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高考《考试大纲》也要求写出“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深刻”的文章。简单而言就是作文创作具有时代性、哲理性、人文性。
一、“时代性”是指能紧跟社会生活
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话题、材料等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从现实而发。具体如倡导公平竞争、学会沟通、注重团结协作、遵循社会公德、注重自我修养等高考作文主题的层出,无不体现时代特点。为此,在作文的训练中要重视增强学生写作的现实意识、时代意识,要强调和强化学生有这样的思维:接到一个话题或材料,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就往现实方面去想,想要反映或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思维的方向正确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就容易出来了。
二、“理性”是指具有思辩色彩,逻辑明晰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里的“深刻”就是这方面的要求。深刻,就是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想表达深刻,揭示事物的因果,必须通过理性认识、运用哲学观点来思考和发掘问题的实质。如2004年Ⅰ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Ⅱ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和Ⅲ卷“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2005年Ⅰ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Ⅱ卷“位置和价值”和Ⅲ卷“忘记与铭记”,2006年的材料作文,2007年的图画作文,09年的寓言故事、命题作文等,都体现了对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想要做到有理性,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哲学道理。如: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看问题应分清现象和本质,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因虽是根本,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等等。
三、“人文性”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或积淀,主要指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
同学们要时刻注重自我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为的提升。文化积淀的表现是材料丰富,语言精彩。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善于调动课内材料这个库存,包括经过修改加工的材料,力争做到材料丰富;同时灵活选用社会新鲜的材料,加大语言表达的训练力度。
总之,希望同学们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描写生活,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做到作文的时代性、理性、人文性。■
一、“时代性”是指能紧跟社会生活
不难发现,高考作文话题、材料等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从现实而发。具体如倡导公平竞争、学会沟通、注重团结协作、遵循社会公德、注重自我修养等高考作文主题的层出,无不体现时代特点。为此,在作文的训练中要重视增强学生写作的现实意识、时代意识,要强调和强化学生有这样的思维:接到一个话题或材料,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就往现实方面去想,想要反映或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思维的方向正确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就容易出来了。
二、“理性”是指具有思辩色彩,逻辑明晰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里的“深刻”就是这方面的要求。深刻,就是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想表达深刻,揭示事物的因果,必须通过理性认识、运用哲学观点来思考和发掘问题的实质。如2004年Ⅰ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Ⅱ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和Ⅲ卷“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2005年Ⅰ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Ⅱ卷“位置和价值”和Ⅲ卷“忘记与铭记”,2006年的材料作文,2007年的图画作文,09年的寓言故事、命题作文等,都体现了对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想要做到有理性,同学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哲学道理。如:遵循客观规律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看问题应分清现象和本质,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因虽是根本,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等等。
三、“人文性”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或积淀,主要指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
同学们要时刻注重自我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为的提升。文化积淀的表现是材料丰富,语言精彩。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善于调动课内材料这个库存,包括经过修改加工的材料,力争做到材料丰富;同时灵活选用社会新鲜的材料,加大语言表达的训练力度。
总之,希望同学们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多描写生活,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做到作文的时代性、理性、人文性。■