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阐述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1.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数学模型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教学过程2.1复习导入复习:种群具有的数量特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引言:研究种群数量的特征主要是为研究种群数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监视器在监测增强CT扫描时对比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采用监视器组(A组)和未用监视器组(B组),A组8603例,B组7985例,设定对比剂渗出〉50ml为重度外渗,对比剂渗出
<正>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核
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高考作为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也在逐年加大。以2016年高
合理使用电子白板为教学服务,能激活拼音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夯实识字教学,能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能让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互动,能提
目的:探讨两种增强方案对心房颤动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肺静脉造影患者共61例,分为两组,A组35例,使用智能触发技术,
通过介绍微课在导课、内容控制以及其针对性等三个方面的运用,促进微课的合理利用,使其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力武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证实小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
创新探究型课程的模式包括基础学习和创新实验两部分。践行创新探究型课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巩固课堂教学&#39;双基&#39;;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溶骨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的溶骨性骨肿瘤(18例恶性,16例良性)行CT灌注检查,分析并比较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强化率、边缘-中心血流量、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6例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