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yid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真理观问题上,虽然黑格尔实现了对于真理的辩证的、总体上的理解,但是其理论的前提与内容本身都是“抽象”的。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内核”的批判性继承,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性“颠倒”,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上的超越与变革。进而在真理观问题上,马克思以实践为根基,使真理问题从认知领域变革为实践领域,使真理在唯物史观的样态中得以体现,使真理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得以实现,完成了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
  关键词:理性;辩证法;真理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61-03
  真理观问题始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近代以来,唯理论者和经验论者都站在知性的立场上通过审视主体认识能力,使真理问题转变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完成了对近代哲学知性真理观上的“革命”,实现了对于真理问题的“思辨”理解,提出“真理就是思想的内容与其自身的符合”[1]。在黑格尔哲学视域内,这一内容绝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包含了全部运动、认识、实践过程于一体。“内容就是自我自己的行动。”[2]但是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真理观的前提是有问题的,黑格尔哲学中的“纯有”,即是“无”,但思维不能思维“无”,因此,其对于精神的抽象是“非法”的。费尔巴哈同时指出黑格尔将理性置于优先性的地位也是存在偏颇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尔巴哈启示了马克思,使得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进行了“实践”变革。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根基的变革
  黑格尔站在思辨哲学的立场上,实现了对于以往知性真理观的超越,使真理克服了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实体的对立,使真理在“运动”中成为“绝对理念”,使真理在理性的认识论范畴内成为“大全”“整体”。黑格尔真理观的根基即在于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与历史观,马克思就曾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了黑格尔哲学,主要是辩证法的伟大功绩,黑格尔哲学的“巨大的历史感”,其对于真理本身的“历史”“表达”也为马克思创建实践真理观提供了理论前提。
  (一)马克思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变革
  马克思说过“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3]。黑格尔使辩证法与本体论相统一,使理性与现实相结合,使真理在理性的自身逻辑进展之中得以完成,使真理的内容转化为了理性范畴的不断深化。马克思则重点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作为主体的“无人身的理性”,并在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之中,他不仅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内容改变了,从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转变为了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更从深层次上进一步揭示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使辩证法由理性认识领域转变为现实实践领域,并从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出发,从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根基,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在《资本论》中,彻底将历史唯物主义建立在了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科学考察的基础之上,从而达到对过去整个人类历史的科学考察,和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彻底变革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在这种变革的基础上,马克思才能够超越黑格尔的理性真理观,才能够克服黑格尔仅限于认识论范畴、仅满足于“解释世界”真理观的局限,才能实现真理与现实、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过去与未来的统一。并且,正是由于对于辩证法的根基与内容的不同建构,使得马克思能够进一步揭示黑格尔理性历史观的局限,使真理在历史中的展开获得了全新的内容,使真理能够在“改变世界”的运动之中得以实现出来,最终完成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因此,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根基的变革中,更深层次的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变革。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实践变革
  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哲学中,“历史”都是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可以说,厘清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继承与超越变革的关系,对于理解两者之间哲学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继承与超越关系至关重要。进一步说,黑格爾和马克思都认为,真理乃是历史的,只有在人类过去历史和现在历史以及未来发展之中,才可以实现真理的全体性,才能在辩证法的思维高度上解决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问题。进一步说,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实践变革,是通过对黑格尔抽象“自我意识”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形式的继承,通过对“人类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的科学考察而达到的,“马克思的历史观保留了黑格尔历史观的结构,但却赋予它新的内容”[4]。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纯有”,这一理性的“抽象”,在马克思看来,“相当于上帝创世前的‘无’”[5],马克思使历史的出发点发生了转变,使对于历史的理解从理性领域转变为了现实的感性存在的“活生生的”人,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具体而言,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结构与黑格尔的历史观的结构均是辩证的全体与环节的统一,但是在内容方面,黑格尔只是抓住了意识的自我发展,马克思则是从人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进展关系出发。换句话说,在黑格尔哲学中,不仅哲学就是哲学史,人类历史也不过就是哲学史罢了,精神不断发展到理念的过程而已。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只是看到了人的理性抽象的一面,真正决定历史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才有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才会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真理、实现真理。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
  在黑格尔的视域内,真理是理性本身的对象,是理性本身进展的结果,是与现实无关的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的真理观即是抽象的产物,他只是抓住了理性抽象的一面,没有真正抓住社会历史中“现实的人”的真实存在根基,而没有使自然本身、感性存在纳入真理的进展之中,使真理本身“现实化”、使真理能够在现实发展的人类历史之中得以实现。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真理观中作为根基的“无人身的理性”,进一步实现了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   (一)从认知领域变革为实践领域
  首先,马克思以“实践”为本体,使真理问题从认知领域变革为实践领域。黑格尔完成的真理達成的方式是反思,是主体的内在的思想活动,而马克思则将真理观奠基于人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才有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才会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与实现真理,真理真正的根基在于实践,真理真正的完成领域在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是“历史之谜”的合理解答,只有在实践领域,才能使真理实现出来。马克思正是通过实践范畴超越了黑格尔的理性范畴,使真理问题由认识论进一步拓展为生存论与实践论。
  (二)在唯物史观样态中体现真理
  马克思使真理在唯物史观的样态中得以体现,使真理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得以实现。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抓住了实践的根基,才能真正使真理走向“现实”,马克思“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6]在马克思哲学中,真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理论,而是实践,真理不仅体现为理论的样态,即唯物史观,更在现实的“运动”之中实现出来,即作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共产主义运动。进一步来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就是通过对黑格尔抽象的“自我意识”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的继承,通过对“人类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的科学考察而达到的对于真理样态的表达。马克思所揭示的实践真理,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然要在现实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实现。
  (三)实现真理的现实化与革命化
  在马克思看来,真理的根基不再是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理性,而在于主客观统一的实践,马克思真理观的核心就在于以“实践”变革了“理性”,实现了真理的现实化与革命化。只有抓住了实践范畴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实践真理观中人的本质对象化、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共产主义信仰的真理性等命题。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真理观,例如符合论、融贯论等由于限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思辨,而限于“解释世界”,只有以实践为根据的实践真理,才能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才能实现“改变世界”。以实践为根基的真理,也就要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出来,才能实现实践真理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实现真理的价值,我们也才能真正理解真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与历史观作为真理观根基的变革,实现了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变革,使真理完成了从认知领域到实践领域的彻底变革,将真理的达成与主体的实践活动相统一,共产主义作为全部“历史之谜”的答案就是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人的终极超越性,完成实践真理的现实化。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 小逻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6.
  [2]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下卷)[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7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3.
  [4] G.A.科恩.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M]. 段忠桥,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5] 叔贵峰.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革命变革——从理性的批判到实践的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155+172.
  (荐稿人:赵美艳,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斗争性和世界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体现。不断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为人类探索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谋求更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提供现实经验和依据。本文从当前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入手,主要包含其当前的共产党性质、党内执行的指导思想、现阶段及未来的社会任务、发展的党员规模等,并对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加以分析,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是光明的
摘 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指的是管理者通过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手段,调动后勤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后勤保障力量,使后勤部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始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的管理活动。尤其是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对后勤部门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范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后勤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则是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的关键。文章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后,系统总结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引导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至关重要。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实践教育与战略发展的矛盾,是现阶段大学和社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三维一体”服务模式针对大学生群体,在河南、黑龙江等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联合高校、社会资源的实践平台,合力构建大学生实践综合服务的新模式,信息更加透明,实践性更强,对接专业助学、专业支农、专业协商三个方向,为我国高校实践型和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下,现代传媒业行正在经历着“融合转型”发展的转向。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亟须与时俱进加快融合新闻的创新报道。重庆两大主流媒体集团在融合新闻创新报道方面已经找准了方向,挖掘本土新闻与文化资源,联动周边媒体与企业展开重大主题策划与报道,探索多元的数字化呈现方式,只是这些探索还需要不断深化,积累更多经验。要生产出更多更精良的融合新闻产品,需要加强整合传播思维进行产品推广,进
考试焦虑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焦虑情绪,会对认知、情感、心理状态甚至人格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通过使用TAI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泰州地区2所高职院校430名在校学生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具备考试焦虑,且焦虑水平不低;在考试焦虑的二个维度中,情绪性高于忧虑性;高职学生考试焦虑存在年龄和城乡的差异;高职学生考试焦虑存在性别、贫困程度以及年级的显著性差异;高职学生考试焦虑不存在是否独生子女的显著差异。本文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以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应对考试焦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共青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本文从理论分析、基层实验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意义,结合贵州共青团开展的音乐志愿者实践活动的路径和效果,提出共青团要通过发挥文化思想引领功能,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期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让乡村成为更新、更美、更多人的心灵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最基础、最广泛的影响。文化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文化建设对于新时期医学院校特别是二级院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 要:“双高计划”是当下保证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办学目标,着力培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究双高院校行政管理“三化”创新与实践路径,提高行政管理的实效性,促进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双高院校;行政管理;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基本矛盾的转化和正在展开的文化强国建设伟大实践,为文艺行业媒体焕发新生机提供了良好机遇,对做好新时代文艺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对文艺类传统新闻媒体的调查,分析了文艺类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文艺行业媒体要清晰认识自身存在的传播渠道单一、内容生产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瓶
摘 要:阳城方言的体范畴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阳城方言的体分为经历体、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和起始体五类,共同构成阳城方言的体系统。本文运用比较与共时描写的方法,指出了阳城方言体范畴的一些语法特点,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阳城方言;体范畴;方言描写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70-03  阳城,隶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