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禹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经验撷菁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大法当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其于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并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选穴思路.方法:从刺激吞咽中枢、不同吞咽分期、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针刺选穴思路,分析针刺头皮、项、口颊、舌、咽、喉六部穴位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性.结论:针刺头面颈项部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中西医理论基础和较好临床疗效,在选穴时应注重调脑神、通窍机一体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归属于“经筋病”范畴,经筋理论可以诠释本病的生理病理并指导治疗.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针刺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水肿、降低局部炎症因子等致痛物质、松解组织粘连,即松解筋结、缓解疼痛.温针的温通之力可补针力之不足,使温热之力沿针体直达针刺部位,并扩散至深层组织,使针刺效果更佳,对临床运用经筋理论指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对腰背部闪罐及督脉隔姜灸治疗低热不愈案进行观察与报道,为临床治疗此类特殊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肺俞、大杼、风门、脾俞、胃俞、大肠俞及膀胱经位置进行闪罐,后配以督脉隔姜灸,每日1次,5d为1疗程.结果:第1次治疗之后,患者自觉轻快,仍有低热,继续坚持上述治疗满至1个疗程,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体温基本正常,36.4℃左右,未见明显波动.结论:闪罐法可反复牵拉皮肤,配合背部穴位作用,可有效促进背部气血的疏通运行,隔姜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散滞、扶正固本的作用,二者配合,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