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中有效提问设计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提问是教学的催化剂,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优化课堂提问艺术,提高有效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
  一、提问和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情绪饱满、欲罢不能,教师的精彩提问功不可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有效提问所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引导学生趋向于教学目标。
  (2)科学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提问题,既要符合事实,又要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和深入探究的意义。如:在学完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后,提出总结性问题:拉马克强调变异是定向的,达尔文强调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你如何理解?
  (3)公平性。有效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当用问题表明他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而言,他们都明白将被平等地提问,并为此作好准备。目前学校的大班化教学现状,要做到公平,对教师来讲也的确是一种挑战。
  (4)时效性。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发问,既有知识的运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华指导,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提问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一些教师(老教师中常见),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进度,往往从上课讲到下课,始终由自己唱主角,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完全忽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无效性提问。不假思索,简单提问,象哪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口头禅问题充斥课堂,一堂课问题贯穿始终,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无暇思考,更谈不上深刻理解,表面上是提问,实际是灌输,至少也是无效的问题。
  (3)小范围提问。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凭自己的喜好提问少数学生或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这样失去了反馈真实信息的作用。
  (4)提问不明确。问题表达含糊,甚至不知所云,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真实意图,也就无法回答。
  四、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1. 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①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②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意义,:“适当难度的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得解答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 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4. 学会自主提问,学会相互倾听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看法,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提问”、“倾听”及对问题的回应中,提高自己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后,提问学生:这种方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才谈得上解决问题。现象人人可见,甚至熟视无睹,有几人能从日常所见中提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呢?孟德尔解决的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不也说明了自主提问的重要性吗?
  有效的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学的装饰,而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思想上。健康向上的思想能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该时期重视的是“人”的因素,因此该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体现社会的价值走向,并且体现了对学生个人主体性的重视与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本文将据此讨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
摘 要: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教学活动。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具备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如果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这样的情境我们宁缺毋滥,要坚决摒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浅析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也称教学活动。根据其创设介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成故事情境
摘 要:语文写作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太愿意完成的内容,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更是较为陌生。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写作能力,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调整,教师也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法之道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改”要求。因而我们要重视语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
目的 探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126例初产妇,数字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采取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
期刊
怅然地仰望着天空,却寻不到漫天的繁星,舞动的月光。漆黑的夜晚,徒是无边的黑暗,无尽的孤寂。深吸一口气,不是泥土、青草、鲜花拍合成的自由的气息,却只有满口令人窒息的烟尘与黄沙。我多想逃离这里,逃离烦恼与压抑。可是,这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笼子禁锢了我,逃也逃不开。我寻觅着,寻觅着心灵的那方净土,寻觅着一望无垠的田野与天空……  记忆中,故乡在哪里,自由与快乐就缠绵在哪里。没有林立的水泥高楼,没有喧嚣的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