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最佳阵容“大数据”版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大”,就是“多”。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存储、挖掘、分析,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数据引导决策。
  比如,网络上热门话题的来源,就是通过海量词汇的对比,找出哪些是最受网民关注的。
  比如,移动电话网络运营商们,通过跟踪用户的话费消耗情况,就能知道哪些用户在流失,从而采取应对策略。
  但是,“大数据”每次都灵验吗?
  2014年6月28日是世界杯小组赛后的休战日,国际足联官网趁此推出了小组赛阶段的球员最佳阵容11人名单。这份名单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占据射手榜前三位的内马尔、梅西和穆勒竟无一上榜,名单上几乎每个位置的人选都能引发争议。
  这份名单是国际足联和赞助商用数据采集、电脑分析的方式“计算”出来的。从全球球迷的一致吐槽声来看,机器给人打的分、评的榜,无人认同。
  国际足联官网对这套评分系统的运作原理有一番解释。第一步是采集比赛中每一位球员的动作数据,包括传球、射门、抢断、跑动距离等,然后将数据代入一套设计好的程式,分析球员的每一个动作对球队得分起到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比如内马尔射门,打在门框范围内能加分,射偏了就要减分;梅西跑动距离高于前锋平均值能加分,反过来也要减分。
  这套程式以一种理想化的设定,将球员的动作行为简单判定为“ ”与“-”,再有特点的球星,在0和1的计算机二维世界中也失去了个性。判定谁是好球员,实际上就是比比谁是谨遵电脑评分标准踢球的好孩子。
  有球迷吐槽说,本泽马都是在禁区内射门,只要不打偏都能加分,逮着机会不讲理冷射的梅西就没戏了;拉姆不送威胁球,保证不出错能加分,克洛斯那种长传,只要队友没接到就算失误,所以上榜机会也没了。就连国际足联官网自己也解释说,内马尔没上榜的原因,就是在禁区外射门过多导致减分。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界杯期间在各种屏幕上反复“轰炸”的一则运动品牌广告 —— 世界杯版“克隆人的进攻”。科学家制造出世界顶尖球星的克隆人,“世界上最伟大的球星也可能犯错,因为他们踢球太过冒险”,而克隆人根据电脑程序踢球,永远不会犯错。然而最终球星们从克隆人手里夺回了球场,办法就是勇于冒险,不按常理出牌,结果让电脑错乱了。
  真实的世界杯赛场,梅西在禁区外射穿伊朗“大巴阵”的那脚射门,那道弧线不是经过电脑计算出来的,是他被逼入绝境后的放手一搏;如果布林德担心自己那记不靠谱的50米斜长传会导致减分,后面也就没有范佩西头球破门被恶搞成各种飞人形象的故事了。
  世界杯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不存在预先设定的程式,无论是穆勒第一场球就上演“帽子戏法”,还是苏亚雷斯咬人被逐,所有的故事都在主角们的一念之间,是一瞬间的一蹴而就,这是属于全人类的大冒险。一百个球迷心中有一百套最佳阵容,但一定没有电脑替你做主的那一套。
  【练一练】
  (1) 下列关于国际足联官网评分系统的相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采集包括球员传球、射门、抢断等在内的每一个动作数据,是评分系统进行运作的第一步。
  B. 球员每一个动作对球队得分起到正面或负面作用的数据,被代入设计好的程式进行计算。
  C. 将球员的每一个动作简单判定为“ ”与“-”的程式,是基于一种理想化的预先设定。
  D. 根据评分系统对世界杯足球队员进行评判的结果,内马尔、梅西和穆勒都没入选最佳阵容榜单。
  (2) 概括球迷吐槽国际足联官网推出的球员最佳阵容11人名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 B [代入的不是已知的“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数据”,而是球员的动作数据,起正面还是负面作用要经过评分系统计算才能得知]
  (2) ①足球赛不是被预先设定的程式,其过程和结果都不是可以用电脑分析的方式“计算”出来的。
  ②世界杯足球赛的精彩恰恰在于突破程式的大冒险。
  ③每个球迷心中都有一套最佳阵容,肯定与电脑计算得出的不一样。
其他文献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将不同词人同一主题的作品或同一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既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又能有效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和北宋末代皇帝赵佶的《燕山亭》,两位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亡国之君在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与透露出的愁情不尽相同,就可以从景、情、境三方面切入进行比较阅读。景,指作品中表现的景物,形成的画面;情,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情和景的和谐统一下达到的境界
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评价说,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原创性。从大学辍学后,他先后移民到英国和美国。他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所设计的广告不如人意,被公司解雇,只好从事各种零碎的写作项目:旅行手册,电影剧本……他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直到他将一部没能拍成电影的剧本扩写成传记《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并获得1980年的普利策传记奖。  1983年,时任美国
一、选择题  1. A。B项,扪mén。C项,楯shǔn。D项,禊xì。  2. B。A項,倍思亲。C项,熏陶。D项,洞幽烛微。  3. D。“天有不测风云”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用在此句不恰当。  4. B。A项,缺主语。C项,句式杂糅,“体现了”改为“体现的”。D项,重复累赘,“借此”指代不明。  5. A。“改善”较“改变”有方向性;“经济效益”指“经济效率和经济利益”;“改善管理”“提高
穿越到秦朝生活,要怎样打扮才跟得上当时的服饰潮流?不要以为随随便便穿一套古装就行。  发型:披头散发不可取,  发髻扎起来  穿越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脑袋,如果你是短发,还是把头发留长了再去吧。上一期说了,秦朝有一种刑罚叫“髡”,会把受刑者的头发剃掉,所以假如你顶着一头短发在秦朝的街头游走,会被当作有前科的人,被警惕的目光包围。  把头发留长了以后,也要注意发型。别看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各种“披头士”,
学生作文,特别是作论述类文章,破题之后,通常就会引证一句名人名言。这句名言作用很大,肯定是支持了自己想要论说的观点,而且出于名人之口,更增添了此语的权威性。有了这一句名人名言,下文的进一步申说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且慢,引证了这句名人名言,就一定能服人吗?  相互“打架”的谚语格言  比如要谈论历史上有不少事是“故技重演”,是“披着新装演旧戏”,我们可以用一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予以打发;
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摘自《关于独处》  [德国哲学家、作家叔本华 著]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  摘自《汉书》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著]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疫情就是命令,灾难就是号角。当代青年,面对灾难洪流,拒绝惶惶不安,拒绝一切空想,迎“难”而上,以每一个“小我”成就“大我”,以钢铁洪流阻遏灾祸。   灾难,绝大多数都是那么偶然而避无可避。“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对于普通人来说,灾祸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它可以是磕磕碰碰的创伤,也可能是手术刀下的呻吟;它可以是自然灾害的肆虐,也可能是战争带来的离散伤亡……而伴随着灾祸而生的“后遗症”,其对精
开始学写论述类文章后,不少同学觉得文章的过渡、照应等方面较好操作,但在论据的取舍,特别是如何在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统率下,把论据与论证自然又紧密地结合起来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同学在写作时能用事实说话,并且与中心有一定联系,但这样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常常是论据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缺乏分析,导致文章松散无力,缺乏理性思考。  在《“独”》一文中,作者由《梅花》一诗提炼出“孤独是一种智慧”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是功德天下。 ——马云   不要追求去做一个成功者,而应追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读了上述两句话,作为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高三学生,你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人 物: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照明艺术专业2011届学生 熠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