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及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内镜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分为内镜手术组(32例)和显微手术组(37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及预后情况。

结果

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显微手术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为(8.63±1.24)分、(8.67±1.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内镜手术组GCS评分升高至(12.79±1.20)分,与显微手术组[(11.23±1.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脑水肿体积为(11.83±4.08)mL,显微手术组脑水肿体积为(18.76±7.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0,P=0.000)。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内镜手术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显微手术组,预后优于显微手术组。

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显微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挫伤后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OECs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OECs,移植备用。暴露SD大鼠T10脊髓,并用NYU-Ⅱ撞击机将撞击棒(10 g)从25 mm高处垂直落下挫伤脊髓。伤后即刻将24只脊髓挫伤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ECs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将DMEM/F12培养基或OECs悬液(浓度3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进行比较,为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评估所有患者侧支循环,比较3种评分的信度及效度。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1 d时,对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6)、疏血通组(n=26)及对照组(n=26),后2组用血管电凝法构建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dMCAO),造模后30 min分别经腹腔给予疏血通注射液(1.5 mL/kg)和等量生理盐水,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3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
目前超声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己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应用。聚焦超声(FUS)技术能将超声波聚焦,并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病灶以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围绕FUS治疗原理及其在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DSA检查证实的81例颅内单发AcoA动脉瘤患者(AcoA动脉瘤组),采用3D-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患者
侵袭性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全切困难,复发率高,单一手术治疗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因此手术治疗及术后的综合辅助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简要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孤独症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正常Wistar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丙戊酸钠(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置于跑台上但不转动跑台。训练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采用Nissle染色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亨廷顿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收治的一临床拟诊为青少年型亨廷顿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绘制遗传系谱图。同时按照知情和自愿参与原则,对该家系7人基因,运用片段分析方法对IT15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该家系遗传系谱图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家系共3人发病,2人已死亡,其中2人为青少年期发病,临床表现以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