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海域潮汐余流特征及其动力分析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汐余流对中国东部海域物质输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东部海域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潮汐余流并从潮余涡量角度分析了其形成机制。中国东部海域的欧拉余流在水深较浅的朝鲜半岛沿岸、苏北浅滩、长江浅滩、闽浙沿岸,以及冲绳海槽附近海域,流速量级较大,以余流涡旋的形式呈现,其机制为局部地形差异和潮汐水位高度波动下,科氏效应或摩擦效应导致潮周期内存在净涡量。斯托克斯漂流量级在浅水区较大,而在深水海域则远小于欧拉余流。拉格朗日余流在深水区域与欧拉余流相似,在浅水区域由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共同决定。输运余流和拉格朗日
其他文献
目的卫生应急是近两年来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构建的一门面向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高级、高阶、综合性和整合性创新课程。2020年为适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卫生应急教学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了卫生应急线上教学,并与2019年线下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本教学团队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教学改革成效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20年线上教学方式与2019年线下教学方式的差异。结果在线教学课堂讨论参与率77.0%、课后答疑比例32.8%,与线下课堂讨论参与
目的探讨在新医科背景下开展“递进式开放实验室项目”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500人,其中完成项目的2015-2017级学生共4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参与“开放实验室项目”,实验组学生按培训计划参与“递进式开放实验室项目”,项目进行过程中辅助运用实验教学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项目结束后,两组学生参与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创新实验设计比赛。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科研项目人数及获奖人数来评价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
台风轨迹的准确预测对于减少台风灾害及风险评估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台风轨迹预测模型(Dual-Attention-Encoder-Decoder),首先根据台风轨迹数据计算台风轨迹的变化曲率,将台风曲率序列与台风轨迹序列一同作为预测模型的特征输入,充分考虑了台风轨迹中隐藏的转向、偏折信息;然后构建双注意力机制增强的编码器-解码器网络(Encoder-Decoder)作为预测模型,利用特征注意力机制和时间注意力机制分别对模型输入和隐藏状态进行权重分配,能够学习输入特征和预测目标之间的关系
当前虚拟仿真教学蓬勃发展,但其存在着教学成本高、教师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管理难度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且疫情影响了集体学习。我们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在综合性大学附属某医院外科开展虚拟仿真本科生教学的内部能力和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传承百年名院“3H”(Heart/Head/Hand)理念,基于数据整合教学资源及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课程改革,促进自主研发,形成师生互联的教学和管理网络,驱动教师团队信息化步伐,引入多种学习方法创建线上线下智慧型学习生态,以培养学生自主和团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