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教学变革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语文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如何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把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细化为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要点难点?这些都是我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四新背景下的必须探索的“新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需要老师以系统的眼光去统摄整个单元的教学,不能只注重单篇文本的解读,要注重从主题出发去挖掘文章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高中统编版教材理念新、质量高,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追求结构化的任务设计。而语文教学设计的最基本单位是“单元”。统编版教材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单元设计’与原来的教材内容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它改变了知识点能力点的组织形式,是以主题统领、学生的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应用)为主线的板块式结构。也就是说它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結构化、情景化的知识和实践性、主体性、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核心素养的生成。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也就是说,这里的“单元”是区别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材里的单元,是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大单元”。大单元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立的“学习单元”,不是“教材单元”,也不是“内容单元”。它需要遵循“教材单元”的体例,但可以基于单篇、多篇、桩体等多种形态来设计教学方案。而大单元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是作为一种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它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群文,就是为了形成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突出任务学习、情境学习和群文教学,推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群文阅读”指议题(议论、讨论的话题)统率下的多文本阅读。群文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关系:并列结构的,选文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并列展开,选文间地位平等,如《烛之武退秦师》与《宫之奇谏假道》、《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互证结构的,选文在内容互相可以证明或注解的,如《百合花》《哦,香雪》与孙犁的评论;关联结构的,选文在内容上是关联的,《谏逐客书》和《与妻书》;互补结构的,组合在一起的选文在内容上是互补的,甚至有拓展迁移的,如《乡土中国》与《江村经济》。总之,在群文组合时,一要围绕议题,二要明确群文之间关系,减少组合的随意性,加强群文内部的逻辑关联。基于群文阅读的特点,“群文阅读教学”则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它是多文本在多维度的阅读中聚焦其中的某个维度,
  以议题统整,通过关联整合,让类属性阅读在任务的驱动下,以“结构化的阅读”状态而抵达阅读的广度、厚度、高度和深度,实现“阅读的结构化”建构。
  那么,如何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有无规律可循?下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第五单元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单元导引、学习导示、案例学习任务要求老师自己去了解分析,归纳、设计,然后把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细化为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要点难点。要注意的是单元学习任务和以前的习题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学完一个单元以后的练习,而是对学习任务、教学方法的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编排放在后面,是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老师可参照它来设计每一课的教学,单元的教学,教师用书的编写也会参考。
  其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系统分析:是指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2.整体设计:是指课时教学以前,要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规划,以及整体规划下的课时设计。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活动设计)——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
  因此,老师需要以系统的眼光去统摄整个单元的教学,从核心议题出发去挖掘文章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环节进行特殊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认识。
  第三,根据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文主题 学习任务群”的外在编排形式,反映除了七内在基于互文性理论组织文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利用多文本间相通与差异入手,在比较互文中提炼出核心议题,引导学生打通文本界限,在跨文本、跨文體、跨时代的群文阅读中展开比较阅读,悟出文本要义。
  根据以上分析,谈谈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单元属性和学习任务,确立群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和演讲的一般要求;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群文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服从单元主题,然后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提示。群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几篇文章的异同,然后可以选择一篇来详教,其他的略教。这样既符合了统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群文的大量出现,又解决了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紧的问题。学生课前研读课文,思考并尝试解决四个问题:
  1.画出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2.按顺序列举出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追述马克思的种种贡献,并从《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找出与之相呼应的文字。
  4.根据悼词的写法,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文字缩写成一句话。
  3.阅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对比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指出异同。
  二、注重比较分析,建立文本联系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主题下的两篇演讲词,阅读并尝试写作演讲稿是本单元的任务之一。演讲词一般以口语化为主,而这两篇演讲词语句深奥,以长句为主,表达复杂。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一。相同之二:两文很多语句因为揭示了事物规律而富有哲理、思想深刻,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很有难度。相同之三:两文都涉及到共同的一个人物——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马克思。相同之四:两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来提升演讲效果;都通过精准用词,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相同之五:两文都有严密的说理逻辑。
  两文不一样的地方:其一,虽然都是演讲词,可是第二篇是属于在更为特殊场合演讲的悼词;其二,演讲的场合、对象和目的不一样;其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除了表达观点和说理之外,较之第一篇有更丰富、强烈的情感表达。
  群文阅读特别关注“类”的共性特征,根据这个
  单元的任务及两篇文章的异同,我力图通过有设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积累这一类文本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把落脚点放在“演讲”的阅读经验的积累上。
  三、大单元视域下基于任务驱动的群文阅读教学
  1.以任务为驱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不光改变了学习琐碎、零散、被动、机械、浅表化的现象,更是在真实的情境与任务之中促成学生有目标、有计划主动积极地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单元学习任务,每一课后面都有单篇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要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教学。如果说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任务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表征,活动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分解。基于任务驱动的群文阅读教学就要围绕核心任务,设计梯度分明、逻辑严密的子任务,形成不断延伸扩展的任务链条,引导学生从单元主题、结构章法、写作实践等角度学习探究。
  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成群文的是第2课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歌和第3课的《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围绕本单元议题“青春的价值”,前置单元任务:探索和思考“青春的价值”;独立完成至少一首“青春”诗歌;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班级“青春”诗集。同时在群文阅读教学状态下进行关联整合和任务驱动。
  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驱动,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基于“阅读”并指向“阅读”。任务要依托单元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应该有典型性,分解后的学习活动要具有代表性,学习内容要源于对群文教学价值的挖掘。
  2.关联生活,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要注意在群文本的综合学习情境中,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和社会经验渗透关联。学习情境可以是对生活情境的再现,也可以是符合生活逻辑和学科认知的虚拟。用这些情境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深度思考与学习。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分解的任务三:关注同伴,书写青春;留意同伴日常生活,捕捉青春倩影,用镜头或文字及时记录,并运用学到的诗歌创作方法,创作1-2首诗歌。这一任务设置通过真实任务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学以致用,加强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和创作方法的理解和领悟。同时,这个学习任务设计也指向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基于任务驱动的群文教学设计还应该重视教学整合机制
  那么,应该整合什么?有四个要素:课文内容;写法形式;人物(事件、景物、事物、事理)特点;语言特点。这些又该怎么整合呢?笔者认为应该进行群文本的比较阅读、综合分析、精要概括。其中,对比的分析与综合是重中之重,最好画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据此,展开教学:一读,聚焦文体,异中求同。二读,聚焦内容,异中求同。三读,聚焦情境,同中辨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群文阅读教学中,所选的几个文本共同服务于议题“抱负与使命”,其性质相同、功能一致,因此最适合采用“1 X”模型下的整体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两篇演讲词采用群文联读教学的形式,用三课时完成:第1课时,朗读两篇文章,了解文体知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第2课时,学习演讲词说理严谨、逻辑清晰、思想深刻、表达富有感染力的特点,掌握演讲词文体特征;第3课时,阅读《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对比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指出异同,完成演讲稿的写作纲要。
  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体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的本质属性,即把任务置于实践情境中,把触动学生欲求的任务安放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基于任务驱动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人文主题(落实教材的教育目标功能)、因体而教(根據文体章法特征是教学的出发点)、任务驱动(以探究性学习完成专题项目,深度体验学习过程)、素养旨归(通过微专题群,落实课标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大单元视域下基于任务驱动的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首先要服从大单元目标,议题统整,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关注学习提示。其次,在充分解读单元文本、挖掘文本价值、了解知识体系之后,运用互文性理论,围绕对应的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实现。
  [作者通联:福建宁德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21年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荣获战功,退役后深藏功名,带领家乡群众建设家园的老英雄孙景坤赫然在列。  孙景坤出生在1924年,24岁时,他告别新婚妻子,毅然从军,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和海南岛等战役,战功赫赫,并于194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孙景坤跟随部队从家乡丹
外交领域的工作有时需要借助政府之外的力量。在过去十几年间,日本与中韩两国曾几度面临民族感情对立、政府交流几近断绝的危急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难以对改善民众情绪采取有效措施,舆论波动反而会对政府外交造成负面影响。无论在日本、中国还是韩国皆是如此。这正是政府外交的困境所在。  在政府无法妥善采取应对、开展交流的情况下,就需要依托民间智库的力量填补空白。这正是言论NPO与中韩两国积极共建民间对话平台的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型公立医院不断探索多院区的发展模式,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院区的建设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公立医院通过兴建新院区来打破所受地理距离、医院规模等因素的限制,不断推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患者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缓解城区大型公立医院日趋饱和的状态,与其他院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但是医院一院多区的发展必然给医院管理带来新的考验,尤其是突然爆发式增长的人力资源需求。在新院区建设初期如何有效破题公立医院多院区人力资源配置,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
摘 要 虽然当前的语文教学明确地提出了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要求,但是很多教师不明白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到底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怎么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导致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些问题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作用;方法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教材中融入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