碗底的字刻,像轻轻地推开了一扇虚掩的门,让我窥见不一样的纯朴乡俗。  那时,每家每户买来新碗,必经的一道程序是刻字,就像现在我买了新碗,必用白醋泡一个
如果将笔墨油彩比作画家的十八般兵器,那么画笔无疑是排名第一的大杀器。可是,来自马来西亚“85后”的华裔女画家康怡,却从不拿笔作画,而是把篮球、筷子、咖啡杯,甚至袜子等物品当作画笔,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画,成为享誉全球的新锐艺术家,开创了绘画界的第十九般兵器。  篮球“拍出”小巨人  1985年,康怡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家庭,自幼喜欢绘画的她,在读大学时却选择了建筑专业,并拿过多项国际
在荷兰北布拉邦省的赫尔蒙德市,有一条声名在外的高速公路。让它走红的不是这条公路有多么宽阔壮观,也不是这里的风景有多么优美迷人,而是在这条公路上,超速的问题非常严重,每年有高达60%以上的车辆在通过此地时超速。  为了遏制这种超速行为,避免因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当地政府出台了各种处罚措施,但作用都不明显。2017年年底,当地政府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希望所有市民都能建言献策,根除这一顽疾。  消息发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身体某个部位遭遇磕碰后,皮肤上留下青一块、紫一块淤青的经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淤青会变成五颜六色,有点儿瘆人。为什么淤青会变色呢?  原来,淤青是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在淤青刚刚形成的时候,它的颜色来自从血管中漏出的血液,呈现出来的是鲜红的颜色。之后,白细胞马不停蹄地赶过来收拾残局,淤青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  淤青中死去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中的血红素也被分解。血红素
最近,一件艺术品火遍了全球:它是一根用胶带纸贴到墙上的香蕉——真实可食用的香蕉。  这件香蕉艺术品名叫“喜剧演员”,它的创作者是59岁的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兰。卡特兰有一个习惯,每次出门旅行时都会随身携带一根香蕉,然后贴在酒店的墙上,以此寻找灵感。后来,他决定以香蕉为对象制作一件艺术品,他想过用树脂、青铜等材料打造一根香蕉,但最后还是觉得用真正的香蕉来创作比较有创意。  2019年12月2日
这一天,我好像得了抑郁症,坐在屋子里,一动不动,发呆。  生活给我开了一剂方子,我却忘记了病根。  在偌大的北京城,我像一只蜗牛,贴在窗玻璃上,看着急匆匆的人们,奔来跑去。  而在我这里,好像人世变得越来越小,再也不想征服那么多东西,最后只缩小到一个圈子三两个朋友,一个家和一个深爱的人。  一辈子好像就此落幕了一样。  但我并不悲伤,反而悬挂着幸福的微笑。转身拥抱自己,与自己和解。  如果我是一座
叙利亚,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美丽国家,却在2011年遭受战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超过一半的人逃亡。直到2016年12月30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才给饱受战乱之苦的叙利亚带来了一丝希望。可是,除了境外记者采访时拍摄的画面之外,我们好像没有其他资料可以了解叙利亚人民几年来的生活状况。不过,叙利亚的一位艺术家巴德尔通过特殊方法,记录了叙利亚人民的生活。  巴德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可是战争让他无法舒
芬兰的颂歌图书馆是世界上最贵的图书馆之一,它因为“不务正业”而出名:藏书量只有10万册,数量比不上一家小型书城;馆内管理松散随意,没有门卫,没有保安,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最夸张的是,在馆内还可以溜娃、玩乐器,甚至做衣服,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颂歌图书馆是根据市民意愿建设的,是一座献给普通大众的图书馆。  颂歌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芬兰人阿奇泰克斯,拿到设计权后,他没有埋头设计,而是用了五年时间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