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阅读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饮食文化是讲人身体“吃”得营养;而阅读教学则教人学会“吃”得精神食粮。吃和读书都是每天不可少的。读书同“吃”殊途同归。观察阅读现状,不乏有囫囵吞枣和饮食过于精细的情况。分析我们语文食材的不同,便可对吃的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吃出语文味,课上可以只吃七分饱;课下可以常吃好,但要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乐于主动地阅读。体味语文的味道。
  【关键词】阅读课 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10-01
  “吃”的文化,博大精深。舌尖上的中国,隐藏着深厚的饮食文化。阅读教学与饮食文化,似乎风牛马不相及。不过你略一思考就会发现:两者都是“吃”的学问。饮食文化是讲人身体“吃”得营养;而阅读教学则教人学会“吃”得精神食粮。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清朝萧抡《读书有所见作》:“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由此看来,吃和读书都是每天不可少的。我们且就此推断读书同“吃”殊途同归。
  一、语文食材透析
  阅读课上我们究竟能吃点什么呢?我们且从和阅读有关的内容说起。
  1.生字词——粒粒米儿透着香
  字、词、句、段、篇、章,排在最前列的便是字词。这字词虽小却有大能量。哪一篇文章不是从这小处累积起来的?如果把一篇课文比作一碗米饭的话,那每个生字词就是一粒米,粒粒米加起来,香味浓郁,小学阶段生字词還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篇篇课文再难读,再难吃得下去,只要你把这一粒粒米慢慢嚼出味来,这文章便不难理解,肚子便不难填充。这哪一粒米都不能丢,哪一粒米都少不了,正是“粒粒皆辛苦”啊!
  2.句段篇——米饭、馒头和面包
  字词都弄懂,还要品味道。例如苏教教版二年级下《蝴蝶谷》一文。朴实易懂,文字兼美,不正如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吗?我们若是能够把文本看做一整碗米饭,注重课文的整体化教学,便不会只捡米粒一个个地吃了,再看苏教版六下《读书要有选择》一文,语言平实易懂,内容精实实用,若是形容为馒头也未尝不可。这馒头如何吃得下去,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任你选择。但不管你怎么吃终究能吃出馒头味来,那才是根本。再看苏教六下《长江之歌》一文,那样的精练语言与丰厚的内容,不正像一块摆在我们面前的营养丰富的面包吗?句段篇连接起来有味道,篇篇文章有自己的特色,或津口香甜如米饭;或朴质厚实如馒头;或材丰质厚如面包。仔细想来,或者还像其它的美味,篇篇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3.经典文章——特色菜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经典文章不能少。放眼望去,有流传千百年来的古诗词,它那悠然味道,我觉得像是满汉全席。韵味悠长,却独享不得。若是自己埋头啃嚼,顿觉索然无味。非要与人分享,与人齐诵,便觉得胃口大开,意味无穷。想到古今经典名著,代代流传下来的四大名著可不就是一道道特色。,无论是北京烤鸭,还是南京的盐水鸭,无论是鲁、川、粤、闽菜系,还是苏、浙、湘、皖菜系,一想到特色菜,我们就知道那是永远的招牌。
  4.课外阅读——美味汤
  我们知道民间有句俗语:“汤水不亏人。”意思是说汤水对人的滋养十分有用,常常喝汤可以让人更加滋润。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汤水,在我看来这美味汤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稀稀的汤,不会塞了孩子的胃,也不会像大鱼大肉一样腻在心里化不开。课外阅读是浓浓的汤,没有功利的阅读是最畅快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记住哪个词语,遇到不会的字也不妨先跳过去。阅读是那样的自在快乐。怎么不像是一碗吃不完吃不尽的美味汤呢?
  二、“读”与“吃”的思考
  面对这美味的语文材质,我们又要带着孩子们怎么“吃”出语文味呢?
  1.课上七分饱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让孩子把教材的营养吃进去真正吸收成自己的营养呢?我觉得重要的是坚持“只吃七分饱”。我们既不能像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镜头一中那样,给孩子海吃猛喝,让他们毫无节制;也不能像镜头二中那样,任孩子挑食,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觉得课堂上还是带着孩子们科学地“吃”语文,让他们吃个七分饱就可。这个七分饱,就是教师的讲不要过多,而学生的自主也不能占的比重过大。教师要会喂学生,会带着孩子吃好。
  怎样才能读好课文?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是如何“喂”学生的吧!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薛老师自有办法。
  在请了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后,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也许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也许老师还有更好的方法……总之一切都显得很随意,老师提出“听老师读,看老师可以得几分?”的请求。
  老师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有人提出149分,因为有一个地方读得不好,当学生的回答不在点子上。
  生:老师我给你打149.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快有时慢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149.5分?我不服!
  生:我觉得你可以得150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一阵惊喜的时候“哇!”你真的很惊喜!
  师:谢谢!你是了解我的!惊喜的地方就应该读出惊喜来。
  生:老师,我给你打200分,因为你读书象讲故事!
  师:谢谢你,还是你最知道我!读书就该像讲故事一样!
  ……
  在这节课上老师没有生怕学生吃不饱,而是带着孩子们主动去觅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只给学生吃半饱,七分中学生得到了五分,其余的二分是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教师轻松自然地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语文味就这样在课堂的取舍中凸显了出来。
  2.课下常“吃”好
  语文课功夫在课外。仅仅靠着课上吃的那点营养根本不够孩子们生长的需要。所以在课下,也要教会孩子们多吃、会吃、不乱吃。这个课下的“吃”,主要是指课外阅读。生活中,很多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吃饭时,吃饭省心省力。基于这一思考,我带我们班的孩子们开展了课外阅读的大聚餐。在通过家长会和家长沟通过后,我们建立了我们班的“读书共同体”。细致地将我们班级按所居住的小区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一位家长组长和一位学生组长。每周小组开展一次读书小组活动,选择地点在一位同学家中,下周依次轮流。这样一来,孩子们积极性大增,我刚轮流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能够自觉自主读书的习惯。每学期我们还会有一次班级展示交流。在孩子们的相互促动下,读书真的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正是我想要的。现在每周我们会在班级中表扬优秀读书小组。
  也许这就是将我们的小语文变成了大语文,将小餐桌的有限的食口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品种繁多的大聚餐。
  语文的味道谁说不可以“吃”出来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的文学写作教学缺失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普遍情况。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学的写作在历史文化、人文教育等领域都体现了无法替代的价值。因此,准确定位中学文学写作的教育意义,探讨分析现代文学写作教学缺失的隐性逻辑,对中国文学的源远流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写作 教学缺失 隐性逻辑 探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是必备技能,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学生们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很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这一结果的出现。现阶段努力提高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是目前中职学生和教师亟需解决的难题。文中简要分析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文秘 应用文 写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