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黄石市按照组织部门服务中心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有序推进干部交流工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推进干部交流。坚持把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岗位作为锻炼使用干部的第一阵地,对长期在艰苦、复杂岗位工作,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适时予以提拔重用。围绕选好配强发改、经信、商务、招商、信访维稳、开发区、各工业园区等领导班子,整合全市干部资源,选拔10名优秀干部任职;在市直部门选拔5名能力突出、熟悉经济运行和经贸工作、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任县(市)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或者到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岗位任职;从经济战线或信访维稳部门选拔5名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实绩突出的科级干部到副县级岗位任职。
围绕配强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交流。按照重要岗位重点配备的要求,对县(市)区、乡镇党政正职、市直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干部资源,坚持选优配强,对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打破地区、行业、资历、身份界限,通过交流予以解决。重点加强对市管班子正职的选拔,适时试行在市一级一定范围内,差额推荐5名左右的正职提名人选,进行差额考察后,等额确定拟任人选的初始提名办法,切实建强“一把手”队伍。
围绕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推进干部交流。通过上下交流、异地交流、公开选拔等形式,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充分运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成果,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启动实施从市直单位选拔4名左右31周岁(到下次换届35周岁)以下领导干部到县(市)区任职,从县(市)区选拔4名左右31周岁以下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市直经济建设主战线领导岗位上任职。
围绕树立面向基层的用人导向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基层一线干部成长链,形成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对长期坚持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通过适时交流安排到市直单位或提拔重用进领导班子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启动选拔3名左右乡镇主职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从城区选拔2名左右有乡镇(街道)主职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推进干部交流。坚持把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岗位作为锻炼使用干部的第一阵地,对长期在艰苦、复杂岗位工作,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适时予以提拔重用。围绕选好配强发改、经信、商务、招商、信访维稳、开发区、各工业园区等领导班子,整合全市干部资源,选拔10名优秀干部任职;在市直部门选拔5名能力突出、熟悉经济运行和经贸工作、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任县(市)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或者到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岗位任职;从经济战线或信访维稳部门选拔5名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实绩突出的科级干部到副县级岗位任职。
围绕配强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推进干部交流。按照重要岗位重点配备的要求,对县(市)区、乡镇党政正职、市直单位正职领导干部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干部资源,坚持选优配强,对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打破地区、行业、资历、身份界限,通过交流予以解决。重点加强对市管班子正职的选拔,适时试行在市一级一定范围内,差额推荐5名左右的正职提名人选,进行差额考察后,等额确定拟任人选的初始提名办法,切实建强“一把手”队伍。
围绕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推进干部交流。通过上下交流、异地交流、公开选拔等形式,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充分运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成果,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启动实施从市直单位选拔4名左右31周岁(到下次换届35周岁)以下领导干部到县(市)区任职,从县(市)区选拔4名左右31周岁以下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市直经济建设主战线领导岗位上任职。
围绕树立面向基层的用人导向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基层一线干部成长链,形成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对长期坚持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通过适时交流安排到市直单位或提拔重用进领导班子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启动选拔3名左右乡镇主职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从城区选拔2名左右有乡镇(街道)主职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