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晨光的年轻画家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秀泽,1981年生,贵州省榕江县人,侗族,现居北京。早年拜湖北美术教育家季士林先生为师学习国画。2008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师从著名花鸟画家詹庚西先生。2011年研读于中国工笔画学会工笔画高级研修班,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李魁正先生。2015年研读于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翰墨艺术书法高级研修班,师从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贵州省黔东南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会理事、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获奖:
  2014年作品《晨妆》荣获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4年作品《瑞雪》荣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5年作品《故园晨韵》荣获第三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2015年作品《晓雾晨风》荣获“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
  烂漫的家园在少年杨秀泽心间就留下了五彩缤纷的梦。这个梦,随时光岁月,在他眼里,心里,手里,画里,不断躁动,不断变幻,不断升华。努力成为一个让人敬佩的画家成了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侗族临水而居,以坚韧敏锐、勤劳善良、谦逊智慧而著称。近代,粟裕大将是其典型代表。杨秀泽这个出生贵州榕江的侗族小伙,学画过程,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在苦斗里奋进,在挫折中成长,终于得到画坛肯首,社会称赞。
  他从小对美丽颜色就有特殊的爱,大人给他几支带色的笔,他会不哭不闹涂鸦几个钟头。从小就对美术情有独钟,十七岁开始远离家园拜师求艺。他的启蒙老师是湖北宜昌的刘芳绪先生。先生回忆其弟子的时候动情之极,说:“秀泽不是最有悟性的弟子,但绝对是最执着刻苦的弟子。过年的时候,别人都回家团聚了,他一个人在空大的教室不停地画,任除夕之夜的鞭炮鸣响,他依然醉在他的绘画之中。”
  八十多岁写意画家、教育家季士林先生,早已不收弟子,但也终于被秀泽的诚恳、执意,才气所打动,最后破例收为入室弟子。能成为季先生的学生秀泽是幸运的。他在季先生博大深厚的艺海里感受到了中国写意画的奇妙,领悟了东方艺术的真谛,学习了先生慎密奇妙、生动自然的绘画风格。季先生收秀泽为入室弟子应该是欣慰的,他除了没辜负先生精进画艺的期望外,还像亲人一样照料先生的生活起居,为先生求医问药,照顾先生无微不至。先生去世后,每年清明,他都要买上一束鲜花、摆上先生的相片然后鞠躬悼念,接着向先生汇报艺术感悟和艺术成绩。他把对先生的无限感恩和敬仰寄托于每年清明的祭奠。
  美丽的彩虹总在风雨之后升腾。秀泽得到了季先生的真传,再加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论绘画理论和实践都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他如愿以偿考入了中国国家画院。国家画院,这是见习艺术奇葩的平台,练就艺术大师的熔炉。在这个艺术天地里他投在花鸟画大家詹庚西先生门下,潜心钻研,刻苦修为,在着墨、构图、造境方面求变、求美、求意,有了本质的突破,绘画艺术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杨秀泽成为中国画坛带着晨光、不可斜视,特具实力灵气的青年画家。
  看过他的画很多也很久了,给人最深刻的感觉有三点:
  其一,自然灵动、野趣横生。读他的画,如同欣赏自然界中的山水花鸟,只不过更集中、更典型、更美好。那些花草各有神韵,那些鸟儿各具情态,那些山石流水活脱生动盎然成趣,那些树木招展着大千世界的悠然美好,画中的一切清新自然地表现了大自然活生生的本源的自然存在。
  其二,细腻工笔、诗境写意。他的画往往是工笔与写意共存的,用写意凸显工笔之主题,用工笔反衬写意之意境,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主题具象与朦胧意境并存,给人一种如诗的画、如画的诗,朦胧中有清晰、清晰中存朦胧的诗画感觉。在给人清新美感的同时还给人以想象升华的含蓄空间。
  其三,艳而不俗、满而不繁。春夏秋冬的花卉开放在他的绘画中,花们的笑脸,赏心悦目,生动妖艳,过目不忘。没有俗气,没有郁结,没有呆板,没有做作,他的线条通过丹青色道把需要表达的东西推到很文化的极致。他的构图比较丰满,但不繁琐、冗赘,总给人生机勃发、葱茏向上的视觉刺激。
  杨秀澤是我们侗族同胞,是我的老乡,那张清秀的脸和几分忧郁的气质一见就让人喜欢,那绝对是诗人和画家才特有艺术气质。诚然,这些都带有老乡和民族同胞的偏爱情感,
  可是,真正进入他的艺术世界,知晓他的成就,更会对他产生由衷的喜欢和佩服。1981年出生的他不仅得了名师真传,走进了国家画院,而且在全国各地举办画展,曾多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型展览中获奖。凭他的天赋和勤劳以及他现在的实力,加之詹大师的恩泽,杨秀泽将成为中国画坛名满神州的大画家,成为我们侗民族为其骄傲的艺术家。我坚信我的拙眼和判断。
其他文献
建立联系机制聚民心。建立了“四个一”(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民情记录本、一篇民情调查稿、一份民情回访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了挂包计生贫困户责任制,组织计生干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人口计生政策。  建立帮扶机制安民心。本着尊重人、关心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建立了“3 10惠民机制”,开展了“生育关怀十大行动”,让计生家庭感到光荣、得到实惠。  建立服务机制贴民心。按照“计生、优生、民生”并重的要求
在缅甸掸邦高原西南部,有一个茵莱湖。常年生活在这片水域上的缅甸人,被称为“逐水而居的人”。他们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当地渔民至今还保留着“独脚划船”的习惯,这在全缅甸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近,我有幸来到缅甸茵莱湖采风,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捕鱼方式,使我大开眼界,啧啧称奇。我看到茵莱湖上的渔船形状纤长,渔民在船尾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来操纵船桨,与划桨的脚同侧的手控制方向,另一侧
近来,沪通两地隆重纪念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诞辰173周年,王个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在电视报刊,乃至网络上广为传播,不仅使我对这两位19世纪、20世纪吴门国画艺术的大师与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产生莫大的敬仰,而且对我的忘年交、亦师、亦友、亦父的吴派海门嫡传弟子,在京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林心传先生与他的艺术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中国美术史来说,吴昌硕大气磅礴的绘画艺术,是清末鸦片战争以来,备受蹂躏的
序  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此序叙写之时,传来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好消息。她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国人望眼欲穿盼自然科学获诺奖,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而于我则更急切地盼望,科学家们也能快些研究创制一种特效抗癌药品,有效抑制全球猖狂肆虐的病魔,我想既然一个药学家抓住了青蒿,让全球无数疟疾患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久将来,经过
暖暖的色调,幽默的故事,让孩子忍不住读上一遍又一遍,享受韵律乐趣的同时,也会懂得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大概也是狐狸的感悟。基本信息:  书名:《晴朗的一天》  作者:(美)诺尼·霍格罗金  编绘:(美)诺尼·霍格罗金  译者:阿甲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ISBN:9787543473638作者简介:  诺尼·霍格罗金,美国作家、
8月9日,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专题研讨班在新余举行。研讨班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专题研讨班精神,总结前7月江西省卫生计生工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丁晓群讲话。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致辞。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晓琼、万筱明、曾传美、朱烈滨,省纪委驻省卫生计生委
在水墨晕染之下,魏云涛挥洒笔墨畅抒心意,朦胧中现隐约,隐约中觅故事,故事中又有良多他自身的感触与深思。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游荡摇曳着,慢慢地,慢慢地,便看到海天一线处升起的朝阳,十分耀眼,指引着他拨动船桨找到方向与归途。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看着他画的山水画,就如在欣赏修行者的行走,一画即一步,前路漫漫,不敢停歇,荆棘丛生,亦不言放弃。由衷地喜欢
青春是灵动的、斑斓的、甚至是充满乐感的,如果一旦她与艺术发生亲密地碰撞,或许瞬间便会爆发出满园春光,绽放出火树银花。  有这么一个颜值特高的90后花季女孩,截止记者采访她时才20出头,这正是如今通常情况下年轻人读大学的时光,可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女孩却是早已读完大学本科又进入军营的大熔炉进行了冶炼,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淬火几年之后又进入社会的海洋遨游近两个年头了。在这般青葱的年龄标杆内,已划过了这么丰富
陈传席,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法国Queens大学教授。曾任美国Kansas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虽然,我曾评吕凤子为当代逸品第一大家,但是对于吕凤子个人来说,品德第一,功业第二,学问第三,书画第四。  中国人的传统,立德是最重要的。古人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像吕凤子这
说起豆腐,可谓家喻户晓。这一可以常年生产又不受季节限制的中国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是大众餐桌上的常见之物。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在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有一座洙泗书院,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一边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