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style扮起来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到秦朝生活,要怎样打扮才跟得上当时的服饰潮流?不要以为随随便便穿一套古装就行。
  发型:披头散发不可取,
  发髻扎起来
  穿越之前,先摸摸自己的脑袋,如果你是短发,还是把头发留长了再去吧。上一期说了,秦朝有一种刑罚叫“髡”,会把受刑者的头发剃掉,所以假如你顶着一头短发在秦朝的街头游走,会被当作有前科的人,被警惕的目光包围。
  把头发留长了以后,也要注意发型。别看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各种“披头士”,可如果你真像他们那样披散着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招摇过市,会遭遇各种鄙视的目光。因为在当时,披散长发是游牧民族的造型,羌人就以披发为美。对于生长在“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士来说,这打扮是无法接受的。孔子就曾大发感慨:要不是当年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自己就得“披发左衽”(“左衽”接下来会讲),跟蛮夷有得一拼了。《晏子春秋》还记载,有一次齐景公披散着头发,飙车出宫门,看门人将他拦住,斥责他“尔非吾君也”。古代典籍专门把齐景公披发造型一事记下来,正因为这是他“君不君”的一个证据。
  正确的发型什么样?看兵马俑的造型就知道了。把头发束起来,绾成发髻,用“笄”(jī,发簪)固定住,再拿一块用来擦汗或防尘的黑布蒙住头发。据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这就是“黔首”一词的由来,“黔”是黑的意思。
  如果你运气好,穿越后成了“士”以上的阶层,还需要在头上戴一顶“冠”。它取材很广,有布制的、皮制的,还有竹制的。把头发盘成髻后,用一块叫“纟丽”(xǐ)的黑帛包住,戴上冠,再用笄穿过冠和发髻,使之固定。
  天子、诸侯、大夫等高级贵族就有权戴“冕”了。冕的外形大体同我们在古装影视剧里见到的那样,头顶有一块名为“延”的长方形板,前后各垂有类似门帘的小珠串,这叫“旒”(liú)。天子垂十二旒,诸侯垂九旒。“冕”往往和“冠”并称为“冠冕”。
  男性士子或贵族年满20岁就要行“冠礼”,这是一种象征成人的仪式。仪式中他们要分别戴上三种不同形制的冠,并由长辈起个“字”,也就是“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的那个“字”。从此以后,除了睡觉、洗澡等少数情况,成年男子基本要一直戴着冠。孔子的弟子子路卷入卫国内乱时,在搏斗中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认为“君子死,冠不免”,居然放弃厮杀,把冠重新戴上系好,敌人就趁机把他杀了。
  不仅男人要把头发全部束起扎成发髻,女人也是一样。女童一般在头顶两边梳一对小髻,类似《仙剑奇侠传》里赵灵儿的发式,这叫“总角”。年满15岁后,要举行女性成人礼“笄礼”,从此以后只梳一个发髻,用笄把头发绾住,因而古代称女性成年为“及笄”。虽然只梳一个发髻,不过高低位置的不同还是能给发型带来一些变化的。
  衣着:穷人穿麻,富人穿丝
  解决了发型问题,再来看衣着。在秦朝,广大劳动人民的衣服普遍是用麻布缝制成的,袖子很窄,下摆也很短,被称为“褐衣”,也叫“裋(shù)褐”。将它染成赭红色,就是刑徒们劳动改造时穿的囚服,叫“赭衣”。
  拿起这件衣服,你要像穿睡袍那样,先把两只胳膊伸进袖子里,再把两边的衣襟“衽”交叠起来,记住要左襟压右襟,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y”字形,这叫“右衽”。一旦搞反,变成“左衽”,那就同“披发”一样,又会惨遭围观甚至鄙视,因为当时人们只有在去世后下葬时才穿“左衽”。
  如果你属于上层社会,就有资格穿丝绸制成的衣服,具体分为绢、缣、纨、绡、绸、罗等很多种,上面织有各种纹饰,地位越高,纹饰也就越繁复。
  以最庄重的礼服“冕服”为例,诸侯的“衮冕”上有“九章”,也就是九种图案,分别为:山、龙、火焰、华虫(雉鸡)、藻(水草)、祭祀用的有虎纹和猴纹的酒器“宗彝”、白色米形花纹“粉米”、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黼”(fǔ)、黑青相间如两弓相背形的花纹“黻”(fú)。在“九章”的基础上加上日、月、星三种图案,就是“十二章”。织有“十二章”的“大裘冕”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周天子穿的。至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他也穿大裘冕;统一天下之后,他的衣着反而变朴素了,穿一种全黑的深衣“袀玄”。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这种衣服符合秦朝尚水德、尚黑色的要求,式样也简洁得多。所以,如果看到时间背景为秦朝的电视剧中出现明黄色龙袍,就尽情吐槽剧组吧。
  请注意,当时人们的衣着与其社会地位严格挂钩。刚才说了,上层人物才能穿丝绸制品,底层民众哪怕再有钱,也不能随便穿着“上等人”才能穿的华丽衣服上街,这一点甚至写入了法律中。《法律答问》专门有一条记载“……毋敢履锦履”,这句话主语不明,但明确限制某类人穿织锦做的华丽鞋子上街。在基本继承了秦朝社会制度的汉朝,出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汉高祖刘邦也曾禁止过商人穿丝绸衣服。
  下装:男人也穿裙子哦
  上衣穿好了,该考虑下装了。现在咱们有长短、款式、材质不同的裤子,女士还有五花八门的裙子可供选择,那时候只有“裳”,一种看起来很像裙子,其实……也就是裙子的衣物可以穿,不论男女。
  只有裙子可以穿就算了,让现代人最难以接受的可能是那时候没有内裤穿!和内裤最接近的是类似短裤的“裈”(kūn),也叫“犊鼻”(牛鼻子)。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俘虏时就穿着它,司马相如卖酒时也穿着它,显然是地位低下者的特有衣着。一般情况下,裙裳里面只有两条“绔”(kù),也叫“胫衣”,其实是两条套在膝盖以上的裤腿,或者理解为“长筒袜”。
  先秦时期人们的坐姿也与不穿内裤相关。当时没有椅子、凳子等家具,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在地上铺一块席子,两膝、两腿接近并拢,膝盖和脚背贴着席面,屁股落在脚跟上,双手扶住膝盖——好吧,其实是跪着。如果准备起身了,就要将屁股抬起、上身挺直,这叫“长跪”,也叫“跽”(jì)。鸿门宴上,樊哙的突然闯入使项羽一惊,“按剑而跽”,这是他下意识准备起身自卫。不过“跽”更多时候是用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范雎第一次见秦昭王时,秦昭王虚心请教,就是“跽而请曰”。
  这种坐姿相当难受,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要为图轻松而采取屁股着地、两腿张开的“箕踞”姿势,这在当时是大忌。因为衣裳里面没有内裤,一坐下就什么都暴露出来了,相当不雅观。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就曾箕踞着向秦王叫骂,与其说他粗鲁,不如说是他对秦王的轻蔑。
  由于“绔”往往被“蔽膝”(一种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挡住,外人一般看不见;又由于坐多了磨损比较厉害,因此普通人家都会选择相对粗劣的材质。但如果家里不差钱,就会选择用丝织品来做“绔”,这就是“纨绔”一词的由来。
  也正因为人们都席地而坐,为避免弄脏席子和大家的衣服,进屋前必须脱鞋,这叫“屦(jù)不上于堂”。史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功臣、权臣得以“剑履上殿”的记载,皇帝对他们格外优待,允许他们佩着剑、穿着鞋上殿,这刚好证明,即使是大臣,一般也都要脱了鞋面见皇帝。所以,穿越到秦朝你一定要记得常洗脚洗袜子,不然脱鞋后的脚臭给你拉来的“仇恨”可不是一点点。
  最后,穿好衣裳别忘了系上腰带。它叫“大带”,一般是丝质的,系好后垂下的长带叫“绅”,同样是有身份的人才能用,因此才会有“乡绅”“缙绅”等称呼。腰带外面还有一条革带,可以用来拴挂各种物件,比如剑、用来盛印绶等小物件的小皮袋“鞶”(pán)等。像屈原大夫那样高度自恋的人,还会悬挂各种花花草草。
  秦朝爱美的女性会戴首饰。当时玉制的耳坠已经出现,很多战国墓葬还出土过项链,质地包括绿松石、水晶、骨质等。手镯则既有金属的也有玉的,玉镯上会有谷纹、雷纹、蟠虺(huī)纹等。这些手镯还演变成另一种首饰“臂钏”,用金丝像绕弹簧那样绕上几圈,套在手臂上。
  秦朝这种形制的衣服,后来一直流传了近两千年之久,其中当然有些变化,但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可以说是由此而来,现在人们也称其为“汉服”。古代典籍还赋予了它深远的含义,视之为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华夏”一词的本意,正是衣服与礼仪:“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所以,如果你是汉服爱好者,穿越到秦朝可能会比较容易适应。
其他文献
【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某知名游戏主播曾是省高考状元,读完清华、北大后放弃所学专业,投身自己喜爱的网络游戏行业。目前她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超过100万的关注,微博上也有超过90万的粉丝。  这则“高考状元、名校才女成游戏主播”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质疑她的从业目的:只为赚更多的钱。有同学替她惋惜:不
·“90后”大学初体验·  “教官口哨一声吹,走路感觉就像飞,稍息立正一声吼,全身上下抖三抖。”在这里,教官让你往东,你就不能往西;教官让你蹲下,你就不能站着——这,就是军训。    去年高考,怀着对绿军装的憧憬,我报考了军校,被录取了。报到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办完了所有手续,兴冲冲地来到寝室。  一打开寝室门,我就震惊了,寝室里空荡荡的,竟然只有柜子没有床!看着空旷的地面,我愣是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选择题  1. C。A项,应yìng。B项,颤chàn。D项,颈gěng。  2. D。A项,手足无措。B项,破天荒。C项,磨坊。  3. D。“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不能用于“渐趋分裂”的阵营。  4. C。A项语义赘余,“堪称”含有“可以”之意。B项句首应加上“随着”。D项“加大”缺少宾语。  5. A。与“冰冷”相对的是“温度”,另外从叙述角度的承接上可以确定A项
生物第Ⅱ卷答题评析  杭州学军中学周 红     一、试题内容分析  今年我省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的第Ⅱ卷有30、31两题。其中,30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为知识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对实验的步骤、结果和分析进行准确描述。31题考查了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了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特别强调
近几年,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愈演愈烈。“繁体派”认为,汉字本身就是文化传统,需要保护,不保护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简体派”认为,文字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作为工具,文字的简化是整体趋势,有利于文化更广泛地传播。  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提出,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的有关汉字问题的观点很多是由非语言文字专业人士提出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双新认为,对
玉米结婚  两粒相爱的玉米终于决定要结婚了。  婚礼当天,新娘突然失踪了。新郎万分焦急,一把抓住一直跟着自己的爆米花,问:“你看见我的新娘了吗?”  爆米花害羞地说:“讨厌,人家穿婚纱了嘛!”    坠楼的醉汉  一名醉汉不慎从三楼掉了下来,引来很多路人围观。  一名警察路过,问:“发生了什么事?”  醉汉:“不清楚,我也刚到。”    诚实的汽车商  全家人开着新车出去兜风。突然,车子熄火了,一
要求写作论述类文章的作文题,在审题上大多不会为难大家,会给出一些比较明确的观点,请同学们就此阐述自己的看法、态度。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作家王安忆在选编《给孩子的故事》一书时,选择了不少表现“苦难”和“残酷”的故事,她希望这些故事能“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成长。  有不少教育家并不同意王安忆的这一看法,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多感受世界的温存,少让他们接触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如果将不同词人同一主题的作品或同一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既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又能有效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和北宋末代皇帝赵佶的《燕山亭》,两位有着相似人生经历的亡国之君在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与透露出的愁情不尽相同,就可以从景、情、境三方面切入进行比较阅读。景,指作品中表现的景物,形成的画面;情,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情和景的和谐统一下达到的境界
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评价说,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原创性。从大学辍学后,他先后移民到英国和美国。他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所设计的广告不如人意,被公司解雇,只好从事各种零碎的写作项目:旅行手册,电影剧本……他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直到他将一部没能拍成电影的剧本扩写成传记《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并获得1980年的普利策传记奖。  1983年,时任美国
一、选择题  1. A。B项,扪mén。C项,楯shǔn。D项,禊xì。  2. B。A項,倍思亲。C项,熏陶。D项,洞幽烛微。  3. D。“天有不测风云”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用在此句不恰当。  4. B。A项,缺主语。C项,句式杂糅,“体现了”改为“体现的”。D项,重复累赘,“借此”指代不明。  5. A。“改善”较“改变”有方向性;“经济效益”指“经济效率和经济利益”;“改善管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