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提问是教学的催化剂,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优化课堂提问艺术,提高有效提问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
一、提问和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情绪饱满、欲罢不能,教师的精彩提问功不可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有效提问所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引导学生趋向于教学目标。
(2)科学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提问题,既要符合事实,又要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和深入探究的意义。如:在学完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后,提出总结性问题:拉马克强调变异是定向的,达尔文强调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你如何理解?
(3)公平性。有效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当用问题表明他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而言,他们都明白将被平等地提问,并为此作好准备。目前学校的大班化教学现状,要做到公平,对教师来讲也的确是一种挑战。
(4)时效性。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发问,既有知识的运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华指导,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提问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一些教师(老教师中常见),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进度,往往从上课讲到下课,始终由自己唱主角,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完全忽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无效性提问。不假思索,简单提问,象哪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口头禅问题充斥课堂,一堂课问题贯穿始终,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无暇思考,更谈不上深刻理解,表面上是提问,实际是灌输,至少也是无效的问题。
(3)小范围提问。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凭自己的喜好提问少数学生或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这样失去了反馈真实信息的作用。
(4)提问不明确。问题表达含糊,甚至不知所云,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真实意图,也就无法回答。
四、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1. 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①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②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意义,:“适当难度的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得解答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 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4. 学会自主提问,学会相互倾听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看法,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提问”、“倾听”及对问题的回应中,提高自己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后,提问学生:这种方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才谈得上解决问题。现象人人可见,甚至熟视无睹,有几人能从日常所见中提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呢?孟德尔解决的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不也说明了自主提问的重要性吗?
有效的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学的装饰,而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
一、提问和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情绪饱满、欲罢不能,教师的精彩提问功不可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有效提问所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提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引导学生趋向于教学目标。
(2)科学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提问题,既要符合事实,又要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和深入探究的意义。如:在学完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后,提出总结性问题:拉马克强调变异是定向的,达尔文强调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你如何理解?
(3)公平性。有效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当用问题表明他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而言,他们都明白将被平等地提问,并为此作好准备。目前学校的大班化教学现状,要做到公平,对教师来讲也的确是一种挑战。
(4)时效性。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发问,既有知识的运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华指导,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提问效果。
三、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一些教师(老教师中常见),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进度,往往从上课讲到下课,始终由自己唱主角,学生只是听众和观众,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完全忽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无效性提问。不假思索,简单提问,象哪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一类毫无启发性的口头禅问题充斥课堂,一堂课问题贯穿始终,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无暇思考,更谈不上深刻理解,表面上是提问,实际是灌输,至少也是无效的问题。
(3)小范围提问。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凭自己的喜好提问少数学生或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这样失去了反馈真实信息的作用。
(4)提问不明确。问题表达含糊,甚至不知所云,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的真实意图,也就无法回答。
四、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1. 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比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提出:①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为什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②在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后,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能产生更大量抗体?两个问题,即包含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现出本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2.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意义,:“适当难度的问题应该成为人们揭示真理奥秘征途中的路标,同时又是人们在问题获得解答后的喜悦感中的珍贵纪念品”。这句话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程度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 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使学生感到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4)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4. 学会自主提问,学会相互倾听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看法,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提问”、“倾听”及对问题的回应中,提高自己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后,提问学生:这种方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才谈得上解决问题。现象人人可见,甚至熟视无睹,有几人能从日常所见中提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呢?孟德尔解决的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不也说明了自主提问的重要性吗?
有效的课堂提问绝不是教学的装饰,而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