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市场有利时机 搞好山羊秋繁扩群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气候适宜,饲草资源非常丰富,山羊的体况和膘情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增加,此时母羊性欲旺盛,发情率和受胎率比其他季节普遍提高;公羊性欲强,精子存活率高,品质好。另外,秋配母羊在春季产羔,羔羊不但体质好,而且当年育肥即可出售,正好能满足中秋、元旦和春节三大节日的消费需求,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搞好山羊的秋季管理和繁育扩群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一、组建品种结构合理的羊群
  羊群的组建要考虑品种选择、羊群结构和规模数量等因素。品种选择要结合当地的品种资源和生产实际,选养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生长快、个体大的品种及其杂交后代。从饲养效果看,专门培育的肉用山羊品种优于本地品种,如波尔山羊、莎能奶山羊等,杂交山羊又优于纯种羊。羊群结构是保持较高生产效率、繁殖率和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养殖户在生产中一定要重视。较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1∶36,繁殖母羊、育成羊、羔羊比例应为5∶3∶2,但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要根据所饲养品种和生产方向而略有调整。饲养规模要根据农户的投资能力、市场价格、草料来源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决定。
  二、掌握生产管理要点
  一是放牧管理。秋季早晚凉爽,放牧应坚持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羊群中午可在树荫下休息1~2小时,傍晚吃饱后再赶回圈内,每天饮水两次。二是分群管理。秋季是山羊的配种旺季,公羊常追逐、爬跨母羊,若公、母羊同群放牧、同栏饲养,常会因性活动的干扰而影响吃草、休息,还易造成怀孕母羊流产等,故宜将公、母羊分群管理。三是修蹄、去角和去势。种用公、母羊使用年限长,羊蹄畸形易造成行走不便、影响采食,特别是以放牧为主的羊会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故要定期对羊蹄进行修整。对于好斗种公羊应适时用火烙法去角,避免争斗消耗体能。此外,为获得理想育肥效果,常将公羔进行去势。去势后的公羔易于管理,生长快,肉质细嫩而膻味轻。
  三、提高种公羊营养水平
  种公羊的数量虽少,但种用价值高,对秋繁扩群影响大,在饲养管理上要求很高。种公羊应常年保持健壮的种用体况,膘情好而不过肥,以保证其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饲喂种公羊的草料,应力求多样化,科学搭配。配种期体重80~90千克种公羊的推荐日粮为:精饲料1千克,苜蓿干草或野干草2千克,胡萝卜1~1.5千克,食盐15~20克,骨粉5~10克。精饲料和粗饲料每天可分2~3次供给,晚上可再喂一些草料。配种期种公羊应经常进行运动,每天至少驱赶运动30分钟。在配种繁忙期,每隔两天应给公羊灌服鲜鸡蛋1~2个。在配种后期,精饲料的喂量不能马上减少,要饲喂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少,缓慢过渡到非配种期的营养水平。
  四、抓住母羊发情配种时机
  要掌握好母羊的发情期,做到适时配种。母羊发情后表现为食欲减退、鸣叫不安、外阴部潮红肿胀、阴道流出分泌物和频频摇尾。母羊发情后30~40小时开始排卵,此时配种较顺利、最易受胎,尤其在发情末期配种1次即可受胎。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两次配种的方法,即第一次配种后间隔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配种,这样可提高母羊的受胎率,甚至可以增加产羔数量。
  五、做好妊娠母羊保胎管理
  母羊配种受胎后,如饲养管理不当,易引起早产和流产。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或有毒的饲草,严禁让羊空腹饮水,避免在放牧过程中受到惊吓或有急跑、跳沟等剧烈动作,特别是在出入圈门或补饲时要防止其互相挤压。对有习惯性或先天性流产的母羊,宜在一定时间内注射兽用保胎药物预防。母羊妊娠前期,胎儿发育较慢,所需营养并无明显增加,但要求母羊能继续保持良好膘情,日粮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由50%苜蓿、30%干草、15%青贮玉米秸秆和5%精饲料组成。母羊临产前5~6周,可将精饲料的比例提高到18%左右。此外,母羊妊娠后期要有适量的运动,且注意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
  六、加强羔羊断奶管理
  羔羊1.5月龄断奶,断奶前15天实行隔栏补饲,或在早、晚将母羊与羔羊分开一段时间,让羔羊在设有精料槽和饮水器的圈内活动,其余时间仍母子同处。补饲的饲料应与断奶后的饲料相同。谷物在刚开始补饲时可以稍加破碎,待习惯后则以整粒饲喂为宜,不要加工成粉状。羔羊活动场地应干燥、防雨、通风良好,可铺少许垫草。要特别注意羔羊的疾病防治,具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及时注射羊痘和四联疫苗(炭疽、快疫、羊痘、羊肠毒血症)。二是做好羔羊痢疾的预防,用磺胺脒0.5克、碳酸氢钠0.2克,一次性口服,连服3次;或用青霉素5万~10万单位,每天肌内注射2次。三是做好羔羊肺炎的预防,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和25%葡萄糖液20~30毫升。四是在羔羊出生后36小时内喂土霉素10毫克,每天2次,连服3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羔羊育肥常见传染病有肠毒血症和出血性败血症。肠毒血症可在母羊产羔前或羔羊断奶前注射肠毒血症疫苗进行预防。出血性败血症可注射相应的血清和进行对症治疗。
  七、注重秋季驱虫
  秋季是寄生虫病多发和流行的季节,除使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对羊群进行常规驱虫外,秋季还应对羊群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危害山羊的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吸虫和绦虫,且常混合感染,可用丙硫苯咪唑驱除,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一次性内服。危害山羊的体外寄生虫有螨、虱等,可用松针粉或1%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也可用虫克星针剂(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寄生虫污染高发区应在母羊产后3~4周进行驱虫。羔羊断奶后易受寄生虫侵害,应进行保护性驱虫。药浴是防治体外寄生虫病,特别是防治羊螨病的有效措施,药浴液可用0.025%~0.05%双甲脒乳液、5~15毫克/升溴氰菊酯溶液等。药浴须选择晴朗天气,浴前8小时停止采食,浴前2~3小时让羊饮足水,以防羊进入浴池后误饮药液造成中毒。药浴时,先浴健康羊,再浴寄生虫感染羊;药液要淹没羊的全身,并把羊头压入药液中1~2次;浴后滴留20分钟。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羊不能药浴。
  八、搞好羊舍的环境卫生
  保持羊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要经常打扫羊舍内的粪便和饲槽里的污物(如泥土、石子和吃剩的草根等)。水槽和料槽每15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次,圈舍每30天消毒1次。消毒程序:彻底清扫→清水冲洗→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次日冲洗,空圈5~7天。常用的消毒药有10%~20%石灰乳和20%漂白粉溶液,用喷雾器喷洒羊舍内地面、墙和舍顶,每平方米面积用量约为1升。有疫病发生时要按防疫规定进行彻底消毒。另外,晚秋天气逐渐变冷,要做好过冬准备工作,维修好羊舍门窗,堵塞北面的通风口,尽量使羊舍温度保持在2℃以上。
  九、抓住机遇适时出栏育肥羊
  羔羊45天断奶,育肥期一般为60天,体重30千克以上即可出栏,但育肥终重与品种、管理和饲养水平有关。出栏时机决定效益,确定出栏时机要掌握几个规律:一是生长规律。育肥羔羊的增重呈前高后低特点,要合理确定育肥期的长短,过短则育肥效果不明显,过长则饲料报酬低,经济上不合算。二是成本规律。要根据育肥期间的草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价格来确定出栏,成本高时达到育肥标准的应及早出栏,成本低时可酌情延迟出栏。三是市场规律。春产的羔羊经过3~4个月育肥后,一般都在秋季出栏,而中国人有“饮食秋补首选羊肉”的习惯,且随着中秋、圣诞、元旦、春节的来临,羊肉需求和消费达到高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达到育肥体重的肉羊出栏,将会获得最大效益。切记,过分追求羊只个体的最大体重才肯出栏,要付出饲养费用和人工成本代价,经济上不划算。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编:266100)
其他文献
贵州省地处北纬20°以北、30°以南,海拔多在600~13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多雨潮湿、气候温和,各种饲草料丰富,非常适宜发展肉羊养殖生产。只是每年的冬春季节,气温低下,阴冷潮湿,如遇下雪或凝冻天气,显得特别阴冷,非常不利于羊越冬。农户要想养好肉羊,必须对圈舍进行改造或新修。笔者现介绍几种较为适宜肉羊养殖与管理的羊舍及其修建方法。  一、羊舍类型  1. 单坡式。此类羊舍占地少,适宜
<正>一、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运用造字规律识字的过程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只有
河北省易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小拱棚甘蓝-大葱轮作栽培,目前在易州镇中范村、西范村、东范村、西茹堡村已形成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甘蓝亩产6000~7000千克、亩产值7000~8000元,大葱亩产7000千克、亩产值9000~10000元,年亩总产值1.6万~1.8万元,效益较高。下面介绍这一轮作模式。  一、甘蓝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用中甘21号甘蓝。  2. 育苗  ①育苗时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字时代”:用数码相机拍摄生活瞬间,用数码录音笔代替过去的会议笔录,买电视要看是不是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听音乐的时候选择能连续播放
为保证燕子山矿13采区深部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3190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13采区深部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F16断层是导致该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的关键因素,根据工作面
辽单121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4年以辽6049为母本、辽5090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规范化试验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玉米新品种,已在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单1211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不仅适宜在辽宁省种植,而且可以在无霜期超过133天、有效积温达到2840℃以上的全国各地种植(郑单958能种的地方均可种植)。  一、特征特性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已被译成各种不同的语言。众多的英译本各具特色。其中,理雅各和许渊冲这两位译者所处的时代、国籍、身份和经历都不尽相同,并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翻
1. 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 从田间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植株作为种株。种株与其他品种应隔10米以上,以防天然杂交。选种株的第二、三穗果,每穗选留4个果实采种。在果实充分红熟后,选果形整齐、色泽鲜艳、符合品种性状的采收。采收后放置在23℃左右的环境中5~7天,挤出种子,任其自然酸化3天,使种子上的胶状物质溶解后洗净晒干。  2. 一代杂种的种子生产 制种时注意亲本的选择,如培育早熟品种
地处滇中腹地的通海县海拔1350~2441米,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740~1100毫米,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特别适合大蒜生长,目前大蒜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大蒜生产技术,使大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现结合生产实际,将无公害大蒜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 我县目前栽培的以收获蒜薹为主的品种有勒白蒜、直叶蒜、通海本地紫皮蒜等,还有一部分以采收
2014年,鄄城县农机部门积极宣传旋耕、浅耕播种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农民爱上这样的种田方法,全县当年完成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5万亩。  保护性耕作俗称免耕播种,是指农作物收获后不经耕、整地,再次播种时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作业。这一技术可使翻地、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既省工省时,又能保护土地,提高土地肥力。  有的农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