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的《榆树下的欲望》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ept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品之一,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极度渴望腐蚀了道德,致使丑态百出。评论家多从女性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伦理学或其悲剧意义等视角对其进行解析。而笔者则尝试从新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来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求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新视角。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等作为切入点研究其中的异化现象。
  【关键词】《榆树下的欲望》;人性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的的异化
  一、引言
  1奥尼尔及《榆树下的欲望》简介
  表现主义文学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共创作45个剧本,其中包括《天边外》、《奇异的插曲》、《送冰的人来了》、《长夜漫漫路迢迢》等名篇。由于其作品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榆树下的欲望》创作于1924年,是奥尼尔中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这部作品曾在评论界引起很大的轰动。《榆树下的欲望》围绕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展开,主要讲述一家人为得到农场而进行的一系列丑陋的争夺:父亲凯勃特顽固、自私、贪婪,一辈子都在奴役自己的妻儿为其劳动;儿子们各怀鬼胎,都贪婪地想把农场变为己有;小妻子爱碧更是处心积虑、绞尽心思地想得到农场的继承权。他们明争暗斗,最终上演了一出家庭悲剧。
  2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简介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据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进行了定义,并指出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括:(1)从生产结果来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产品相异化;(2)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3)从人的类本质上来看,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4)从人的社会交往看,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杨康欲欣 )就本文而言,笔者倾向于采用异化内涵中的人性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等方面来分析《榆树下的欲望》。
  二、异化理论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表现
  马克思指出:异化常用于表达个人与环境、与他人的隔离,表现为丧失善良和爱的能力,并导致绝望、丧失信心、精神空虚,因此需要从性、麻醉、变态扭曲的道德以及暴力中寻求慰藉。(黄晶晶)而在《榆树下的欲望》中,这些表征都有体现。整个故事的悲剧根源于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不断地盲目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忘却和丢失了根本的人性。
  1人性的异化:贪婪
  父亲凯勃特对财富的贪婪让他几近疯狂地不停地奴役妻子和儿子,让他们为自己积累财富,甚至想在死后都要把农场烧掉而不留给任何人。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贪婪地把钱藏起来,据为己有。而其娘家人更是贪婪地为了夺取凯勃特的农场不停地跟他打官司。第三任妻子爱碧更是为财而嫁给凯勃特。起初她将伊本视为自己得到农场的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企图引诱他将她征服,在失败后,又在凯勃特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父子之间的感情。贪婪如她,在得知只有为凯勃特生个儿子,自己才可能得到农场后,竟不顾伦理道德,与继子伊本通奸,期望生下儿子帮她夺得农场。
  儿子们也如狼般贪婪地觊觎着农场的继承权,因此他们不停地与父亲展开丑陋地争夺,并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伊本甚至用金钱诱惑两个哥哥把农场的继承权卖给自己。而西蒙和彼得在明知自己无望得到农场后,又心生他念。对加利福尼亚的金子的痴迷与贪婪,驱使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即使途中危险重重也无所畏惧。人性的异化让他们丧失理智,丧失情感,丧失自我。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因为对物质财富的贪婪而变得畸形。
  然而,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贪婪,甚至他的邻居们都在眼红他的财产和农场。宴会上他们不敢惹财大气粗的凯勃特,但却又各怀鬼胎,对他的农场和豪宅艳羡不已。就连作为正义化身的警长,在逮捕爱碧和伊本后,迈出这座宅子时,也感慨眼前的这一片豪华和繁荣,幻想占为己有。
  人性本应充满美好和和谐,但人却被欲望蒙蔽了雙眼。人性被物质吞噬、被贪婪异化,最后谁都不是赢家,一出悲剧就这样在嗟叹中落幕。
  2人类本质与人的异化
  从人的类本质上来看,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这是马克思根据异化劳动的已有的两个规定推导出的第三个规定。马克思认为人是类本质存在物,人类的生活、类存在就是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而“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单纯的手段,从而把人类的类活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马克思 56)
  在戏剧开篇的舞台说明中这样写道:“西蒙和彼得从田里干活回来,由于长年干农活,他们的肩膀有点佝偻了,脚上穿的是粘满泥巴的笨重的厚底靴,走起路来绊绊磕磕的,显得十分沉重。他们的衣服、脸、手头颈和光着的膀子上都沾着泥巴”。(第一幕第一场)长期的劳作使他们机械化,他们是会行走的机器,机械性劳动似乎成了他们的本职。对他们来说,生产劳动只是维持生计的手段,而非个人自我意志和个人属性的载体。思维的麻木使得劳动异化。而劳动是人的本性,是类本质的根本体现。人的类本质与真正意义上的人相异化,这便是他们丧失自我的真正原因。
  3人与人关系的的异化
  3.1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
  马克思异化理论指出,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们进行生产活动,这赋予他们驾驭世界的特殊能力。如果不进行生产活动,人们就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并最终走向灭亡。对于工人来说,生产活动意味着劳苦;但对于另一种人来说,生产劳动意味着财富和喜悦,这便是资本家。(黄晶晶)最终资本积累在上层阶级的少数人手里,整个社会只分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茁萌 赵玉珍 李志楠)   身为农场主的凯勃特充当着资本家的角色。他为了获取财富,奴役、剥削和压榨被他视为工人的妻子和儿子们。整个农场就是资本家的固有资本,而劳动工人——妻子和儿子们——的劳动则是资本家获取资本积累的唯一渠道。随着剥削程度的加深,凯勃特的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而长期的辛苦劳动则将工人妻子的身体耗尽,并最终因过度劳作付出了生命。农场主凯勃特的剥削如嗜人的血怪,将妻子一点点榨干嗜净。同时,剥削又在儿子们身上重复上演。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了这辈子要为身为农场主的父亲劳作,并且常年累月的劳作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父亲榨取,导致西蒙和彼得在离家前往加利福尼亚时身无分文。
  凯勃特所代表的农场主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的前身,而妻子和儿子们所代表的劳动工人则是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最终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3.2冷漠的亲属关系
  夫妻之间的冷漠,导致了这个原本有着丰厚的经济条件、本可以过着幸福生活的家庭走向畸形。凯勃特一生拥有三个妻子,其中前两任妻子都是因为不堪大量的农工劳作,年纪轻轻就在绝望中香消玉殒。作为丈夫,凯勃特没有给她们应有的爱怜和疼惜。相反,他却很冷漠地把她们当做自己农场的工人,当做赚取财富的工具。甚至在妻子死的时候,他还在埋怨她们身体娇弱,无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凯勃特的人性被吞噬、被异化,他一度精神空虚,才会不断地寻找。在第二任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如同幽灵般游荡。后来他离开了农场,想要通过去外面寻找乐子来摆脱孤独,但却不知这孤独来源于自己内心的冷漠。 然而,年轻漂亮的第三任妻子爱碧也同样被凯勃特冷漠地视为自己的财产。在他看来,爱碧只不过是个能给他生个儿子来继承农场的机器(第二幕第二场)。正是他的冷漠,让爱碧心灰意冷,她才会引诱伊本,从他那寻找慰藉。而妻子们也同样以冷漠来回馈丈夫。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伊本的母亲—在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瞒着凯勃特藏了一笔钱。这样的举动如防贼一般,生怕财富被偷了去。在她心中,凯勃特并不是亲爱的丈夫,可爱的家人,而是如恶一般存在的小偷。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二幕第二场中,凯勃特吐露自己的心声,他说道“和她在一起我觉得比呆在地狱里还要孤单”。孤独、寂寞反复地从他的口中说出,仿佛像一个幽灵一样缠绕着他,让他变得压抑难耐。
  父子之间的冷漠导致父不慈、子不孝。凯勃特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西蒙和二儿子彼得是第一任妻子所生,而小儿子伊本是第二任妻子所生。自从他们出生,他就像对待畜生一样对待他们,毫不停歇地让他们在农场劳作,并以恶语相向。他骂他们愚蠢、贪婪又懒惰,恨不得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农场里为自己干活。甚至在他离开家一段时间又回来后,看到西蒙和彼得,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嘘寒问暖,不是关心儿子们最近怎样,反而嫌他们在门口边闲着,竟然爆发地质问“你们干吗不去干活?”当得知西蒙和彼得要逃离农场,获得自由,去加利福尼亚寻找黄金时,凯勃特“(忽然怒吼一声)我诅咒你们!”而且“(气极,向两人冲去)要是给我抓住了,我要打断你们的骨头!”(第二幕第二场)。此刻当儿子们要出门远行,凯勃特并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应有的关心和担心,他的冷漠好像比对仇人还要深刻。对伊本亦是如此。凯勃特咒骂伊本像他母亲一样脆弱,嫌他没力气,不能很好的干活。对他而言,家人就是冷漠的代名词,是没有亲情可言的,他们只是自己积累财富的工具。
  父亲的冷漠换来了儿子们的冷眼相待。在戏剧开始的第一幕中,当西蒙和彼得从一天的农场劳作中解放出来,来到家门口,他们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西蒙说道“是啊,也许他很快就会上西天的”(第一幕第一场)。儿子用冷漠地语气诅咒父亲,仿佛那个人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仿佛只剩下死亡才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小儿子伊本更是对父亲凯勃特痛恨交加。他对西蒙和彼得说道“我但愿他早死”(第一幕第一场),甚至骂自己的父亲是“该死的老驴”(第一幕第二场),并且认为将父亲所拥有的变为已有是对父亲复仇的最好方式。
  兄弟之间的冷漠导致兄不仁,弟不爱。三兄弟之间因为农场的归属而相互争夺。西蒙和彼特嘲笑弟弟伊本和父亲如出一辙:残忍、贪婪,在农场的争夺上毫不让步。而伊本对兄长更是记恨如仇。为了得到他们的继承权,他用金钱诱惑他们签下同意转让的条款。西蒙和彼得则对弟弟的建議深表怀疑,声称“不见到钱不会签字”。兄弟之间没有手足情,冷漠地只剩下金钱交易。
  三、结语
  笔者采用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分别从人性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对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解读,从而说明了凯勃特一家其家庭成员各自的家庭地位和身份,并揭示他们冷漠、贪婪的根源——异化的农场劳动致使人性的异化。其次异化的劳动将人变成了机器,而劳动对他们而言只是肉体维持生命的手段,从而丧失了作为人的根本属性,导致人的类本质与人的异化。最后论证家庭成员之间为得到农场的继承权,相互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也是由剥削与被剥削引起的人与人关系的异化造成的。至此,笔者已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全新视角对作品进行了解析,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欣赏视角,为学术界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晶晶.物化下人性的扭曲——对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马茁萌,赵玉珍,李志楠.马克思主义异化说与奥尼尔的现代悲剧[J].青年文学家,2009(16).
  [4]杨康欲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西安:西北大学,2012.
  [5]尤金·奥尼尔著.荒芜译.《奥尼尔剧作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靳永莎(1988-),女,汉,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英语文学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从心理资本的视角下研讨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优化现代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是有效提高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中英语;职业倦怠;心理干预  引言  高中英语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现代学生综合
期刊
【摘要】高校团学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共青团和各级学生会组织的主体都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新形势下,团学干部在创新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方面有待加强,高校工作者要不断完善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团学;培养  在高校团学组织的学生干
期刊
【摘要】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草案中增加了关于追续权的规定。对追续权制度的引入表明了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日渐完善,也是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的表现。但是一个新制度的引入是存在挑战性的,本文试从追续权的缘起、我国引入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目前草案中关于追续权制度规定的争议进行论述。  【关键词】追续权;作者;必要性  一、追续权的起源及立法现状  1.追续权的起源  法国作为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
期刊
【摘要】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育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水平高低对教育管理工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内部教育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探讨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素养是对职业岗位正确认知基础上所具备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及职业情绪等综合素质体现。在当前全国高职教育改革蓬勃发
期刊
【摘要】在实际的院校发展运行中,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并可以互相作用和影响。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学生党建为重点,探究民办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相互关系,以此确保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民办院校;学生建党;学生工作;互动关系  学生党建不仅是党的基础建设内容,同时也是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对院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促进院校学生思想与专业技能的
期刊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主要集中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披露不实、推迟年度等方面,这些严重导致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不真实、不及时,大部分公司违规受罚的原因也基于此。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大的影响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纪律处分决定书;会计信息披露;违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中,资本市场中传播的会计信息是投资
期刊
【摘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就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释放有效需求,创造新的供给市场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改革新办法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当前郑州产业结构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十三五”期间推动郑州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职国贸类专业群的特点,归纳出建设国贸专业资源库的意义、建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可以采取的保障措施等。以期能够搭建一个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三位一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库;课程改革;专业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数量还是教学水平,均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专业教
期刊
【摘要】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人口向城市化聚集,山区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对土地的调控都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城市化郊区农田被建设用地占用,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愈加不合理,使用效率愈加下降,土地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归纳出山区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缺乏中长期土地规划、缺乏空间指引、约束力不强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2002—2016年我国男子游泳运动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男子游泳竞技水平发展的主要特征有:整体竞技水平呈现波浪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全运会现象”依旧明显;我国男子游泳竞技水平起点低,发展快;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异军突起;仰泳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世界男子仰泳成绩有差距拉大的趋势。  【关键词】男子;游泳;竞技水平;发展特征;中国  竞技游泳是竞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