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西方思潮及网络舆论环境的开放,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诸多现实困顿。探讨了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意识形态考验及其影响,归纳了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实窘境,并从强化党管能力、提升思政教师觉悟意识、净化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完善思政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四个方面来提出纾解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现实难题;改进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生源规模都获得长足进步。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在设置上具有多重复杂性,使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师构成上,一类为母体公办院校退休返聘教师,虽然理论及教学经验丰富,但数量偏少,在知识更新、科研及“传、帮、带”效用上不足;二类是社会招聘的中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因整体结构零散,在科研水平上相对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学术创新力和合力;三类是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人,基础理论薄弱、教学科研能力欠缺,难以胜任独立学院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作为马列主义思想践行者和知识传播者,在面对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西方社会思潮及信息舆论的影响下,其意识形态面临诸多考验,比如缺乏责任意识、思想偏执、自毁意识、负面心态等问题,不仅难以形成教育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利于保证独立学院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为此,积极探究影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并从中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面临的意识形态考验
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将科研及教学作为重点,而对于思政课教师工作往往关注不足。高等院校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各类社会思潮的传播必然对思政教师的思想带来影响。习近平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政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其自身的意识形态面临更多考验。
1.网络媒介环境下西方思潮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安全成为继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后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软肋,尤其是在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多元价值思潮冲击下,妄图利用意识形态渗透战略来获得民意支持,最终实现其不可告人的伎俩。网络媒介环境作为西方社会思潮控制的重要平台,其对象往往是知识界和年轻人,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年轻的思政教师,很容易受到蛊惑而陷入颠倒黑白的思想泥潭。比如一些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一些直接无视党和政府所进行的,对中国发展进行妖魔化、污名化的恶意攻击;一些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普世民主观”等,企图以人权主义来污蔑中国主权,甚至一些被西方国家所扶持的学术势力,鼓动所谓的“公知”、“大V”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嫁接”、“补充”、“纠正”等行为;一些西方媒体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政治事件进行倾向性报道,来包装西方政治意识,试图借机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信仰。比如散布一些民族独立、挑拨民族关系的“野史”……这些手段极具迷惑性、隐秘性,更是对党和国家形象的极大污蔑。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剖析和抵御西方思潮的干扰,要从自我意识形态立场上树立坚定信念。
2.自媒体时代下信息舆论的影响
以微博、微信、QQ等媒介工具为载体的自媒体,让广大公众能够从时事中发表意愿,品评社会,每个人都成为信息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自媒体下的信息传送格局是多向的,对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一些“哗众取宠”的煽动者、恶意炒作者、明目张胆的造谣者……,频频以历史人物、事件来造谣中伤党和国家。比如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形象被污名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来大放厥词、颠倒黑白。思政课教师在面对这些恶意的意识形态挑衅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夺信息舆论话语权,针锋相对的给予批驳,保卫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二、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窘境
1.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高校是鼓励自由和独立的,我们提倡大学精神,但对于一些自由主义者,往往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却进行恶意中伤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比如一些“去党化”思想,迷惑教师的视线。自古以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等都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却被一些所谓的学者借题发挥,与社会唱反调,以求名利而违背社会责任规约。
2.利己主义的偏执思想
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阵地,而教师群体中一些利己主义者,以其高智商、世俗、老到,更善于从表演中来获得权力、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些利己主义者,往往关注自身前途与利益,在服务社会、教书育人过程中缺乏理想。同时,在利己主义思想作祟下,一些思政教师的意识形态慢慢消融了信仰与信念,更不利于对广大青年学子价值观的塑造。
3.网络文化冷战下的自毁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网络为载体来实施文化冷战。学者周小平指出“灭偶像、毁信仰、反人类、反智慧、唱衰中国、先亡其史、瓦解公信力、打击幸福感和散播政治鸦片”是西方文化冷战的主要手段。一些思政教师未能从意识形态渗透中强化自身判断力,陷入信仰迷失的窠臼,特别是在网络传播下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更多冲击,一些媒体未能发挥其自身的公權力,以自毁方式来解释世界。
4.社会精英的反面冲击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咨政育人的导向者,在面对一些社会精英的反面事例影响下,对自我的言行举止也放松了警惕。如一些明星吸毒事件,不仅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也对校园师生的思想带来侵蚀,一些师生在微信等媒体上以同情方式来点赞,似乎对吸毒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悖逆伦理的行为,反映出一些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操守的懈怠。 三、推进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纾解对策
独立学院要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从师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贯彻和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抵制西方思潮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来增强意识形态教育自信。
1.坚持党管原则来强化党管能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多元化价值思潮的影响,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高校党组织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阵地不能真空,要强化党管能力,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2.注重中青年思政教师政治觉悟培养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一极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一些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因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有别,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了解,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一些自我意识偏执者,时常以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來进行简单类比,无形中模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积极协同中青年教师群体,开展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是做好信念、信仰教育。信念、信仰是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构建思想阵地的重要支柱。广大中青年思政教师,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要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上来扩宽知识视野,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术造诣,还要从独立人格教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来完善中青年教师的信仰与信念。二是做好责任教育、使命教育。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要将践行担当精神,尤其是面临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要从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上,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旋律,直面社会热点问题,辩证剖析,说真话、说良心话,呈现事实真相,做一名有底线、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
3.加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的净化
现代信息网络背景下为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要积极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营造上,关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特点,打好“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网络阵地,宣传和推进意识形态教育,让广大师生从阅读中来多方面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校党委要坚守网络阵地,积极开展网情、世情调研,结合新问题、新变化,以师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一切怀疑、污蔑、恶意攻击进行正面回击和回应,并依托强大校园网络平台,来构筑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当然,面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性,还要立足校园生活实际,关注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身心健康。如针对一些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无聊等不良情绪,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以优秀的知识、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唤醒。化解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困惑,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去。
4.完善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体系
列宁提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可见,对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来说,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立场决定了思政课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也只有做好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完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需要从四方面来着手。一是做好意识形态知识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要能够从多元化社会思潮中,从容应对挑战。必然要从自我理论修养上,强化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完善,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如在对一些西方思潮的分析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全面、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剖析其难点、热点和重点。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敢于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交锋。另外,在知识内容体系上,还要兼顾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知识,要对各类社会思潮的观点、内容进行剖析,要熟悉其主张,并能够从中来发现和解读矛盾,将批判错误思潮作为思政课教师所应具备的必要素质。二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所具备的必要素质,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水平的基本任务。作为独立学院,要将教学与科研协同起来,要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突出教学对科研的反哺力。立足当前思政课教育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要积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来冷静分析,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论、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要将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合起来,要从其产生、发展及传播机制上,展开探析。三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立足网络媒介平台,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影响机制上,充分发挥虚拟网络空间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拓宽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的积极作用。强调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实问题,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入手,来科学解释和剖析,来正确批判和解构社会现实问题。
四、结语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要突破思政课师资建设发展困境,要响应习近平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要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方式,强化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感,用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来武装思政课教师的头脑,使其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优秀人格、高尚品德的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魏银立.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角色的嬗变与重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构[J].社科纵横,2016,(11):163-167.
[3]王丽燕,郑声文,邓薇,陈为旭.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4]韩松洋,范宸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5]严春蓉.价值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06).
作者简介:
石志民(1961.0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现实难题;改进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生源规模都获得长足进步。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在设置上具有多重复杂性,使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师构成上,一类为母体公办院校退休返聘教师,虽然理论及教学经验丰富,但数量偏少,在知识更新、科研及“传、帮、带”效用上不足;二类是社会招聘的中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因整体结构零散,在科研水平上相对能力不足,无法形成学术创新力和合力;三类是刚刚走上岗位的年轻人,基础理论薄弱、教学科研能力欠缺,难以胜任独立学院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作为马列主义思想践行者和知识传播者,在面对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西方社会思潮及信息舆论的影响下,其意识形态面临诸多考验,比如缺乏责任意识、思想偏执、自毁意识、负面心态等问题,不仅难以形成教育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利于保证独立学院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为此,积极探究影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并从中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独立学院思政教师面临的意识形态考验
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将科研及教学作为重点,而对于思政课教师工作往往关注不足。高等院校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各类社会思潮的传播必然对思政教师的思想带来影响。习近平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政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其自身的意识形态面临更多考验。
1.网络媒介环境下西方思潮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安全成为继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后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软肋,尤其是在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多元价值思潮冲击下,妄图利用意识形态渗透战略来获得民意支持,最终实现其不可告人的伎俩。网络媒介环境作为西方社会思潮控制的重要平台,其对象往往是知识界和年轻人,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年轻的思政教师,很容易受到蛊惑而陷入颠倒黑白的思想泥潭。比如一些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一些直接无视党和政府所进行的,对中国发展进行妖魔化、污名化的恶意攻击;一些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普世民主观”等,企图以人权主义来污蔑中国主权,甚至一些被西方国家所扶持的学术势力,鼓动所谓的“公知”、“大V”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嫁接”、“补充”、“纠正”等行为;一些西方媒体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政治事件进行倾向性报道,来包装西方政治意识,试图借机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信仰。比如散布一些民族独立、挑拨民族关系的“野史”……这些手段极具迷惑性、隐秘性,更是对党和国家形象的极大污蔑。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剖析和抵御西方思潮的干扰,要从自我意识形态立场上树立坚定信念。
2.自媒体时代下信息舆论的影响
以微博、微信、QQ等媒介工具为载体的自媒体,让广大公众能够从时事中发表意愿,品评社会,每个人都成为信息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自媒体下的信息传送格局是多向的,对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一些“哗众取宠”的煽动者、恶意炒作者、明目张胆的造谣者……,频频以历史人物、事件来造谣中伤党和国家。比如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形象被污名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体来大放厥词、颠倒黑白。思政课教师在面对这些恶意的意识形态挑衅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夺信息舆论话语权,针锋相对的给予批驳,保卫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
二、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面临的现实窘境
1.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高校是鼓励自由和独立的,我们提倡大学精神,但对于一些自由主义者,往往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却进行恶意中伤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比如一些“去党化”思想,迷惑教师的视线。自古以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等都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却被一些所谓的学者借题发挥,与社会唱反调,以求名利而违背社会责任规约。
2.利己主义的偏执思想
高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阵地,而教师群体中一些利己主义者,以其高智商、世俗、老到,更善于从表演中来获得权力、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些利己主义者,往往关注自身前途与利益,在服务社会、教书育人过程中缺乏理想。同时,在利己主义思想作祟下,一些思政教师的意识形态慢慢消融了信仰与信念,更不利于对广大青年学子价值观的塑造。
3.网络文化冷战下的自毁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网络为载体来实施文化冷战。学者周小平指出“灭偶像、毁信仰、反人类、反智慧、唱衰中国、先亡其史、瓦解公信力、打击幸福感和散播政治鸦片”是西方文化冷战的主要手段。一些思政教师未能从意识形态渗透中强化自身判断力,陷入信仰迷失的窠臼,特别是在网络传播下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更多冲击,一些媒体未能发挥其自身的公權力,以自毁方式来解释世界。
4.社会精英的反面冲击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咨政育人的导向者,在面对一些社会精英的反面事例影响下,对自我的言行举止也放松了警惕。如一些明星吸毒事件,不仅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也对校园师生的思想带来侵蚀,一些师生在微信等媒体上以同情方式来点赞,似乎对吸毒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悖逆伦理的行为,反映出一些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操守的懈怠。 三、推进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纾解对策
独立学院要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从师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贯彻和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抵制西方思潮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来增强意识形态教育自信。
1.坚持党管原则来强化党管能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多元化价值思潮的影响,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高校党组织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阵地不能真空,要强化党管能力,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2.注重中青年思政教师政治觉悟培养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中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一极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一些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因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有别,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了解,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一些自我意识偏执者,时常以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來进行简单类比,无形中模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积极协同中青年教师群体,开展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是做好信念、信仰教育。信念、信仰是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构建思想阵地的重要支柱。广大中青年思政教师,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要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上来扩宽知识视野,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术造诣,还要从独立人格教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来完善中青年教师的信仰与信念。二是做好责任教育、使命教育。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要将践行担当精神,尤其是面临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要从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上,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旋律,直面社会热点问题,辩证剖析,说真话、说良心话,呈现事实真相,做一名有底线、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
3.加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的净化
现代信息网络背景下为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要积极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营造上,关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特点,打好“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网络阵地,宣传和推进意识形态教育,让广大师生从阅读中来多方面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校党委要坚守网络阵地,积极开展网情、世情调研,结合新问题、新变化,以师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一切怀疑、污蔑、恶意攻击进行正面回击和回应,并依托强大校园网络平台,来构筑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当然,面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性,还要立足校园生活实际,关注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身心健康。如针对一些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无聊等不良情绪,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以优秀的知识、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唤醒。化解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困惑,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去。
4.完善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体系
列宁提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可见,对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来说,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立场决定了思政课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也只有做好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完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需要从四方面来着手。一是做好意识形态知识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要能够从多元化社会思潮中,从容应对挑战。必然要从自我理论修养上,强化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完善,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如在对一些西方思潮的分析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全面、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剖析其难点、热点和重点。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敢于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交锋。另外,在知识内容体系上,还要兼顾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知识,要对各类社会思潮的观点、内容进行剖析,要熟悉其主张,并能够从中来发现和解读矛盾,将批判错误思潮作为思政课教师所应具备的必要素质。二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所具备的必要素质,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水平的基本任务。作为独立学院,要将教学与科研协同起来,要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突出教学对科研的反哺力。立足当前思政课教育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要积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来冷静分析,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论、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要将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合起来,要从其产生、发展及传播机制上,展开探析。三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培养,立足网络媒介平台,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影响机制上,充分发挥虚拟网络空间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拓宽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的积极作用。强调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实问题,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入手,来科学解释和剖析,来正确批判和解构社会现实问题。
四、结语
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要突破思政课师资建设发展困境,要响应习近平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要认识到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方式,强化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感,用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来武装思政课教师的头脑,使其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优秀人格、高尚品德的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魏银立.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角色的嬗变与重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构[J].社科纵横,2016,(11):163-167.
[3]王丽燕,郑声文,邓薇,陈为旭.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素质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4]韩松洋,范宸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5]严春蓉.价值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06).
作者简介:
石志民(1961.0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