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经络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的关系,为中医外治法调节机体经络平衡、改善偏颇体质、辅助治疗CHB提供依据.方法:对440例入组的CHB患者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类型中,湿热质最多,气虚质次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经络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经络检测结果表明,经络异常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肝经,其次为脾经;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可通过外治法调整机体经络平衡、改善体质,辅助治疗CHB.
其他文献
目的:对腰背部闪罐及督脉隔姜灸治疗低热不愈案进行观察与报道,为临床治疗此类特殊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肺俞、大杼、风门、脾俞、胃俞、大肠俞及膀胱经位置进行闪罐,后配以督脉隔姜灸,每日1次,5d为1疗程.结果:第1次治疗之后,患者自觉轻快,仍有低热,继续坚持上述治疗满至1个疗程,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体温基本正常,36.4℃左右,未见明显波动.结论:闪罐法可反复牵拉皮肤,配合背部穴位作用,可有效促进背部气血的疏通运行,隔姜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散滞、扶正固本的作用,二者配合,对于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大法当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其于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并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