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轻松的接受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我们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生活化教学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很荣幸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从事着思品教学,对塑造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格,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呀。思想品德课课堂是师生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连。让课堂回归生活,不是让生活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重视学生个体感情的需求,激励学生勇敢地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塑造自己的品格,终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一、以生为本,情境诱人
生活是学生的真实本真,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课堂回归生活的一个基本思路。课堂中,我们经常把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拉到学生中间,转化到学生身上,是道德理论生活化,道德规范人性化,并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情境诱人,使内容富有逻辑性的层层深入,从而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
例如,在講到“创新时,我们共同探讨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诱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堆过雪人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堆过”!
那,你们卖过雪人吗?大家目瞪口呆,非常想知道“卖雪人”的情境,这时,我放出多媒体卖雪人的情境:
村民景区卖雪人30元/个 半天赚上千 龙泉山村民发了“雪人财”
前瞻网摘要:近几天,暖冬突然结束,春雪突降全国上下一片白茫茫。在四川成都的龙泉驿区,龙泉山当地村民堆雪人卖给游客,一个雪娃娃卖价20-30元。有人,半天收入竟然达上千元!
2014年的第一场雪突降,成都市民纷纷驾车上龙泉山赏雪。10日中午开始,从龙泉山到成都城区的路上,出现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回城的汽车纷纷顶着各式各样的雪
附近农民也抓住商机发一把“雪人财”。“这个马多少钱?”“30元,没得少!”一农家乐老板向师傅忙着跟买主对答。几个年轻人在旁边用塑料桶、金属盆做模子,用平时削桃子的水果刀造型。几分钟时间,一套雪人就在他们手中诞生。
正在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时,我引出了“创新”思维……
可见,生活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思品课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依生为重,以情育人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注重学生对于家庭、学校、集体、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例如,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在上“天下父母心”这一课之前,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让学生思考: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菜时最好需要他人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这位老师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以情育人,达到思想的升华。
三、注重生活,践行历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局限在书本和教室,教学封闭、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生活,感悟生活,需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育人资源,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这里所讲的“生活实践”,既包括哲学意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又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在校园内参与教学的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的活动,如辩论、模拟扮演,以及通过收集材料举办展览、出壁报等。尽管后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活实践活动,但它们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能力,体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例如,在讲“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一内容时,如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空洞的说教,单调的言辞,肯定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心弦。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得到体验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种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基于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化教学正是德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初中思品课改革的思路。人们都说,生活是我们的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确实如此,只有从生活中发现,从学生身上寻找,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渗透教育,最终我们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育人的功效。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会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很荣幸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从事着思品教学,对塑造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格,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呀。思想品德课课堂是师生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连。让课堂回归生活,不是让生活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重视学生个体感情的需求,激励学生勇敢地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塑造自己的品格,终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一、以生为本,情境诱人
生活是学生的真实本真,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课堂回归生活的一个基本思路。课堂中,我们经常把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拉到学生中间,转化到学生身上,是道德理论生活化,道德规范人性化,并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情境诱人,使内容富有逻辑性的层层深入,从而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
例如,在講到“创新时,我们共同探讨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诱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堆过雪人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堆过”!
那,你们卖过雪人吗?大家目瞪口呆,非常想知道“卖雪人”的情境,这时,我放出多媒体卖雪人的情境:
村民景区卖雪人30元/个 半天赚上千 龙泉山村民发了“雪人财”
前瞻网摘要:近几天,暖冬突然结束,春雪突降全国上下一片白茫茫。在四川成都的龙泉驿区,龙泉山当地村民堆雪人卖给游客,一个雪娃娃卖价20-30元。有人,半天收入竟然达上千元!
2014年的第一场雪突降,成都市民纷纷驾车上龙泉山赏雪。10日中午开始,从龙泉山到成都城区的路上,出现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回城的汽车纷纷顶着各式各样的雪
附近农民也抓住商机发一把“雪人财”。“这个马多少钱?”“30元,没得少!”一农家乐老板向师傅忙着跟买主对答。几个年轻人在旁边用塑料桶、金属盆做模子,用平时削桃子的水果刀造型。几分钟时间,一套雪人就在他们手中诞生。
正在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时,我引出了“创新”思维……
可见,生活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思品课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依生为重,以情育人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注重学生对于家庭、学校、集体、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例如,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在上“天下父母心”这一课之前,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让学生思考: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做菜时最好需要他人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这位老师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以情育人,达到思想的升华。
三、注重生活,践行历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局限在书本和教室,教学封闭、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生活,感悟生活,需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育人资源,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这里所讲的“生活实践”,既包括哲学意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等,又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在校园内参与教学的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的活动,如辩论、模拟扮演,以及通过收集材料举办展览、出壁报等。尽管后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活实践活动,但它们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深刻认识事物,提高能力,体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例如,在讲“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一内容时,如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空洞的说教,单调的言辞,肯定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心弦。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得到体验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种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基于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化教学正是德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初中思品课改革的思路。人们都说,生活是我们的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确实如此,只有从生活中发现,从学生身上寻找,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渗透教育,最终我们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育人的功效。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会迸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