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CTGV模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通过“锚”的设置、“锚”的消除等环节进行无机化学教学设计,建立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新考核方案,完善了课程评价体系.运用CTGV模式构建的新体系进行教学试验,试验结果是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无机化学考试成绩为第一学期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平均要高3.53分,及格率平均高3.2%.第二学期(不包括2020级)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平均要高3.0分,及格率平均高4.0%.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为:实验后,实验班各项指标比实验前平均提高9.03%;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平均提高率为7.43%.说明该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但该模式也存在教学组织过程不够严谨、课程模块化设计复杂、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应不断探讨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慢就业”现象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慢就业”现状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深入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并基于精准就业服务视角,围绕以上四个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慢就业”对策.
志愿服务与劳动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关联性,两者在文化传承上同源共流,在价值取向上同心同德,在总体指向上同向同行.志愿服务能深化大学生对劳动精神的理解认识,增进大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价值认同,使劳动精神从“隐”走向“显”.高校要从强化志愿服务育人理念,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
为了研究信赖域子问题的二次模型,提出了一种不定的改进休恩三阶算法.使得新算法能够在Hessian阵不定的情况下也能数值实现,并且证明了不定改进休恩三阶算法的稳定性.利用数值实验体现新算法的更优性.
“丧文化”是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的一种网络亚文化,通常以影视、歌曲、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为载体在虚拟社交中传播.本文从防御性自我污名化、社会转型期的相对剥夺感、群体认同感的需要三个心理层面对“丧文化”的盛行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注重心理引导、加强认知调节、防止过度沉溺等举措来构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基于圆柱坐标系中的圆柱矢量波函数,将自由空间圆柱并矢格林函数应用于介质圆柱并推证出了介质圆柱内外的第三类电型并矢格林函数,该研究结论可为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处理圆柱形介质电磁散射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辅导员教育影响力进行探索,发现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存在6个方面的影响力,按报告频率排序依次为:学业与发展影响力、情绪情感影响力、工作与解决问题影响力、交往影响力、生活影响力和思想影响力.在学生需要支持的领域,辅导员更有可能产生影响力;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和个体差异;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有意影响和无意影响并存,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等数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北方民族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与问题.同时,对高等数学课程体系重构的具体方案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学校客观实际和高等数学自身特点,提出了重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理念,重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重建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等具体措施.
为研究车前和平车前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不同Pb2+浓度(200 mg/kg、400 mg/kg、600 mg/kg、800 mg/kg)土壤胁迫车前和平车前幼苗,90 d后分别测定车前和平车前的生长情况、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铅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车前和平车前植株在本试验范围内铅胁迫下没有明显的生长不良状况.车前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在土壤铅浓度为200 mg/kg时达到最高,平车前在Pb2+浓度600 mg/kg时,株高和根长达到最高,随土壤含铅量的增加平车前干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车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TiO3,研究了CaTiO3粉体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性能,及CaTiO3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pH值、淬灭剂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在12 W汞灯作用下,经120 min,0.1 g CaTiO3对10 mg/L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率达80%以上.
STEM教育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STEM首先由美国提出,起初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要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各个学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然后在其发展和实施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并逐步引入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其产生历史和发展分析,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问题解决复杂性需要跨学科知识的结合,STEM教育的产生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必然.STEM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开展STEM教育,实现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