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熏豆腐

来源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豆腐,可谓家喻户晓。这一可以常年生产又不受季节限制的中国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是大众餐桌上的常见之物。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在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有一座洙泗书院,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一边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一边聚徒讲学,这座讲堂所在的村子,被命名为“书院村”。书院村不仅因为坐拥这座儒家书院的祖庭而声名远播,还因为几乎家家户户会做熏豆腐而名扬周边。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到曲阜,衍圣公曾以满汉宴来招待他,虽然摆上桌的都是美味珍馐,但根本提不起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的胃口,于是一道道菜怎么端上来的又怎么被原封不动地端了下去,衍圣公派人传话给厨师,让其赶快想办法。于是,厨师做了几道当地特色菜,乾隆皇帝食用之后赞不绝口,其中就有“熏豆腐”。
  说起熏豆腐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以前,书院村有韩家兄弟两个,都以做豆腐为生,韩家的老二,有一年遇上了三伏连阴天,做的豆腐有一多半没有卖出去,为防止时间长了变质,他就切成块放在箅子上晾着,但在烧火时,不注意把箅子烧着了,上面的豆腐有的烧煳了,有的熏黄了。韩家人不舍得全扔掉,就把那些熏黄而未煳的豆腐放在盐水里煮了煮,一吃觉得味道很不寻常,便送给“老客户”衍圣公品尝,衍圣公吃后也觉眼前一亮,又放上桂皮等作料一煮,更有说不出的美味。

  到底是民间传说,真伪暂且不论,但熏豆腐别有风味那是出了名的。我从小随父母迁于书院村居住,可以说是在书院村长大的,到小伙伴家玩的时候,经常遇见其家里大人在做熏豆腐。他们先将切好的长宽约五六厘米、厚约二厘米的豆腐块整齐地码放在刷过食用油的铁篦子上,然后再在上面搭上一层铁篦子,白嫩嫩的豆腐就被夹在中间了。第二层的铁篦子下面是铺好的锯末(是指在进行木材加工时因为切割而从树木上散落下来的树木本身的沫状木屑)。现在有专门的锯末制造机,以前可没这么方便,这一做熏豆腐不可或缺的材料需要专门向家具厂讨要。毕竟“人多锯末少”,有不少人家为了制造锯末,专门买来锯子等工具,在家自制。点燃的锯末并不出现明火,而是冒出一缕缕轻烟,炙烤着豆腐块的底面。半个小时之后,两个人小心地将铁篦子翻过来,再烤已经抹好油的另一面。如此反复数次,待豆腐呈棕黄色,就可以取下放在水里浸泡了。浸泡一夜之后,第二天放在推车上,或直接送到餐馆食堂,或到其他村子里沿街叫卖。为了方便控制浸泡的时长又不耽误第二天出售,豆腐一般在下午进行熏制,所以,黄昏时分,整个村庄都被浸在轻烟薄雾里,并散发出浓郁的木香。

  做好的熏豆腐可直接食用,表层结实,里面细白鲜嫩,味道微苦,但这种苦不同于一般的纯苦,而是苦中带香。我最喜欢的是用芫荽炒熏豆腐,两种味道结合在一起,再配以红辣椒相佐,咬上一口,便唇齿留香,让人忍不住想吃第二口。现在在曲阜,流行最广的一种吃法是“豆腐锅”,集市的路边,一口大锅正冒着热气,熏豆腐在五花肉以及桂皮、辣椒、茴香等作料的炖煮之下,散发出阵阵香气,最后浇几勺新熬制的辣椒酱,令人回味无穷。如果你有雅兴,再啜一口孔府家酒,辣味与香味在舌尖共舞,活脱脱赛过神仙日子。孔子曾經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在饮食方面追求的是简朴而平凡,熏豆腐其本身的特质恰恰符合孔子的这种观点。
  如今在曲阜,无论是高规格的宴席还是道路两旁的小吃摊,随处都能寻见熏豆腐的影儿。各路宾客汇集曲阜祭拜孔子先师,在悠远深邃的《论语》声中品尝一下熏豆腐等特色美食,带着一份对心灵的洗涤与熏陶以及唇齿间的余香,又奔向世界各地。
其他文献
2016年6月6日,《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
建立联系机制聚民心。建立了“四个一”(一张民情联系卡、一个民情记录本、一篇民情调查稿、一份民情回访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了挂包计生贫困户责任制,组织计生干部经常进村入户宣传人口计生政策。  建立帮扶机制安民心。本着尊重人、关心人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建立了“3 10惠民机制”,开展了“生育关怀十大行动”,让计生家庭感到光荣、得到实惠。  建立服务机制贴民心。按照“计生、优生、民生”并重的要求
在缅甸掸邦高原西南部,有一个茵莱湖。常年生活在这片水域上的缅甸人,被称为“逐水而居的人”。他们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当地渔民至今还保留着“独脚划船”的习惯,这在全缅甸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近,我有幸来到缅甸茵莱湖采风,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捕鱼方式,使我大开眼界,啧啧称奇。我看到茵莱湖上的渔船形状纤长,渔民在船尾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来操纵船桨,与划桨的脚同侧的手控制方向,另一侧
近来,沪通两地隆重纪念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诞辰173周年,王个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在电视报刊,乃至网络上广为传播,不仅使我对这两位19世纪、20世纪吴门国画艺术的大师与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产生莫大的敬仰,而且对我的忘年交、亦师、亦友、亦父的吴派海门嫡传弟子,在京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林心传先生与他的艺术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中国美术史来说,吴昌硕大气磅礴的绘画艺术,是清末鸦片战争以来,备受蹂躏的
序  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此序叙写之时,传来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好消息。她为人类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国人望眼欲穿盼自然科学获诺奖,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而于我则更急切地盼望,科学家们也能快些研究创制一种特效抗癌药品,有效抑制全球猖狂肆虐的病魔,我想既然一个药学家抓住了青蒿,让全球无数疟疾患者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久将来,经过
暖暖的色调,幽默的故事,让孩子忍不住读上一遍又一遍,享受韵律乐趣的同时,也会懂得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大概也是狐狸的感悟。基本信息:  书名:《晴朗的一天》  作者:(美)诺尼·霍格罗金  编绘:(美)诺尼·霍格罗金  译者:阿甲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ISBN:9787543473638作者简介:  诺尼·霍格罗金,美国作家、
8月9日,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专题研讨班在新余举行。研讨班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专题研讨班精神,总结前7月江西省卫生计生工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丁晓群讲话。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致辞。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晓琼、万筱明、曾传美、朱烈滨,省纪委驻省卫生计生委
在水墨晕染之下,魏云涛挥洒笔墨畅抒心意,朦胧中现隐约,隐约中觅故事,故事中又有良多他自身的感触与深思。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游荡摇曳着,慢慢地,慢慢地,便看到海天一线处升起的朝阳,十分耀眼,指引着他拨动船桨找到方向与归途。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看着他画的山水画,就如在欣赏修行者的行走,一画即一步,前路漫漫,不敢停歇,荆棘丛生,亦不言放弃。由衷地喜欢
青春是灵动的、斑斓的、甚至是充满乐感的,如果一旦她与艺术发生亲密地碰撞,或许瞬间便会爆发出满园春光,绽放出火树银花。  有这么一个颜值特高的90后花季女孩,截止记者采访她时才20出头,这正是如今通常情况下年轻人读大学的时光,可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女孩却是早已读完大学本科又进入军营的大熔炉进行了冶炼,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淬火几年之后又进入社会的海洋遨游近两个年头了。在这般青葱的年龄标杆内,已划过了这么丰富
陈传席,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法国Queens大学教授。曾任美国Kansas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虽然,我曾评吕凤子为当代逸品第一大家,但是对于吕凤子个人来说,品德第一,功业第二,学问第三,书画第四。  中国人的传统,立德是最重要的。古人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像吕凤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