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际翻译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面向特殊阅读群体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作品在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心智水平、增强语言能力、塑造审美意识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为视角,以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为研究对象,指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应该立足于儿童读者,克服文化差异,使译文再现原文意趣并有效传达作品中的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交际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趣味性;教育意义;审美意义
  【作者简介】陈琪,陈文铁,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当代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势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高涨,国内儿童文学作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当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进入中国,并获得国内少年儿童的喜爱。例如小说家雷克·莱尔顿所著的魔幻小说《波西·杰克逊》被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后经久不衰,受到国内少年儿童的热捧。但是翻译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译著作品经济利益可观,最终造成儿童文学译作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翻译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
  一、交际翻译
  纽马克根据 Karl Bü hler的语言功能学说提出了“文本分类说”(text typology),并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三大类,他认为这三大类文本之间相互关联,所以翻译者应分别忠实于各自文本中的“原作者”“真实性”和“读者层”。而后根据不同文本功能提出“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这两大简明扼要的翻译方法。“交际翻译”将关注点放在目的语读者上,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更大程度上是强调译文的“效果”而非“内容”,反映出“归化”翻译的特征。翻译者通过“交际翻译”能够竭尽所能为目的语读者排除交际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二、交际翻译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交际翻译”旨在让目的语读者尽可能获取和原文读者相接近的阅读效果。翻译者不能机械地将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与“翻译”等同视之,应该更多地考虑作品中被赋予的教化意义。优秀的译文能打动儿童读者的心,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他们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少年儿童,他们年纪较小,与成年读者在理解力、认知力、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差异明显。“交际翻译”只针对目的语读者,为了不制造理解上的障碍,对于所有异域成分,如有必要,都要充分转换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及和语言当中去。所以,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确保目的语读者,即少年儿童能够充分理解译文。
  “儿童读者”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3至17岁的少年儿童按年龄又分为幼儿期儿童(3-6岁)、童年期儿童(7-12岁)和少年期儿童(13-17岁)。因此,不同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和特点各不相同。翻译者需考虑到儿童读者在不同阶段的心智特征和语言能力。“交际翻译”会更通顺、更简单、更清楚、更直接、更地道,与语言特定的语域一致。该译法能使翻译者通过简洁易懂的译文将更完善的作品信息传递给儿童读者。
  儿童文学作品趣味性十分丰富,通过多种题材将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传递给儿童读者。“交际翻译”具有社交性,着重文本信息及其效力,往往为“欠额”翻译,表达简单、清楚、扼要,风格自然多样。翻译者通过“欠额”翻译,能去掉译文中一切导致文化障碍的表达。
  三、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黄金时期,儿童文学作品则在成长的道路上举足轻重。由于三个不同阶段的少年儿童在语言发展、心智水平和审美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幼儿文学作品的体裁多为童谣、儿歌、诗歌等,作品内容文字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 童年文学的体裁则多为篇幅较短、主题清晰、角色个性鲜明的寓言、神话和童话等;而少年文学作品的情节多变,主题复杂,例如爱情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和魔幻小说等, 代入感非常强,字里行间渲染的氛围也更加扣人心弦。
  虽然儿童文学作品风格迥异,但是它们都有以下共性:具有趣味性,具有教育意义,具有审美意义。翻译者的译文,应同时表现出原文所具有的这三种共性,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既具有可读性,又能在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启蒙和教育作用。
  四、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译文要做到最终以儿童为主,翻译者不仅需要在译中做到字斟句酌,时刻关注译文的语言是否有趣、优美、易懂,在译前就需要精准定位原文所对应的少年儿童的年龄阶段。用词上,翻译者可以通过使用拟声词、感叹词和口语词等让译文浅近;修辞上,则可以通过采用夸张、拟人和比喻等让译文妙趣横生。
  例1:Why, I wouldn’t say anything about it, even if I fell off the top of the house! (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哼,哪怕我从房顶上掉下来,我也会一句都不提的!(赵元任 译)
  翻译者将Why译成了“哼”,画面感很足。查阅陆谷孙《英汉大词典》可知, why做感叹词时表示惊讶、不耐烦、赞成、异议等,可译为“唷”,“嗨”,“呃”,“哎呀”。
  例2:Just then she heard soothing splashing about in the pool a little way off. (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正在那時,她听见不远处有个什么东西在池里浦叉浦叉地溅水。(赵元任 译)   相比于文字信息,儿童读者对声音更加敏感。翻译者使用到了拟声词“浦叉浦叉”,译文立刻有了灵气,溅水声仿佛就在读者耳边响起。
  2.克服文化差异。文学作品的基调、内容或者人物形象等总是受当地人文环境、作者自身经历或传统观点等因素影响,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克服文化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使译文内容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优化阅读效果。
  例:“I’m seeing things,” he whispered. (E.B. White, Charlotte’s Web)
  “我见鬼了”,他轻轻地说。(康馨 译)
  考虑到上下文情境,翻译者没有将原文译为“我看到了一些事情”,因为在中国文化里男女老少总是用“我见鬼了”来表示自己认为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感叹。
  3.再现原文童趣。译文浅显易懂并不代表译文的语言没有艺术价值。因为翻译者面对的是儿童读者,所以译文需做到保留原文的趣味性。兴趣盎然、朝气蓬勃的译文不仅能激起儿童读者甚至是成人读者的阅读欲,还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身临其境,激发想象,学会思考。
  例:So she scraped and scratched and scrooged, and then scrooged again and scrabbled and scratched and scraped, working busily with his little paws and muttering to himself, “Up we go! Up we go!”(Kenneth Grahame,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它不停地掏着土,不停地刮,扒,抓,不停地抓,扒,刮,忙忙碌碌地干着活,一边自言自语,“上去!上去!”(乔向东 译)。
  译文中的动作描述“不停地刮,扒,抓,不停地抓,扒,刮”整齐押韵,戏谑的语气营造出可爱的氛围,童趣跃然纸上。
  五、结语
  本文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探析了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方法和原则。翻译者在翻译儿童作品时需要遵循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可以借鉴“交际翻译”译法,神意为主,形意为辅,力求译文在儿童读者中间达到最大的阅读效果,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70,76,2.
  [2]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329,341.
  [3]王尔德著,赵元任译.阿丽斯漫游奇境记[M].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
  [4]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2332,2.
  [5]宋松岩,黄娟.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J].海外英语,2010(6):166,168.
  [6]格雷厄姆著,喬向东译.阿丽斯漫游奇境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领域中,教育相关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的革新,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变。在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英语,在中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和跨文化视角几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功能的显现,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也是师生们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目前的初中英
【摘要】近年来,MOOCs的兴起为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机遇。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开展了MOOCs视野下基于微课的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MOOCs;微课;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宛鹏云(1981-),女,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摘要】差异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生学不懂学不会的困惑。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差异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指出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了科学运用差异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全面的革新。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有效的英语教学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涵养,发展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微信平台的利用提高重视度,结合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其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
【摘要】近些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的人文教育,不断探索中小学人文教育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促进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新一轮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人文教育”就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我国教育部在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中特别提到要努力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弥补传统教育带来的人文性缺失,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情感和人文知识,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德
【摘要】现代教育手段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多方面综合阐述了如何在课堂内外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进行有效的初中英语学习。  【关键词】课堂内外;现代教育手段;初中英语;有效应用  【作者简介】程红,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第一中学。  如今初中英语考试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笔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特殊性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学好专业课程就已经足够了,所以无论是院校还是老师都不太重视中职英语教学。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影响,英语已经成为当前学生毕业后最重要的就业技能,所以在中职教学中也应当重视英语教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应当首先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入手。在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诸
【摘要】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离不开增词减词的翻译技巧,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翻译策略。英汉语言的差异性,造成不可能一对一的词汇翻译,必须进行必要的增译或减译。如何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实践这一翻译策略,本文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翻译策略;增词;减词  【作者简介】魏玲艳(1986.01-),女,汉族,湖南永州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  一、前言 
1. Introduction  Language can not exist without culture as its component. As part of language, idioms that include sayings and proverb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richness and vividness in their conci
【摘要】在非母语环境中,为使初中生能够直观体验语言文化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目标制定时应使用情境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在产生语境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真实的体验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形象性,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  【关键词】英语能力;情境教学;创设课堂  【作者简介】杨燕迪,甘肃省东乡县河滩镇团结学校。  前言  创设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