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来源 :电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当今流行的P2P网络搜索模型。对各种模型的代表软件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
  关键词:P2P 网络搜索 JXTA
  
  1 P2P网络模型的分类与比较
  
  目前,P2P网络的模式有很多种,主要分类如下:
  (1)按系统中是否存在集中式服务器,P2P系统可分为纯粹的P2P系统和混杂式P2P系统(Hybrid P2P或Server-mediated P2P)。前者不存在任何功能的集中式服务器;后者的系统中存在特定功能的集中式服务器,但该服务器并不充当整个系统的核心。
  (2)按系统中用户的行为方式,P2P系统可分为多对多、少对少和少对多三类结构。在第一类结构中,系统操作的双方用户人数基本相当,基于因特网的开放式文件共享系统多数属于此类,如GnuteUa、Freenet、Napster等;在第二类结构中,系统是封闭的,即系统的发起者构建一个系统,不允许他人加入,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均等;第三类系统属于典型的开放式分布计算系统,系统中存在少量的中央服务器,为多数用户所使用。
  (3)按成员标识管理方式,P2P计算系统可分为集中式和局部式。前者是最直接又比较普通的方式,它创建一个全局的名字空间,保证所有实体的名字都是惟一的;后者既不需要集中式授权机制,也无需求助于分层结构,于是也很自然地采用了公共密钥加密机制。
  (4)按实体发现(Discovery)方式的不同,对等计算系统可分为客户/服务器务器模型、直接模型和中介模型。在第一种模型中,可访问实体的发现需要求助于特定的集中式服务器;在第二种模型中,系统中每个实体负责自身的标识功能,以保证能被其他实体所发现:第三种模型是最常见的方式,核心实现方法是请求转发、进行汇合。
  
  2 常见模型及其代表软件的工作原理
  
  2.1集中索引模型
  集中索引模型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P2P网络模型。在集中索引模型中,一台或多台有特殊用途的服务器为对等体提供目录服务。对等体向目录服务注册关于自身的信息(其名称、地址、资源和元数据),并根据对目录服务器中信息的查询来定位其他对等体。一旦发现其他对等体的位置信息,该对等体将直接与其建立联系。
  P2P领域中集中索引模型的最佳示例是Napster。
  Napster的工作原理如图1。目录服务器本身可是对等体(或对等体组成的网络),也可只担当目录而不作它用。
  目录服务器位置必须配置到每个对等体中,这可以通过申请一个用户帐户来实现。在加入P2P网络时,对等体就已经将共享资源信息注册到目录服务器。结合图1,目录服务器中已经存放了每个对等体所拥有的资源信息。当对等体ml希望查找资源E时,它首先向目录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目录服务器根据注册表向ml返回资源E所在对等体m5的地址,接下来ml直接向m5发送关于E的请求,m5收到请求后发送资源E至ml。
  
  这种模型的优点体现在:(1)易于维护索引,查询效率高;(2)由于只需接收返回的结果,客户对等体负载低。
  这种模型的缺点有:(1)对目录服务器过于依赖易导致单点崩溃;(2)对目录服务器的性能和网络带宽要求过高,可扩展性差:(3)缺乏统一完善的授权及认证机制,安全性较低。
  
  2.2分布式P2P模型
  此类P2P系统既没有专门的中心目录服务器也不对网络拓扑和资源放置进行控制,因此也称之为分布式非结构化模型。网络由若干仅仅遵循某种协议的节点组成,虽然其网络拓扑也可能具有某些松散特性,但是资源的存放却并不依赖任何先验知识或结构模式,Gnutella是这种设计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了查找特定的资源,节点必须向它的邻居提出请求,这里使用了“洪泛”算法,通过IP多播技术让对等点定期发布资源和传播查询。所有的对等体在任何时候既是查询的发出者,又是搜索处理的执行者。
  图2说明了Gnutella的工作原理。假定ml已经通过发送Ping/Pong消息得知邻居是m2和m3,m3的邻居是m4和m5。当对等体ml希望查找资源E时,它首先向其邻居m2和m3发送请求,然后,若m2和m3没有资源E,则分别向各自的邻居转发该请求,如m3向m4和m5转发关于E的请求,如果m5发现符合此请求的资源E,则根据数据包内的信息将资源E直接发送至ml。
  这种模型具有的优点包括:(1)完全的分布性使之具有最大的容错性,不会出现单点崩溃现象;(2)能潜在地获得最多的查询结果。
  这种模型的缺点主要有:(1)随着对等体数量的增加,网络可能因过多的查询消息而发生拥塞;(2)无法预知网络的拓扑结构;(3)查询的有效期和正确性都不能保证:(4)能力有限的对等体易成为系统瓶颈。
  
  2.3混合P2P模型
  在混合P2P模型中,P2P网络由提供查询服务的su—per-peer(超级对等体)和其他客户对等体组成。在资源共享方面,所有对等体的地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以super-peer为中心的自治系统,每个对等体在加入此类网络时都需要连接到某个特定的super-peer上。
  JXTA网络就是这种模型的典型代表。它推出了聚集超级节点网络的概念,动态而自适应地将P2P网络成员划分为边缘节点和汇聚节点。边缘节点存放实际的资源通告,而通告的索引则存于汇聚节点中,这使得聚集超级节点网络具有更强的扩展性,也避免了汇聚节点存放过期通告带来的问题。传播查询只发生在更稳定且数量更少的汇聚点中。这大大增强了网络的伸缩性。并降低了广播风暴的可能性。此外,JXTA的默认解析策略也是基于汇聚节点的,这是一种基础的、最小化的发现机制,在发现通告的同时还可以提供hook以使高层发现服务(通常都是基于结构化模型的)如CAN、Chord等来参与发现过程。
  JXTA2网络的查询过程如图3所示。每个边缘节点在发布通告的同时将其索引至汇聚节点,这可以在发布通告时同步发送,也可以使用共享资源分布式索引(Shared-Resource Distributed Index SRDI)服务的后台进程定期发送。图3中PeerA和PeerB将各自的通告索引发送至直接相连的汇聚对等体Rdvl和Rdv2。当PeerA查询位于PeerB的资源通告时,首先将查询提交给RdvI,Rdvl查看是否有关于此通告的索引,若没有则将此查询转发给与其相连的Rdv2。Rdv2发现了此通告的索引并将查询传至索引所指向的PeerB。现在PeerB只须把相应的资源通告发送给PeerA了。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所处的网络类型如何,任何节点都可以作为汇聚节点,如图3中Peer2位于NAT后,仍然可以成为汇聚节点。
  这种模型优点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扩展性的良好支持上,主要表现为:(1)根据对等体的能力合理分担负载;(2)与分布式P2P模型相比,大量减少查询消息传播的数量;(3)与集中索引模型相比,降低了单点崩溃的可能性。
  这种模型不足在于实现时缺乏高效完善的网络组织模式,包括:(1)super-peer间的组织模式;(2)客户对等体与super-peer间的组织模式;(3)super-peer间的负载平衡。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P2P的定义及网络搜索模型的分类,并对各种模型的代表软件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对P2P网络的经营和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曾几何时,“髹漆一工艺”这种基本认识长期固化在人们内心,似一处胎记、一种代码携带在髹漆身体上,躲不掉、绕不开。“工艺性”又是一把双刃剑,让髹漆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道路上得以传播至今。时至今日,髹漆在当下遇见了当代艺术思潮,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材料表达感受、释放情感,“漆”重新回到其材料属性中,被再度定义、再次重视。艺术家又一次打开我们被限定的视野,他们在实践中用无数次成功一失败、失败一成功
“探究暖宝宝的秘密”课程是中国化工博物馆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家团队共同开发的博物馆探究性实验课程之一。这个系列课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出发,以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面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开发的化学科普课程。课程契合这个阶段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中,暖宝宝为比较复杂的混合体系,在探究
展览时间:2012.12.22至2013.01.30  展览地点:永茂堂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永茂文化有限公司  此次展览共展出陈连富、刘墨两位艺术家的雕塑、国画作品近百件,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艺术盛宴。  陈连富教授是国内具有影响的雕塑家,以古典的、写实的、唯美的手法表现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感。他凭借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及吸收中外艺术的内在精神,透过多元的创作手法,探讨个人对社会与文明的独特
美国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应该为北极海冰每年大约50平方米的缩减负责。  这就是此项研究隐含的结果,它发现每向大气层多排放1吨二氧化碳,就可直接导致夏季结束之时的北极海冰覆盖损失3平方米——如果将这些损失的冰块进行封装,也不过比一辆两座的智能汽车小一点罢了。  “这是首次有可能掌握我们每一个人是如何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切实影响的。”来自于Max Planck气象学研究院的气候学家Dirk Notz说道
2014年2月初,我受邀担任2014“世界最美的书”国际评委。这是1989年经历了东西德国合并后,由原东德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奖与原西德法兰克福“世界最美的书”奖合二为一成“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比赛事后,首次邀请中国大陆的设计师担任该活动的评委工作。近年来,中国的书籍设计在国际出版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书籍设计水平正在被国际出版界关注。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设计者将
我跟陈师曾有缘分。一个缘分是1962年我在济南的古籍书店花五毛钱买了本陈师曾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是民国1940年印的第八版。  第二个缘分是到了中国美术馆之后,李树声老师给我们讲,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册页就在美术馆藏着。我就从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开始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就是1984年在《美术史论》发表的《文人画的回光返照——谈陈师曾的文入画观》,第二篇就是《陈师曾的》。之后又写过两
引言  在世界美术长河中,欧洲古典装饰绘画作品无论是在表现花卉、静物、风景还是家庭肖像上,都呈现出特有的古典主义审美情怀,这无疑对丰富和完善世界美术长河的审美生态结构与审美精神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17世纪至20世纪古典装饰绘画大师们在表现花卉、静物、风景和家庭肖像作品的同时,其艺术人生的经历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分析和研究这些绘画大师与其作品格调,具有通过现实的借鉴意义
[编者按]  作为平面设计的手法之一,招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益招贴、讲座招贴、展览招贴、会议招贴……招贴因其兼具良好的视觉表现性、收藏价值和实用性受到广大设计专业师生和设计爱好者的关注。随着宣传媒介的多样化,招贴的宣传效率已不再那么明显,但是,它具有的许多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介无法替代的—招贴具备了视觉设计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技法比其他媒介更广、更全面,更适合作为基础学习的内容,同时
展览时间:2012.12.03至12.1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学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此次展览是88岁高龄的赵梅生先生第三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览展出了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百余幅精品画作。赵梅生1925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浸染的他曾自学西画,又在20世纪60年代初,从漫画
选题背景与目的  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随后大面积推广。截至2014年,全国地膜用量达到144.1万吨,覆盖面积超过3亿亩。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作用是提高土壤温度,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快腐殖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