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阅读深入人心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文言文的喜欢,缘于它深藏的意蕴、简练的语言、质朴的道理和跳动的旋律。但对多数学生来说,文言文却犹如拦路之虎,让他们望而生畏。然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能力要求反映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即为“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常见句式;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这就需要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不断梳理、理清所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
  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提升,须做到阅读先行。下面就谈谈我在高一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上所做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题目辐射法。即从文章题目入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原文回答问题,从而达到辐射全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让学生解释题目中的“退”字,很多学生脱口而出“击退”,但也有人发出质疑,可一时又想不出更合适的解释。于是我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到文章中去发现线索并寻找答案。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我还在他们阅读前布置了几道思考题:烛之武是哪国人?当时他的祖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为何让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对退秦师一事持什么态度?烛之武又是如何退秦师的?
  通过原文阅读,学生们认识到,烛之武晓之以理,不费一兵一卒,劝秦伯退兵。由此看来,题目中“退”字的理解显然是“劝退”更为合适。这样的阅读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用原文回答问题,也是让学生养成文本意识,为今后的文章阅读奠定基础。
  角色朗读法。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
  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考虑到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且涉及人物众多,我提前三天布置了阅读任务——每个小组八个人,模拟宴会现场摆放椅子,分角色朗读。接到任务后,学生们读书的热情很高,都怕给小组同学拖后腿。查字音的、研究座次的、划分人物角色的、切磋人物说话语气的……忙得不亦乐乎。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我发现对于本文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各属于哪一个阵营,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区分。更重要的是,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也能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少了几许恐惧,生出了许多兴趣。
  影像评论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原作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播放了张丰毅、李雪健主演的电影《荆轲刺秦王》片段,并请学生们将电影与原作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中,有的学生发现电影有与原文不符的地方:比如原文是“荆轲奉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电影中变成“荆轲捧着装地图的匣子,而秦武阳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原文中有“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的情节,而电影中给略去了。找出不同之后,学生们又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若想识得原貌,必须要读原著。
  文言文教学,不能只是咬文嚼字的串讲,也不应是“肢解”式的机械分析和知识性分析,而应多想些策略,在实施阅读整体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打心底里燃起阅读的渴望,那么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他文献
印度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印度古典舞蹈文化享誉世界,其中婆罗多舞作为印度古典舞蹈传播最广的派系,其古老、神秘的发展和底蕴令人神往,本文通过对婆罗多舞的起源与发展,来浅析印度民间风俗对婆罗多舞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婆罗多舞特征的浅析,解析婆罗多舞的文化与审美,通过本文的解析让婆罗多舞全面的得到展示。
马克思资本权力理论通过对资本的剖析和对资本权力的批判,不仅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且揭示出资本权力的自我超越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从而论证出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的客观必然性,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展望。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实践办学思想的不断更迭、探索的过程正是越来越走近教育规律、儿童成长规律的过程。近年来,教育政策密集出台,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新教材明显强化育人功能……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学生这一主体。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以下简称“经五小学”)在体验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体系,探索育人新路径,营造教育新生态。  探索发现自我的育人
为进一步发挥项目党组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内嵌”项目安全生产前端、事中、成效的融合作用,浙江省三建集团积极编制“123456”工作法则,夯实项目党建标准化建设,将党旗插在工地上,实现红色引领在一线,在城市建设上基础端展示“红色”窗口形象。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到校上课,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笔者对班级只能实行“云管理”。如何确保每个学生不受疫情影响,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线上升旗仪式,培育爱国情怀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实验学校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首位。学生不能到校,但爱国教育必不可少,于是线上升旗仪式每周一如期而至。每周的主题各不相同,例如“讲抗疫
文章介绍在新冠疫情下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内科学线上见习课教学中的体会,包括对疫情下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课前准备工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使用等,为目前新冠疫情下临床医学内科学见习课线上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以“简易方程”为例,探究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认为教师应紧扣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合理规划与设计,使探究活动有序、有效推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坚持“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为抓手,构建常态教学下的学习共同体,实施“和乐相生,思行并重,终身成长”的内涵教育。经过几年实践,“学习共同体”理念普遍为老师和学生所接受,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疫情期间,学生缺少朝夕相处的同龄人群体,难以形成正常的学习场域,我们以线上小组合作的方式,辅之以线上家
随着我国社区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社区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全国各地社区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青少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经有显著的成效,反腐败经验对现有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上的指导,总结出了适用于传统监察案件的顶层制度设计。但综合考量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特殊性,重新审视当前监察体系的运行掣肘,本文尝试从数字技术层面切入,进行多方面的监察数字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纪检监察的工作机制,提出“整体智监”的建设体系,旨在有效破除当下监察工作中制度与技术带来的困境,在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提升监察覆盖能力,开创技术助力反腐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