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封界的三代天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的腰封是指包裹在图书封面外的一条纸带,带有两个勒口,覆盖在封面或护封上面。这条纸带的宽度一般是图书高度的三分之一,也有更大的,甚至有占据封面三分之二的,通常裹在书的中部或底部,叫作横封,最为常见;也有竖着的,叫作竖封。
  公认的腰封的发源地是日本,其灵感来源不知是否与和服的腰带有关。
  1957年,在日本出版的《危险な毒花》一書,就已经带有一条红色的腰封,这本书是日本著名摄影家常盤刀洋子的写真集,当属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带腰封的书了,腰封上不但有书名、推介语,而且标明了该书写真数量和价格。
  改革开放后,日本的腰封传播到了我国港台地区,并渐渐进入了内地。现在比较公认的大陆最早的腰封出现在1998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相约星期二》一书,带有写着“余秋雨教授作序推荐”的腰封。
  当时,这条腰封占据整个封面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在大红底色上印着黄白大号字“余秋雨教授推荐并作序”。那时,余秋雨的名声如日中天,还没有得到“余泪目”的封号,这本书腰封上的标注对书籍销售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从此,腰封登陆内地图书市场。
  后来,余秋雨经常作为推荐人出现在腰封上,因此被称为“腰封帝”。如果以辈分而论,余秋雨可算是腰封界第一代天王。那时,腰封上有他的名字,书籍销量都会上升,因此,即使无法取得他的推荐语,也要想方设法与他搭上关系。
  其后,腰封界第二代便是知道分子的天下。“知道分子”这个名词和概念产生于2001年,发明者为中国著名作家王朔。知道分子是指那些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甚至还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热心社会观察和文化观察但是没有到达知识分子的程度的人士。
  知道分子作为一个新的社会亚精英群体,理所当然成为书籍推荐的热门人选,其中,梁文道、柴静、陈丹青、易中天、蔡康永因为频繁出现在腰封上,都曾被命名为腰封小王子或小公主。
  其中,梁文道因为推出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以“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的鲜明形象大受好评,成为“初代腰封小王子”,一时号称“有井水处,必有梁氏腰封”。其后,虽有无数人追赶,都难以撼动他的地位,是为腰封界第二代天王。
  再后来,随着腰封泛滥,在中国,“腰封”几成“妖封”,名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于是,书商们只好另辟蹊径,寻找那些无法拒绝的人——因为,他们或许压根不知道上了腰封这件事。这其中,各国总统政要遂成热门人选,这个群体,以上位快速而晋升为腰封界第三代天王。
  当然,腰封只是一种书籍的推介手段,本身并无对错之分。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总不能人云亦云,所以,面对浩如烟海的腰封海洋,我只能用小S和吴佩慈腰封推荐的书回应了:别相信任何人!
其他文献
乔治·桑,1804年出生于巴黎。在同时代人的眼中,她的生活方式惊世骇俗。她靠写作养活自己,和丈夫离婚,与男人和女人恋爱。她独立生活,我行我素地穿梭于巴黎和法国其他地方——高兴时经常穿男装,抽雪茄也是常事。她质疑社会,拒绝社会的性别分类。在一个普遍认为只有男人才该拥有职业生涯和野心,并实现自我愿望的世界中,她是成功的。   高尚的知性主义贯穿于“披头族”的目标和态度中,而艾伦·金斯堡的眼镜是对它的
1988年的元旦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天晚上,我买了两张票,请哈文看演出。她还真来了。站在一片核桃林旁边,我说:“哈文,我是个很认真的人。我爸说,让我上大学找个女朋友,我看你挺好的,就愿意你当我女朋友。凭我这条件,你吃亏吗?要么你现在就宣判我‘死刑’,我就再没这念想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要么你就……”本来我是打好腹稿的,说着说着就即兴发挥了,最后一弯腰,从地上拔起一朵野花,“你要是同意,就把这
搞笑的胖子  事实上,从古至今,胖子撑起喜剧的半边天,而且他们无须说什么、做什么,只要足够胖。因为胖而引人发笑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电视和电影发明之前的数百年:舞台时代的喜剧演员里,胖子总是最受欢迎的那个,只要他走上台来,观众席里就已经升起隐隐的笑声。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大银幕、小银幕全面登场,娱乐领域的载体改头换面,可是胖子的喜剧效果依旧只增不减:美式传统喜剧里,从动画片《恶搞之家》《辛普森
1  小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老想着打棒球,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觉得我可怜,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帮我买了棒球手套。  但母亲根本就不准我打棒球,就连拥有手套也会惹她生气。  我家只有两个房间加一个厨房,一个房间四叠半,另一个房间六叠。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这类时髦玩意,没处藏手套。  不过走廊尽头,有个勉强算是
苏妄言:参加婚宴,被同桌一个不太熟的已婚人士问:“每次喝喜酒有没有一种想结婚的冲动?”我想了想认真回答:“你每次参加别人葬礼有没有一种想死的冲动?”然后我全程安静地吃了一顿饭……  慕容复:今天去个陌生的路口值班,我准备趁着车流量少时练习一下变换红绿灯。结果发现钥匙打不开路边信号灯控制器的箱子……正当我庆幸自己未雨绸缪的用力硬撬时,对讲机里的领导突然问我在路边做什么?我照实回答后,领导说:“提前练
每年秋天,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老家。对我而言,老家就意味着村后一座月牙山,村前一条庄浪河,还有横亘在山、河之间的那一片沃野。坐在山上,迎著风可以远眺蜿蜒的河流与火。下到河里,可以捞起两条指头粗的泥鳅,还能听到池塘芦苇丛里一片聒噪的蛙声。  记忆最深的还是秋天的故乡。田野里处处弥漫着丰裕的气息。麦收后的田地被整饬一新,泥土享受着阳光的抚摸,慵懒而疏松,散发出秋天独有的温糯的气味。黄灿灿的玉米棒子从地里
是鷂鹰教会歌声游泳  是歌声追溯那最初的风  我们交换欢乐的碎片  从不同的方向进入家庭  是父亲确认了黑暗  是黑暗通向经典的闪电  哭泣之门砰然关闭  回声在追赶它的叫喊  是笔在绝望中开花  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  是爱的光线醒来  照亮零度以上的风景  李洋摘自“中华诗库”
电影《飞驰人生》的主人公张驰要跑一个拉力赛,可是没有领航员。一般可以认为他栽定了,领航员是赛车手的眼睛,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1462道弯没人能背下来。  但是张驰就背下来了。电影里是这么说的:巴音布鲁克,1462道弯,109公里。耍小聪明,赢得了100米,赢不了100公里。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我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5年,36500遍,我能记住每
1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体说来。”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